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2015-01-09 01:06栗关裔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4期
关键词:快速路高架匝道

栗关裔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工程背景

京广快速通道工程,南起西南绕城高速,北至连霍高速,全长约25.2 km,是郑州城市快速路系统布局中的重要“一纵”。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南起北三环,北至连霍高速北侧石苏路,全长4.5 km,规划为城市快速路,为郑州市规划南北向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

图1 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区位图

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南三环—北三环)已与2012年竣工通车,对于缓解郑州城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形成中远距离出行快速通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打造城市放射性快速通道,加强外围环路和市区的联系,提高城市快速疏散能力,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已正式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2 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

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规划定位为快速路,分为主线和辅道两个系统。主线连接郑州北部惠济片区,是中心城区对外联系的快速通道,承担着沿线居民中远距离出行的交通功能;南北向辅道服务于沿线周边区域,是快速路主线的集散通道。

3 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规划条件和功能定位,该工程主线为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 km/h,辅道为主干路标准,设计车速50 km/h,路段平行匝道和节点立交匝道设计车速40 km/h。车道宽度、荷载标准和净空高度等指标对应参照相关设计规范选取。

4 横向路网和节点分级

4.1 快速路形式选择

该工程沿线南起北三环,北至石苏路以北,路线方向呈南北走向,全长4.5 km。

经统计,该工程沿线共4条主干路、4条次干路、9条支路。由于沿线路格间距较密,未来开发强度较大,主线应采用高架快速路形式,便于和京广路一期高架主线衔接。

4.2 节点定位和分级

该工程在北三环交叉口位置,主线与已建成的京广路一期高架衔接,向北依次经过现状京广铁路、规划宏达路、现状贾鲁河、规划新龙路,跨越连霍高速后经现状天河路线位,于石苏路交叉口北侧落地。沿线主要横向规划道路和控制点见表1。

表1 沿线主要横向道路和控制点

该工程根据横向道路等级和性质,综合规划建设条件,确定各节点定位和分级。与快速路相交时,设置互通立交;与主干路相交时,原则上前后两侧设置平行匝道,形成菱形立交;与次干路相交时,主线跨越,地面辅道形成灯控平交口;与支路相交时,原则上接入单侧辅道,采用右进右出形式。

5 总体方案设计

5.1 横断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该工程高架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建设规模,地面辅道双向6快2慢,标准横断面见图2。

图2 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

5.2 总体方案

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南起北三环,北至石苏路以北,全长4.479 km。该工程大体呈南北走向,采用主线高架结合地面道路的形式。主线高架桥于起点接现状京广快速路高架桥(一期已建成),向北依次经过京广铁路、规划宏达路、贾鲁河、规划新龙路,跨越连霍高速后经天河路线位,于石苏路交叉口北侧落地。

该工程沿线需跨越1条现状铁路(京广铁路)、1条现状河道(贾鲁河),1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全线设置北三环和连霍高速两处节点互通立交,针对北三环地面辅道、宏达路、新龙路布置4对平行匝道。该工程总体方案见图3。

图3 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总体布置图

5.3 北三环节点方案设计

北三环作为郑州市快速环线北部“一环”,规划定位为快速路。该节点西侧为南北向延伸的现状铁路,与京广路间距仅为110 m,节点西南、西北两象限用地受限,因此该节点规划定位为T型立交形式。

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于北三环位置预留主线高架“跳水台”,并已实施SE、ES两根立交匝道,京广路一期地面辅道与北三环地面辅道设置平交口。

该工程设计时,由于北三环现状桥墩的限制,京广路二期主线采用上下行分幅的桥梁形式与一期主线衔接。通过上下行线形拟合,确保分幅高架从现状北三环桥墩两侧穿越,同时满足主线设计车速的要求。结合主线高架的北延伸,增加设置EN、NE两条立交转向匝道和服务于北三环地面辅道的ZX、YX两条平行匝道,其中增加设置的转向匝道EN、NE与现状北三环老桥的匝道拼接,而平行匝道YX、ZX的出入口与立交匝道结合设置,确保主线上下行方向均只有一处出入口。立交总体布置见图4。

图4 北三环节点总体布置图

由于北三环高架实施较早,为15 m跨径的板梁结构,导致现状地面交叉口存在多达十几处桥墩。设计时通过对交叉口增加分隔带、各类转向车道重新划分合并等渠化设计,使未来交叉口既能够设置分隔带保护现状桥墩,又可以满足平交口转向车流的交通组织需求。最终该节点方案见图5。

图5 北三环节点方案效果图

5.4 京广铁路节点

北三环北侧约0.8 km处需跨越现状京广铁路,通过与铁路相关单位对接,该工程主线以高架形式分幅跨越京广铁路,而地面辅道采用地道形式下穿现状铁路,确保南北向高架主线和地面辅道贯通。

5.5 贾鲁河节点

该工程于桩号K16+007.61~K16+208.81范围内跨越贾鲁河。贾鲁河规划河道宽度约170 m。根据前期与河道等相关部门对接,贾鲁河节点地面辅道桥分幅跨越,中央分隔带位置预留主线高架中央设墩。由于河道斜交角度过大,贾鲁河位置地面双幅辅道桥间距增加至8.5m,为高架桥墩的设置预留空间。

5.6 沿线一般平交口

一般横向道路交叉口设计时,路口交通组织和桥梁布跨同时考虑现状衔接和远期规划预留。一方面考虑横向道路现状路幅宽度下的交叉口交通组织;另一方面,考虑横向道路在远期规划拓宽时,交叉口的桥梁立柱能够与远期横向道路拓宽条件下的交叉口交通组织衔接。

5.7 连霍高速节点立交方案

该工程终点为连霍高速节点,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跨越连霍高速后,沿现状天河路线位向北延伸。作为郑州市高速环路的北部环线,连霍高速与未来京广快速路存在大量的交通转换需求。现状连霍高速收费站以平交口形式与江山路衔接,以满足周边区域进出高速的需求,而未来京广路地面辅道、江山路等地面系统也应考虑与高速系统的沟通转换,见图6。

图6 连霍高速节点现状建设条件示意图

根据规划建设条件,本节点存在高速、高架和地面3个交通系统。现状连霍高速车流为高速系统,京广路北延高架主线的车流为高架系统,而京广路地面辅道(天河路)、江山路等周边地面路网系统为地面系统。3个系统之间均存在相互沟通转换的交通需求。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设置单喇叭立交,实现高速和高架系统之间的交通转换(各方向流线见图7)。高架主线和连霍高速的车流可通过SS、SN、NW、WS 4条立交匝道实现快速转换。通过设置S上匝道 、SN匝道以及收费站江山路辅道,周边地面辅道系统可较为便捷地进出连霍高速。EN下匝道和北侧高架落地的设计,可确保未来高架和地面系统之间的交通衔接,见图7。

通过与高速部门多次沟通,SS和SN接入未来收费站时,现状惠济收费站废弃,按照远期交通规模新建高速收费系统。该节点总体方案布置见图8。

图8 连霍高速节点总体方案效果图

6 结语

在规划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沿线节点分级、平行匝道的设置、既有交通设施的衔接以及节点方案的分析论证,最终完成了京广快速路北延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打通郑州市京广路南北向快速通道、提升沿线快速疏散能力、形成未来城市快速路网格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快速路高架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长三角智慧快速路车路协同应用探究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规划中的声环境影响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知识城东部快速路与城际铁路共线方案研究
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