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春节

2015-01-10 06:37
人生十六七 2015年3期
关键词:洋节华夏儿女情结

永远的春节

元旦一过,春节的气氛——“年味”就一天浓于一天了。于是,想起鲁迅先生《祝福》里的开场白:“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自不必说,就是天空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于是,关于春节的种种情致和感慨便水般汩汩淌满我的思绪。

孩提时代对过年是异常向往的,所以王安石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旦》诗烂熟于心。每年未放寒假,就屈指盘算春节的倒计时来。越挨近年关,越是激动难耐,犹如有几匹小鹿叩击心田,让人彻夜难眠。待到除夕夜兴冲冲地试穿新衣新鞋,初一清早焕然一新地跟随大人去拜年,看罢舞龙耍狮抛绣球等街头表演,全家人围着满桌珍馐佳肴举杯祝福(平时不许我们饮酒,这一天就破例了),真是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奇怪的是,上了高中、长大成人后,这种“春节情结”竟渐渐淡漠下来,有几年甚至觉得此节可有可无,见人们为过年奔波忙碌,还觉得有点可笑。这种心境大约支配我十几年光景。不知怎的,人到青年以后,对春节的热情却大火般熊熊复燃起来,随着年岁不断递增,愈演愈烈了。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春节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节,它已经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潜意识乃至血肉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了!古往今来,不论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巨擘名流抑或潦倒穷汉,中国人个个都有一份沉甸甸、热呼呼、牵肠挂肚、梦萦魂牵的春节情结。合家团圆共度良辰乃国人一年中最大的心愿。北方人那顿年夜水饺,南方人那碗除夕汤圆,是断断不可少的。连外出躲债的杨白劳大年三十也要潜回家中,买点白面包饺子,捎根红头绳给闺女过新年。过年,岂止是一个节日,分明是普天下炎黄子孙对明天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祈望与祝福,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不可或缺的张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品牌,它早已水乳交融地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乃至生命中了!

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了。袁世凯当政时为某种政治需要曾下令废除春节,一时民心浮动、举国哗然。区区一纸文告岂能削得去数千年文化积淀铸成的民族图腾?结果号令变成笑柄,人民照样放鞭炮过大年,83天的短命“皇帝”落个千古骂名。“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曾推行“过革命化春节”,祭灶、守岁、拜年等均在“铲除”之列,腊八粥、贴春联、闹花灯也成“封资修”和“四旧”打入另册。结果,高喊“革命”的“四人帮”垮台了,人民迎来了又一个欢天喜地的春节!

春节也不是任何“洋节”能够取代的,据闻有专家针对时下一些青年钟情“洋节”,忧心忡忡撰文要“保卫春节”,其情其志固然可嘉,我却以为很有点“杞人忧天”:你只需看看千百万乘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回家过年的人潮汇成的这道地球上最特别最火爆的风景,就明白世上没有什么节敢与春节较劲。

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那么春节,堪称华夏儿女千古传承的同心结、绵延不绝的感情链。春节是永恒的,一如炎黄永不衰、江河万古流……

编辑:丽丽

猜你喜欢
洋节华夏儿女情结
庆七一
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有感
南歌子·建党百年颂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偶感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洋节“中国热”
跟踪导练(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