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一心念交通 服务社会

2015-01-10 00:51
北京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王佳五环听众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王佳一心念交通 服务社会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每个人每天都脱离不了交通和出行,而北京的机动车越来越多,交通建设和管理措施也陆续实行,老百姓对于日常生活服务类信息一是需求量大,二是要及时准确,“作为媒体人,我们的服务在专业化和高品质方面要加强。”

“您可以过马路,往东走一点坐126路,在北京站口东那站下。”

我跟王佳一委员在世贸天阶的一家书店里聊她的节目、媒体的责任和当下的交通文化。采访结束时,她建议我坐公交车返回,“这条线路很方便,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啊。”

王佳一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北京电台交通广播的《一路畅通》。大家喜欢她主持的节目,更喜欢她能从头到尾制造的快乐与轻松气氛。从当初采、编、播合一主持《一路畅通》到如今走上北京广播发展的研究岗位,从自驾车摸底早晚高峰的交通路况,到10余份提案建言北京交通发展,王佳一对“话匣子”有着昂扬的热情,对为听众提供信息服务情有独钟,对建言百姓的交通出行有着不曾褪色的执著与责任。

“要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一路畅通》是一档集路况信息、新闻资讯、生活提示与沟通交流为一体的服务类节目,接手节目时,王佳一每天都在思索听众关心什么,想要听什么。“把自己当听众、当车主,体验一把不同路段车主的心态,就不难知道他们想听到什么了。”在王佳一看来,服务类的节目要贴近听众就要将心比心,深入实际。

2004年初,五环路停止收费。王佳一自己开车从北苑上五环看看路况,结果绕来绕去天黑了还没找到出口。那时候没有导航,无法辨知方向,车开进了村里,最后上了京承高速出京方向的第一个出口才掉头回京。她在节目里讲了自己的遭遇,跟听众们互动:“像我这样走错的人多吗?”大家给她的回复是:“每天都有几十个!”

“我的节目就是为每一个出行的人服务,必须把五环路的出入口、联络线搞清楚。”于是,王佳一绕着五环开了一圈,弄明白了整个五环每个出入口对应哪个桥区,怎么上去,怎么下来。王佳一回忆说,五环路修建之初是按照环城高速定位的,主要服务于过境大货车,不是每个桥都有出入口和掉头功能。现在为疏解城区车流五环全免费,设计上的“残缺”就显现出来了。回台后,她制作了一期《带你走五环》特别节目,这次亲身体验也成了她提案的一手材料。

自己开车调查路况,把详实的情况第一时间向听众发布。作为一个交通节目主持人,没有人要求王佳一这么做,但她认为,节目就是她为广大听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产品和服务就应该是高质量的,“因为听众有需求,主持人就应该对你的节目、你的信息、你的服务负责任”,王佳一说,每个人每天都脱离不了交通和出行,而北京的机动车越来越多,交通建设和管理措施也陆续实行,老百姓对于日常生活服务类信息一是需求量大,二是要及时准确,“作为媒体人,我们的服务在专业化和高品质方面要加强。”

一段时间听众反映天通苑地段很堵,王佳一在节目中承诺第二天一早派记者实时连线,“主题研讨”天通苑为什么会成为“添堵苑”。不巧台里通知第二天早上她必须去开个会,时间不允许她节目结束后再去。但是答应了听众怎么办?她便让原来安排外出连线的记者坐到直播间主持,在前一天晚上“踩点儿”的前提下,一大早先在天通苑周边步行、坐普通公交车、快速公交车,再打车、后又乘地铁调查拥堵原因,发回实时报道。从早上7点半到9点连线结束后,再匆匆赶去开会。“答应了听众,就要言而有信。自己辛苦点没什么,要把听众放在心上,为大家提供好的服务。”

“这个节目实际上就是以交通为切入点,再跟大家一起体验这个社会,服务社会,也从中享受到快乐。”王佳一说,两个小时的节目,你用心去做节目质量一定会不一样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心为别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大家都会感到温暖,也更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自己的优质服务,整个社会的运转就是良性的、积极的、向上的。

王佳一与志愿者在北京交通广播演播间里

带回真实的声音和感动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

凭借着一贯的执著和创造力,王佳一的节目中总能传播出最真实的感动。

2008北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们要来节目中做客。怎样通过声音传递出真实的感染力,让听众们感受到特殊教育的艰辛?王佳一决定提前到学校采访,自己先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空旷的大操场上,王佳一闭上眼睛与孩子们一起向前奔跑,耳边传来老师鼓励的声音:“勇敢地一直向前,你能感受到阳光,不要怕。”孩子们跑得驾轻就熟,很快到达了终点线,但是生理和心理的不适让王佳一也就“勇敢”地跑了几小步,慢慢地变成往前走,最后只敢往前蹭,生怕撞到墙上,可睁开眼睛一看,操场的一半还没到呢。盲校孩子们来到电台直播间做节目的时候,王佳一把这段游戏中实时录下的老师的指导声、孩子们的奔跑声以及自己在闭着眼睛奔跑时的不安、胆怯的感受通过电波传递给听众,大家也跟着她感受到了盲童生活、学习、参与社会交通的不易,纷纷发来信息说今后出行路上再遇到盲人朋友一定会主动相让。“这种真实的体验与单凭感觉和想象去描述别人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场真实的声音最具说服力。”王佳一说。

“你的审美和态度决定了你产品的质量。”谈到自己有很多的采访,王佳一说,广播是声音的艺术,音像资料越多就越好听,就越美,如果能把声音元素很巧妙地、艺术地呈现出来就很有美感。

采访来自不同国家的奥运会青年志愿者,王佳一到现场用汉语、英语与他们交流,请他们将自己的工作体会以及参加往届奥运会的不同经历告诉北京的听众。最美交警孟坤玉要来直播间直播,王佳一会提前一天去小孟执勤的路口采访,还会比约好的时间早到一小时,静静地坐在马路牙子上,远远地看着小孟指挥交通,悄悄地记录下他一分钟挥手多少下,一个岗下来要完成多少个动作,然后再与周围的群众聊聊……这样的采访工作并不是王佳一的“规定动作”,甚至一些人物事迹和报道在网上可以轻松搜索,但王佳一坚持亲自去现场,坚持把带有“王佳一标签”的声音带回来,坚持自己“我就在你身边”的声音认同和情感共鸣。“这也是对听众负责,更是对我自己负责。”王佳一说。

北京“7・21”暴雨,王佳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亲历了丰台区王佐镇南岗洼村200多户居民为了抢救京港澳高速,自愿引水第二次倒灌入村,又被淹了一回;了解到了60多岁的村支书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三天三夜坚守在现场,在抢险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被与他并肩作战的村民买药相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佳一说,只有你到了现场和村民聊过,你才能知道在那一刻,他们是在村干部的感召下,自觉自愿地让自己的家再次被淹,也才真正懂得在关键时刻,普通百姓也能在党的领导下,顾大局、识大体、不怕牺牲,小小的细节反映出的恰恰是民族大义。

《一路畅通》的四位当家主持人,右二为王佳一

“大众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政府与百姓间的桥梁,一定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报道传递出正能量,让大家感受到社会是有爱的,是向前发展的。所以主持人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走出去,深入到社会和百姓生活中去,他说出来的话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王佳一说。

演播间里的王佳一

撰写提案为交通支招

自从戴上了委员证,王佳一便通过节目收集百姓的民生诉求,其中大多是关于交通出行的意见、建议,经过亲自体验、思考后,撰写并提交政协提案。多年来,她拿出了十多份关于北京交通问题的提案,说起当年第一次提案就解决了问题,那股兴奋劲和成就感还在脸上浮现。

“2008年第一次上政协会,我的一份提案是说宣武门附近有棵在路中间的古树被保护起来,但当时的‘保护’就是几块砖头砌了一下。这对于夜里行车的司机来说,就是灾难啊!不小心没看见,就直接撞在砖头上了。”王佳一建议在古树周围做一些交通防护措施,加上反光标识。提案上交后不久,古树周围果然加上了反光标识和隔离物。政府部门的反应速度和政协委员的影响力,让第一次当委员的王佳一感到喜出望外。

她的劲头就更大了。第二年政协全会上,王佳一根据听众的反映,提交了《关于调整车辆限行方法的提案》,建议将尾号限行时间从早6时开始推迟到早7时,取消对五环主路的限行。为了让这份提案更有分量,她专门趁大家吃饭的时候,请其他委员们签字附议。这份“饿着肚子”拿出的提案,附议率极高,并最终与其他委员的提案一起得到了采纳。

身为媒体人又是“交通人”,王佳一是对生活中的交通问题特别敏感。去杭州讲课,她发现当地的社保卡还能乘公交、打出租、租自行车,刷卡还打八折,就琢磨着这法子对北京的交通有什么好处;去洛杉矶出差,她看见当地载客两人以上的车可以走“共享车道”,思绪立马跳回北京,把让班车、校车和出租车分享公交车道写进了这两年的提案。

“公交专用道的施划要连续、成网,”,“建议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小汽车拥有和使用,尽快研究推进中心区实施拥堵收费”,“价格是杠杆,如果早上七点以前的价格和七点到九点间的高峰价格是不一样的,就能刺激一部分人放弃高峰时段出行,减小交通压力。”……王佳一的主意很多,总是想把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交通管理经验借鉴过来,虽然这些让她自己兴奋的主意未必都能成为现实,不过,这一点儿也没打消她的积极性。

随着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路怒症”让驾驶员承受着不可名状的煎熬。王佳一认为,提高全体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我也经历过纽约、洛杉矶的早高峰,但是我心情为什么没有那么郁闷呢?一个是因为快速路上‘Tomorrow,I'll fly to work!’的大大的情绪疏导广告牌,更是因为每个人都依法而行,没有那种因为他人不文明的交通参与行为而产生太恶劣的情绪。您想,如果您正好排着队,突然有一个人野蛮地加塞儿到你前头,为了他自己方便侵占了你的路权,你会是什么心情?可我回头一想,唉,我也因为过于着急加过塞儿呀,人家没准也这么想呢。所以我们大家要达成共识,一般情况下,绝不犯‘自由主义、自私自利’的错误,特别关键的时候要给别人一个手势,用手势或汽车灯光语言沟通交流。”

“交通参与理应是一个在确保平安的基础上,平等、互利的快速到达目的地的过程”,王佳一说,交通文化有它自然形成的因素,同时也有主动引导的因素,一方面交通参与者个人增加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或机构也要适时作出专业引导和推广。良好的交通环境是大家互相影响、共同营造的。

猜你喜欢
王佳五环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听众
帮助您我快乐
“全职太太”被离婚面临净身出户怎么办?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表达心情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