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运动可行性研究

2015-01-12 07:13伍朝廷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3期

伍朝廷

【摘 要】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铜仁学院是铜仁的高等院校之一,但是却从未参加过铜仁端午节龙舟运动的比赛,龙舟运动没有更好的在铜仁学院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本文就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节龙舟运动的意义、铜仁学院男子龙舟队的现状以及铜仁学院组建龙舟队的有利条件进行研究,得出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可行的结论,希望可以为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铜仁学院 龙舟队 端午节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01-02

铜仁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河是铜仁标志性的自然资源。市境内河流流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干支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公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锦江河床宽120—180米,深10—30米,直道在800—1500米的有4段,水流平稳,为龙舟竞赛提供了最佳的自然条件。2009年1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铜仁市“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5月“铜仁市赛龙舟”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仁每年举办龙舟赛具有发扬龙舟运动,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意义。铜仁是一个龙舟运动历史悠久的城市,铜仁传统龙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是铜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龙舟运动是集文化、体育于一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是百姓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的民间活动[1]。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铜仁每年举办端午龙舟运动是为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龙舟运动的意义

(一)培养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精神

1.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龙舟运动时一项集体运动项目,不管是传统龙舟还是标准龙舟,单个队员即使再优秀也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只有多人共同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佳绩。因此参加龙舟运动的队员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学会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龙舟精神[2]。像蛟龙般驰骋在江面,奋勇争先,拼搏到底。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融入到龙舟运动中。

要想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十个人像一个人一样,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目前,我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集体项目参加得少。因而也就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大懂得与他人协作的重要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能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自控能力与抗挫折能力较低[3]。因此需要所有的队员在龙舟训练中不断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减少摩擦。在长期的龙舟运动训练明白团队的重要性,逐渐适应这个团队。龙舟训练的不断引导队员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中更加懂得团队队员的重要性,发挥团队的作用。

2.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龙舟运动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爱国也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龙舟运动为高校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我国的大学生大多学习刻苦,生活上积极乐观,但是我们不得不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爱国意识逐渐在消退,并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4]。这给当代大学生造成太多负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大学生在上中学期间,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越来越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有的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龙舟运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它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从古到今对民族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5]。应该是我国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铜仁学院大多数专业都是师范类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多数也是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因此在铜仁学院开展龙舟运动,不但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甚至能对将来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培养吃苦耐劳,奋勇争先的精神

一支龙舟队,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这个过程是长久的、复杂的,并且十分艰苦的。影响龙舟队成绩的因素众多,例如影响龙舟划水效果的第一因子为划水肌肉协调能力:是负重下蹲、卧蹬腿、拉铃高翻、卧拉等素质的反映。广西民族大学龙舟队的陆上测试指标主要有卧拉、卧推、俯卧撑、800米、负重下蹲、卧蹬腿、拉铃高翻、前屈伸、划水功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龙舟运动虽然是水上项目,但是在训练中,陆上的训练占据很大一部分[6],特别是力量耐力素质方面的训练。众多的训练项目和长时间的训练,龙舟队员必然会身心疲惫,这就需要所有的龙舟队队员要有坚韧的毅力,在竞赛中无论是落后还是领先,都将奋力冲向终点,不放弃不气馁,克服训练中和竞赛中的一切困难。长期的训练无形中便培养了队员在生活中抵抗挫折,坦然面对困难,吃苦耐劳奋勇争先的精神。

(二)打造地方特色高校

铜仁市地处黔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素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聚居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58.38%。铜仁既是红色体育文化的故乡,更蕴藏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铜仁学院体育系不仅拥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而且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为专门研究铜仁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搭建了平台,为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区域大学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近几年来,铜仁学院学生曾多次参加贵州省民运会和全国民运会,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让铜仁学院高脚、板鞋、蹴球、陀螺等少数民族项目在全省高校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其独特的优势与特色。

铜仁具有“中国龙舟之乡”的称号,龙舟运动一直在民间开展,并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龙舟运动在铜仁学院中开展,不断挖掘和开发龙舟文化,让龙舟文化在高校中传承,不断融合铜仁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龙舟运动成为铜仁学院又一特色传统体育,并能够促进民间龙舟运动的发展,增进民间龙舟运动竞技水平。

二、铜仁学院男子龙舟队现状

(一)队伍情况

铜仁学院男子龙舟队曾两次组队参加中华龙舟大赛,队员30人左右,教练员2名。队员为铜仁学院在校学生,教练员为铜仁学院体育系教师。

(二)铜仁学院龙舟队参赛情况

2011年铜仁学院龙舟队参加了中华龙舟公开赛(铜仁站)的比赛,其中有200米直道竞速、500米直道竞速以及3000米环绕赛等项目,从预赛、复赛、半决赛、小决赛,铜仁学院龙舟队共参加了9次比赛,其中200米直道竞速4次,500米直道竞速4次,3000米环绕赛1次。

2012年铜仁学院代表碧江区再次参加了中华龙舟公开赛(铜仁碧江站)的比赛,这次比赛只设了200米直道竞速和500米直道竞速两个项目,相比2011年取消了3000米环绕赛这个比赛项目。铜仁学院男子龙舟对共参加了7次比赛,其中200米直道竞速3次,500米直道竞速4次。

三、组建龙舟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运动的有利条件

(一)龙舟训练和参赛经验

铜仁学院男子龙舟队曾两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队员和教练员具有一定的龙舟比赛经验和训练经验,龙舟运动可以说在铜仁学院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重新组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运动比较容易,只需要将队员集中起来,进行2到3个月的集训便可以参加端午龙舟比赛。

(二)丰富水利资源,减少经费投入

铜仁学院本部坐落在锦江河岸,队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到达训练地,增加训练时间,减少队员教练员训练出行的交通经费等。铜仁学院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和地理环境,为龙舟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四、结语

(一)龙舟文化传承

仁学院组建龙舟队有利于铜仁龙舟文化的传承,培养龙舟队员团结合作意识、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在铜仁学院开展龙舟运动还将成为铜仁学院的一大特色,为民族体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龙舟基础

铜仁学院曾两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已经有了一定龙舟基础,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需过多的经费投入便可组队参赛,因此铜仁学院组建男子龙舟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运动可行。

【参考文献】

[1]李 兵.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对传承龙舟文化的影响研究[J].时代文学, 2010.12 P174—175。

[2]汤卫东.关于南京市中学开展龙舟运动的研究[D].学位论文,2010.5。

[3]汤卫东.关于南京市中学开展龙舟运动的研究[D].学位论文,2010.5。

[4]汤卫东.关于南京市中学开展龙舟运动的研究[D].学位论文,2010.5。

[5]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论中国龙舟文化的现代化[J].体育科学,2004.4 P73—76。

[6]王凯,吕晓伟,何江川.龙舟运动员陆上专项素质水平结构K—Mean聚类及综合评价[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1

P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