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急救演练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2015-01-13 02:16王芬凌彩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演练

王芬,凌彩坚

(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田东 531500 E-mail:421904056@qq.com)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高、变化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是急诊急危重症之一。能否成功救治脑卒中病人主要取决于发病后救治的及时程度[1-3]。由于其存在有效治疗时间窗(6~8 h),因此,分秒必争早期采取果断、快速、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质量,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降低死亡率、致残率至关重要。为此,我院积极探索对护理人员进行脑卒中模拟急救演练培训,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资料为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病例104例,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并经脑CT 证实,病情重、神志昏迷需抢救的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2013年1~10月开展演练后收治的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8~88岁,平均(61±7.2)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18例,GCS平均评分(9.2±6.4)分。对照组为回顾2012年1~12月开展演练前收治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7~87岁,平均(62±6.8)岁;脑梗死34例,脑出血16例,GCS平均评分(9.4±2.4)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GC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脑卒中模拟急救演练方法

1.2.1.1 设立脑卒中急救训练培训小组 设立脑卒中急救演练培训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副主任护师、教学员各1名为组员组成。护士长负责实施、管理,受护理部指导和监督。护理部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然后由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充分讨论,按照脑卒中急救流程,编制脑卒中急救演练剧本,要求演练角色分工明确,人人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急救流程,为开展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1.2.1.2 急救流程 按照快速识别—取体位—静脉用药—防止气道阻塞—病情监测—复苏技术流程,迅速实施急救措施:①快速识别急性脑卒中:通过病史、症状、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改变,5 min内快速识别脑卒中,立即施救。②取体位:立即为患者取头高20°~30°卧位或复苏体位,忌随意搬动、拖拉病人,禁忌摇晃或拍打患者身体、肩部甚至头部等,使用冰袋或冷毛巾保护患者头部,以减少脑出血量和降低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用大管径BD 套管针进行前臂直而粗的大静脉穿刺,0.9%生理盐水开通和维持静脉通道,迅速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和急救药物。④防止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患者解开衣领,松开胸罩、腰带,随时去除口腔中呕吐物及分泌物;用纱布或小毛巾包住患者舌头并尽量拉出口腔外,以防舌后坠,堵塞咽喉部影响呼吸;有抽搐者垫牙垫防止患者咬伤舌头,可给予安定、苯妥英钠控制抽搐[5];正确吸氧,氧气吸入4L/min,随时吸痰,调试呼吸机运作[6]。⑤病情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SpO2、血糖值等血生化、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波动;观察神志、肢体偏瘫程度、瞳孔变化确定有无脑疝[5],准确清晰向医生汇报。⑥实施CPR 技术:一旦判定病人出现脑疝,果断施行口咽通气、气管插管等配合及CPR 技术。

1.2.1.3 演练管理 应用PDCA 循环进行演练管理,即①计划(P):根据2012年1~12月份收集到的脑卒中危重患者急救工作质量检查结果,设定脑卒中危重患者急救工作质量目标,由培训小组针对神经科全体护理人员拟定培训计划后,采取模拟现场与桌面演练两种方式进行,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具体时间、地点和演练方式。②实施(D):第一次演练首先按照剧本进行1次粗略的桌面口述演练,使受训人对急救措施、流程有个基本的认识,体验身处急救现场时的应急措施,然后以模拟现场再次进行实地演练1次。演练后次日以桌面口述方式检查培训效果,对不足之处进行第1次改进后开始按演练方式实施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③检查(C):实行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三级质量检查管理。护理部每半月对脑卒中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检查1次,检查、评估护士的应急救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导护士长改进管理办法;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质控员每次急救后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解决,每次急救后进行数据回顾和统计。每月底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保证培训效果。④处理(A):每季度通过检查,评价改进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对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纳入到下一个演练培训的PDCA 循环,从促进演练培训效果即急救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 对照组急救方法 对照组按“1.2.1.2”进行急救。

1.2.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急救8h后、72h后GCS评分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GCS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病例急救后8h 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72h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080,P =0.040

观察组 54 9.2±6.4 10.6±3.41 13.4±3.4 a对照组50 9.4±2.4 10.1±2.4 11.6±5.3

3 讨论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很差,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有限,及早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在现实临床工作中,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院内抢救延误是目前脑卒中急救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7],王翠玲等[8]在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中发现,85%护理人员对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认识不足,75%护理人员缺乏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加之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力量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早期实施。我院是一所综合二级基层医院,系统疾病分科不细,如神经内科与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均收住同一科室,因此临床护士在病种杂、患者多、护士少的情况下承担着不同系统疾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病人的康复和预后直接受到影响。本研究两组患者在紧急救治8h 后GCS 评分值均有所上升,差别不大,但72h 后GCS 评分值上升明显,比对照组上升更高,说明观察组急救对治疗预后的效果更佳。因此,开展脑卒中急救演练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果断、快速、规范的急救措施能提高患者的急救质量,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奠定基础,对重症脑卒中预后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1] 秦永红,付守之,陈萍.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1,32(18):3789.

[2] 杨燕.院前急救对危重脑卒中患者愈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58-559.

[3] 黄尧.86例老年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6A):1486-1487.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393.

[5] 李丽琴.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0-31.

[6] 陈兰,黄亚娟,张霞明,等.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2):489-490.

[7] 李淑兰,苏彤,杨世彤.优化脑卒中急诊抢救流程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护理,2008,16(2):97-98.

[8] 王翠玲,王洪菊,董红,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2-43.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演练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未雨绸缪演练忙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
总护士长管理理念对年轻护士长的管理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