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题组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14 21:58曹伟琴
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概论思政体系

曹伟琴

[摘    要]    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兴起已有十来年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规范化、系统化,专题组式教学模式推行的必要性以及专题组式教学的实践与成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这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组式教学;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6-0059-04

高校思政课改革推行多年,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突破,仅社会实践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1]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某种模式的全面改革,即从内容到形式和学生组织模式等配套式的整体改革还有待更深入实践。宁夏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专题组式教学的全面改革已探索了十年,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专题组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专题组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概论”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思政课中所占学分最多,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结合最为紧密,是对学生全面系统地认知中国当前的国情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效果,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成效,因而“概论”课的专题组式教学模式的推行有其必要性,为宁夏大学思政课整体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所谓专题组式教学,是指在遵循教材大纲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重新整合、概括、提炼教材的内容,形成新的专题教学体系。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专题,组合成专题教学组,进行轮换式专题授课的教学模式。

专题组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专题研究的领域视角更宽,知识点深遂,相比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教师优势资源共享和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因而高校思政理论课展开专题组式教学非常必要,同时专题组式教学改革也比较符合“概论”课的特性和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1.1    教材内容的特殊性需要

“概论”课教材的内容源于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段历史的高度概括和政策的总结,仅教材本身多重理论和政策的阐述,无法做到生动和灵活。再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教材内容不固定,时效性很强。教材虽然在不断更新,但与时时发展的现实相比还是具有滞后性,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概论”课教材的内容体系重新调整,2013年新版教材将“五位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都归入第八章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新教材要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宁夏大学在十八大召开后,就积极组织学习,专题组教师在新教材没有出版前,已将十八大的相关精神融入相关专题教学中。在实践专题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概论”课内容的实效性、灵活性和复杂性的需求,需要创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专题组式教学模式来适应这种时代发展和课程内容变化的需要。

1.2    大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大学生相比中学生认知特点有所不同,教学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思政课的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有很多问题。原因之一是从中学课本就有“概论”课的理论知识设置,大学“概论”课的内容和中学有很多重复交叉。而高校思政课教材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深度不够,逻辑推理不清晰,说服力不强,仅教材本身不能满足大学生认知的需要,大学生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诠释,需要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升,需要价值认同与情感接受相统一来把握理论精髓。大学生需要教师能运用教材理论体系诠释社会现象,专题教学可以比较灵活地、有针对性地从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导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并深层次的诠释现实问题,而不是以前的遵循教材体系的泛泛而讲。专题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

1.3    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概论”课的内容是建国以来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党的政策汇编,覆盖面很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思政课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具有百科全书的知识量,通晓各个领域的知识。宁夏大学概论组根据各位老师知识结构的不同、掌握资料信息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要求教师可在自己熟知研究领域选2~3专题,再汇集到一起组合成专题组,这样教师可以扬长避短,专题组可以博采众长,实现教师优势资源互补,也有利于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深化到专题中,以科研助专题、以专题促科研。鉴于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专题组式教学模式比较符合思政课教师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特点。

2    专题组式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宁夏大学“概论”课专题组式教学的全面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系统化、规范化。专题组式教学改革以“模块式”为突破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从专题教学的内容、授课模式、教学手段、成绩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地探索和实践。整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专题组式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具体操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1)传统教学组织模式转变——教师授课组织模式的转变。专题组授课模式改变了原教师授课组织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时序性和整体性,打破原来“一门课、一本教材、一个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采用专题组流动式教学,即全校大范围多个教师轮换授课的方式,真正实现教师优势资源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既使学生感到新颖兴趣,又使学生领略到不同老师的不同讲课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种专题组式流动授课对传统的排课方式也带来新的挑战,既要做到专题教师流动有序,又要兼顾不影响其它课程的正常进行。宁夏大学采用的方式是,在全校各个科目全部排出后,再将“概论”课的课表汇总,进行按流动式专题需求的二次重新排课,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有序的专题组教学排课模式,保障了全校范围内专题教学流动有序。

2)传统讲授方式的转变——由灌输型向“研究型教学”转型。思政课的改革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型授课,大学生现在普遍厌烦空洞高调的理论说教或让人昏昏欲睡的按章按节的泛泛而讲,专题组式教学以研究性的视角切入,导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概论”课的内容即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事实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合理性的解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在专题授课前,先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资料收集,由既定的理论灌输向研究问题、探究科学结论的“研究型教学”转型,这样研究型的专题课既体现教师的科研水平,又更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

3)传统教学手段的转变——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和授课形式的多样化。专题讲授采用PPT辅助的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辩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学,提升专题教学的效果。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和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在强调方法灵活、手段多样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合理、丰富和多彩。不能简单地只从手段入手或过分地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果多样化的手段翻来覆去演示的是乏味的内容,学生一样会反感。任何形式、手段都是为专题内容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

2.2    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建构

1)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形成全新专题教学内容体系。如何从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一直是思政课探讨研究的问题,专题组式教学以教材内容为纲,重新分化和整合教材内容,组合成新的不同专题,专题内容既要与教材的知识点相衔接,又要符合专题自身的逻辑体系,这就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吃透教材、活化教材,最后形成自己的专题教学体系。专题设置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按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对应各个章节设置不同的专题,表1列举部分章节的几个专题,因章节内容设置不同,课时也不同。

表1    概论课部分章节及专题

教材章节                                       专题设置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专题:社会主义初级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阶段与中国现代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专题:深化改革与振兴

第八章的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幸福与和谐

专题讲授要把握好深度、广度和高度,内容设置要有理论深度和历史体系广度,还要有政策理论高度,不是简单的政策解读和宣讲。要在遵从教材逻辑体系的基础上探究科学的结论,形成自己的专题体系,逐步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2)建立网络平台,完成立体化教材建设。教师为专题讲座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并搜集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各种类型的相关专题的资料,形成系列配套电子教案;在网络平台上,根据学生的需要上传专题授课提纲和优秀课件,设置专题教师网络答疑等,2014年年底宁夏大学将建成大思政网络平台。

3)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理论总结。专题组的教师定期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创新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表相关论文数篇。正在编写出版“概论”专题教学辅助教材:专题教学研究;专题教学案例分析;专题教学课件设计;社会实践教程。

2.3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向能力结构体系的转化,注重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宁夏大学在逐渐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1)课内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主要是课堂讨论、辩论会等,如在讲专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时,事先让学生准备开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在当今社会建设中“德治为上”还是“法治为上”。通过辩论了解学生对法治和德治的理解程度,再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组织学生观看与专题内容相关的教学片,看前先给出思考题,看后讨论;还指导学生撰写与专题教学内容相关的论文等。

2)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实践教学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过程,实现知向行的过渡。课外实践教学分学生自己实践调查和统一组织社会实践,学生自己实践调查相对比较灵活,教师布置实践调查题目,由学生自己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如让学生自己抽时间去参观本市的博物馆,自拟题目撰写观后感。由于“概论”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统一组织课外实践有许多不便因素,实际操作比较复杂。表2说明宁夏大学课外实践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2.4    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

1)建立并完善学生平时和期末考核评估体系。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如果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和学习考核标准与体系,那么很难衡量教改效果以及专题讲座的成效。流动式专题讲座模式是老师在全校大范围的流动式授课,无法对学生实行传统管理。宁夏大学十年来在专题教学模式下学生如何组织管理和考核考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主管教师制、考勤轮转制、随堂考试制。(1)主管教师制:一个教师主管几个班,主管教师负责批改主管班级的期中论文、期末试卷和最终成绩评定。每一个主管教师都统一讲授所负责班级的第一个专题“总论”,主管教师与所负责班级的学生干部建立QQ、微信等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交流、沟通;(2)考勤轮转制:考勤表由上一个专题老师结课时转给下一个专题老师,以便每个专题老师能够随时掌握授课班级的人数和考勤情况。学生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由社会实践和作业论文组成;期末考试占60%~70%,考试方式采用闭卷和开卷等多种形式;(3)随堂考试制:各专题教师随讲随考,可在专题中进行或专题结束时考试,考核的形式自主,期末成绩是社会实践课和各专题教师随堂考试成绩的综合。这样便于学生随学随掌握,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也减轻了学生期末综合考试的负担。总之学生管理和考核评估体系还需边实践边完善,使之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授课评估体系。专题组的成员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定期说课、讨论教学难点等方式不断规范专题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还通过培训、进修、访学等形式不断给自己充电。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等。学生网上评教作为一种常规性教学质量监控方式,每学期进行一次,再综合各种评价,建立教师授课的综合评估体系。

3    专题组式教学模式完善的路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概论”课专题组式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如专题的设置是否科学,教学体系如何与教材体系衔接,如何突出本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如何解决专题组教师流动过于频繁和教材内在逻辑的连贯性问题。专题组式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需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教材理论逻辑的连贯性和专题组教学的可操作性的问题。专题组授课是全校大范围的流动式多个教师轮换授课的方式,无法保证专题能按教材章节的顺序上,鉴于这种情况,宁夏大学开学专题的第一次课是总论,要求统一给学生讲清专题组式教学的授课形式,简介专题组每个专题的授课老师和所授专题,给学生理清教材与各专题之间的对应衔接关系。还将原来教师大轮转即5、6个老师轮转,变为3个老师小轮转,小轮转按教材顺序上,一个老师上两、三个专题。这样既突出专题的特性,又能保证教材理论体系的连贯性,学生管理沟通比较到位,但小专题组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2)解决教材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专题教学的独立性问题。“概论”课原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全,而有限的课时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而专题教学首先要解决教材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专题教学的独立性问题。“概论”课内容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体系和完整的历史线索,而专题内容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虽然专题内容的设置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每一个专题要将对应的教材内容重点突出,将教材的理论体系给学生理清。宁夏大学专题组采用集体备课、说课方式,探讨各个专题内容所涉及教材哪些重点问题以及专题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材理论体系如何理清,并说明各自专题内容,避免不同老师专题与专题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理清专题与教材内在联系,完善专题与专题间的逻辑衔接、专题与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

3)解决“真懂”、“真信”、“真实践”的内化核心问题。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认知体系向价值信仰体系的转化。专题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如何将情感教育、知识教育、价值教育融为一体,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是党的政策的宣讲者、理论的辩护者,宣讲主流价值观。要学生真懂首先是要教师自己真懂,要说服学生先要说服自己,此课的性质要求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对建国以来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政策进行合理的阐述及合乎逻辑的论证,说明其历史的合理性。只有将所讲授的知识真正研究到位才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清楚明白所讲理论的合理性,学生只有真懂才可能真信,才能通过实践转化成自己的信仰,实现知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育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82.

猜你喜欢
概论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