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2015-01-14 11:35王牧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初中语文

王牧玲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合适的教学情境极为重要。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诱发其想象力,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境 创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29-02

一、何谓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它不仅包括学生所生活的物理环境。比如学校的硬件设施,而且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比如学校的卫生绿化,教师的陈设与价值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与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情境特征

(一)形象性

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可见的、感性的以及摸得着的。它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们的感性设施,并且促进对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与升华;其次教学情境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够有效地激发与刺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是学生能够超越自身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事物,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问题性

具有价值型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含有问题的。它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情境中所创设的问题要具有适应性、目的性以及新颖性。

(三)学科性

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具备学科特色,紧密联系学习内容,突显出学习的重点。教学情境本是一个体现学科知识发现与理解的过程。只有在与学科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情境中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四)生活性

所谓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因此,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五)情感性

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情感性,要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鼓励、唤醒学生的共鸣。

三、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策略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自由、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都对情境教学相当重要。因此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积极与学生沟通。在失去教师威严的前提下,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要对学生抱有信心,相信学生的潜力无穷。与学生交朋友,经常谈心,发现与学生交流的乐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实践。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教师认同的一致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没有主动性,不能够主动地对事物进行有效地思考。良好的学习行动是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产生的。在一个紧张、压抑的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由与心理安全的地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思考火花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在人与人的社会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也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创造情境教学时,一定要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没有压力的宽松学习环境。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也要不时的沟通,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激发出他们的潜力,迸出思想的火花。

(三)重视情境的问题性,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人的任何行为活动都离不开他具备的动机性。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极其重要的。同样,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情景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的提出。

下面以笔者《死海不死》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都打开书本,看书本最前面的目录,该目录里有两个单元,我先不告诉你们学习哪个单元,但是这个单元的标题非常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你们来猜猜是哪个单元?看谁猜得又准又快。

(然后学生们纷纷看书举手)

师:好,现在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1):《死海不死》

师:不错,但是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猜这一篇呢?

生(1):因为这个题目乍一看是非常矛盾,为什么又是“死海”,又是不死呢?这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师:那么其他举手的同学也是猜的这一篇文章吗?

生(众):是的,就是这篇。

师(指一学生):你同意刚刚那个同学的观点吗?

生(2):同意。我也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具备探索的好奇心,想要看看到底为什么“死海”不“死”呢?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那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标题中的两个“死”意思是一样吗?

生(3):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指淹死、死掉……

(四)在情境揭发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常“为什么”会比“是什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激励人们不断的认识事物、探索问题已经解决问题。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我们也适时地揭发出矛盾,诱导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师:关于《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你们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或是你们认为哪些知识点是不需要我们讲的啊?

(学生认真看课文,小声议论)

生(1):我认为课文里用的列数字说明方法是不需要教的。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种列数字的方法,我们一看就知道。

生(2):我同意,但是我有点地方想补充一下,文章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海水的含盐量,这就让我们对海水的含盐量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通俗易懂。

师:使得,你们看这些数字,通过这些数字你们就对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了。但是在我们自己联系中要注意区别“确数”和“约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茹.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科学,2008。

[2]王华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国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M].广东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创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创设未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