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5-01-14 04:56潘忠琴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潘忠琴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没有被学生消化、吸收,学生智力与能力难以形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理解造成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所学内容不能囫囵吞枣,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理解所学内容,在理解中慢慢消化、吸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15-01

阅读教学要重视智力发展,因为智力的基础是知识,然而它的核心却是思维。不经过思维的知识,是不可能被消化以至吸收的,更不可能转化为智力与能力。如何把阅读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使自己在教学中能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浅见:

一、加强语言训练,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和语言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离开了思维,则不能发展语言;离开了语言,思维则没有什么意义。新颁发教学大纲中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因此,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注意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来实现。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记金华双龙洞》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我授课时先让学生理解“溪声变调子”是什么意思后,便提出一个问题:“溪声为什么时时变换调子?看谁能从语句之间意思的联系方面进行回答。”我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善思,使他们弄清楚了这段话中的层层关系——溪声变调子是因为溪水有缓有急;溪水有缓有急是因为溪流有宽有窄;溪流有宽有窄是因为山势的坡度有髙有低。学生在搞淸楚了“溪声”、“缓急”、“宽窄”、“山势”之间的内在联系后,理解了课文,认识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为了加深巩固学生对这种因果关系和事物联系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又设计了“因果倒置”换个说法的训练。即“一路迎着溪流,溪声时时变换调子,因为随着山势……”尔后,又启发学生思考,谁还能换个说法?有的学生则说“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声时时变换调子,因为溪流时而……”。这种借题(句)发挥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把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把理解意思和搞淸联系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三结合”,既使学生读熟了课文,发展了思维,又能使学生懂得快,记得牢,遣词造句时变得灵活。

二、狠抓忽略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对明显的、表面的问题容易发现,对课文重点部分也知道要细读,但往往会忽略对文章的开头、结尾的一些结构知识和写作上的一些表现方法。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的开头,先对这幅图的背景作了描写。图上背景的意义,文中描写背景的目的,学生是不会注意到的。但是要让学生理解画家列宾创作这幅画的意图,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开头的背景描写的理解是不应忽略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淸课文开头描写了伏尔加河上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以后,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课文是写纤夫的沉重劳动,苦难的生活,为什么文章开头还要用两行半文字来描写伏尔加河的美丽风景?略去不写行不行?这些描写与反映纤夫的苦难生活有什么联系?并让学生想一想,当画家看到伏尔河上的美丽风光,又看到这些穿着破烂,以拉纤为生的纤夫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导到了一个意境,学生就会去体会列宾创作的思想感情,使画面的背景与文中的背景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理解这种背景的描写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所以,我感到抓住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一环。

三、抓住课文难点,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对课文中含义深刻或含而不露的语句的理解是个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用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来理解这样的句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呢?我认为这是教师在课前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学生对“爸爸会打她的”这一句不能正确理解,有的学生不相信!爸爸会这么狠吗?学生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女孩的爸爸真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如果小女孩把火柴卖掉,爸爸会打她吗?接着让学生联系在旧中国劳动人民卖儿卖女的悲惨遭遇,引导学生从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中去推想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这样由近及远地联系,推想,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了对小女孩及她父亲的同情、怜悯和理解,使学生懂得了小女孩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得要小女孩挣钱过日子,明白了在那种社会制度下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孩子为何得不到大人的疼爱。

总之,抓住课文的难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联系、推想、判断,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样长期训练下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认识事物与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密切联系,灵活变动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知名教师培训课件-文与道、人文与工具[OL].互联网-小学课件-道客巴巴。

[2]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OL].互联网-讲义教程-道客巴巴。

[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语言之我见[OL].互联网-教育-道客巴巴。

[4]心理学自考试题[OL].互联网-豆丁网。

[5]浅淡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OL].互联网-豆丁网。

[6]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OL].互联网-语言教育。

[7]转按照脑科学原理去设计幼儿教育[OL].互联网-道客巴巴。

[8]姚珍花.阅读教学中句子训练的方法浅谈[J].教育评论,2002(2)。

[9]高中语文必修2教学反思记录[OL].互联网-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