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探析

2015-01-14 04:59杨应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杨应东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如何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让学生赢在作文起跑线上,文章作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点做法,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 教学实践 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24-02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如何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让学生赢在作文起跑线上,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下面几点做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乘兴而上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如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指望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讲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海面——海底——海滩的方位顺序构段;《美丽的大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它的地位和作用构段。三篇课文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在教学中,教师给出这些文章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也建立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因此,我就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阅读优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在教学中,我觉得《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课文,其语言亲切自然,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在学完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习作。学生成功仿写了《打沙包》、《秋天的校园》、《走近秋》等文章。

四、坚持练笔,让孩子盘旋而上

(一)说后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实验教师把教材中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课间锻炼项目是踢毽子。老师就引导学生把毽子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毽子的玩法写出来。学生喜欢踢毽子,喜欢做这项活动,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跃然于纸上了。

(三)学后写

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小珊迪》《掌声》等实验教师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铁罐已经慢慢氧化的时候,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改写

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实验教师李艳杰就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带来一片芳草地。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