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的美术课堂

2015-01-14 18:11陈佳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灵动课堂动手能力

陈佳培

【摘 要】探究教师构建灵动美术课堂的几种方法,通过富有灵动的课堂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

【关键词】小学美术 灵动课堂 空间思维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39-02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学习、观摩交流,我发现尽管很多美术课教师备课认真、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评价面面俱到,但美术课堂却缺乏灵动、创新和勃勃生机。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美术课更多的是: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要临摹的像;有的老师固定的讲20分钟画法,教师示范,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作业。这样的美术课,学生画的很累,课堂上也没有欢乐,没有活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虽然认识还比较简单,但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的美术课要顺应这些特征,让美术课充满想象,充满活力。如何让小学的美术课富有灵动,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全面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让美术教学根植于生活,从生活中激趣,从实践中提高。

一、从生活中感悟,让孩子在体验中把握美术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对新信息接触的比较多,欣赏的比较多,可谓是“见多识广”,如果仍按照旧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改变这一现实,我认为应把美术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感受美,从而来欣赏美,体味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力,通过美术来引导学生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每时每刻和美联系起来,并联想到如何运用美术知识将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联系起来,通过进行对比、从新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大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学生还能通过美术的欣赏、绘画,与自己情感进行交流,与自身生活碰撞,从而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在使学生的才华得以体现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之目的。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二、从游戏中挖掘,让孩子在玩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也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育必须从经验,从每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能自由、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是孩子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的更主动、更投入,《我们来下棋》一课,就是典型的一例。在设计该课教学过程之初,我曾尝试直接出示一个大型棋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棋盘,并总结棋盘设计方法,课堂中我发现只有小部分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而大部分的学生却抛开老师的提问,自顾自地玩起了游

戏……既然如此,何不让学生在课堂中玩个痛快、在“玩”的经验中学习呢?因此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法设法让学生“玩”,将棋盘游戏玩出新花样来(但是在多种形式的棋盘游戏中,棋盘的基本元素不变),如“真人秀”大型棋盘、电脑动画“探险”棋盘,让学生在多种媒体预创的游戏情境中开心地玩、痛快地玩,在“玩”中体验“学”的内容,在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理解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在他们渴望“玩”的欲望下,在“玩”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消除学生心中的“学”的压力和畏难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使学生感到美术创作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于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目标。师生在热烈、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明了棋盘设计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引发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学生在上完课后意犹未尽,连呼:“怎么就下课了?”“棋盘设计真容易,太好玩了,再玩一会好吗?”

三、从课堂外获得,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中激发审美情趣

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来形成了一种习惯,上课进教室。教室确实是我们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场所,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减少束缚感,营造自由、大胆创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学习《春天的畅想》一课,我把学生领到村边的田野,让学生尽情地去观察、去发现,学生们就像出笼的鸟儿一下子飞回到自己的天地中,饱览着春天熠熠的新色;品嗅着春风和着花香的自然芬芳;聆听着嫩芽枝头欢快小鸟的歌唱,正应了王夫之的名句“景以情合”。他们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并激动着,用自己的画笔将这些美记录下来。于是蓦然感悟:美就在自己身边。在《基础图案》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将家中有装饰图案的衣服、沙发靠垫、桌布等家居装饰物带进课堂,课堂上学生展示着自己家的装饰物,探讨着这些装饰物的图案和色彩,进而延伸到它们的装饰效果,学生们拿着自己家的东西,亲切、自信而又略带满足感的分析着,在这样亲和的氛围中,我们探讨出图案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组合方式,也探讨出了装饰图案色彩的组合规律,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说,在学生自己的生活空间里为学生营造课堂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四、从生活观察中联想,让孩子在发现中砰出创新的火花

大自然与社会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黑格尔曾说过:“美是自由自在的存在。”创新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形、有色、有情、有境,老师有意识地带学生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从课室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从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物体的形象由无形到成形的一个过程认识,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有木之本,有源之水。

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美,让学生觉得美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如在上《包装纸》这一课时,教师先准备各式各样的包装纸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学生心中感受到美,就会有了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由衷的感受美丽我们不远,从心底发出美的赞叹。又如在上〈设计房子〉这课时,我事先拍摄几组照片,从电脑上播放出来时,学生看到一排排的楼房、亮闪闪的灯光、摆放整齐的家具等,都惊叫道:哇,好美呀!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其实我们天天看到的、用到的都是美的东西,同学们今后要善于观察发现这些美。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小手也设计出来美的东西呢?”同学们积极活跃起来。

总之,教无定法。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课程,绝不能只满足于机械完成教学任务,那样的课堂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死板僵硬,就如人需要灵魂,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课堂目标,提高审美能力,这样鲜活生动的课堂,才是有灵魂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最佳的学习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是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或许就是自然真实的课堂,是一种最自然最原始状态下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产生灵动的思维、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灵动课堂动手能力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打造“灵动课堂”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