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扬:让中国网民像用水用电一样用互联网

2015-01-14 15:07程桔华
中关村 2015年1期

程桔华

原本约定上午9点的采访,结果我还是因为问路而晚到了10分钟。其实彭扬在电话里跟我说得很清楚,北京邮电大学科研楼201,“科研楼就在校园的东北角”。

当到达科研楼201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办公室没有前台,一进门的右手边靠墙摆着一张布罩沙发,很旧。一米开外的地方就是一格一格的工位,显得很拥挤。旁边是阅览架,上面摆满了各类刊物……工作人员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坐在沙发上先等一会儿。那一刻我在想,堂堂“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彭扬就窝在这样的地方?但是当我走进彭扬的办公室,见到他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这是一家创新学习型的企业!彭扬起身的那一刻,我注意到他刚刚放下手里的《以奋斗者为本》。这是2014年11月1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是华为公司的内部培训教材。

彭扬说,他曾经在华为待过几个月,现在跟华为也有很多合作。“‘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评这24个字概括了华为的价值观,我是非常崇尚的。我们创业也希望建立这样的价值观。”

神奇的CDN

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阅联)是彭扬回国后于2009年12月创立的,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人的规模。

当初为什么选择创业?彭扬的理由很简单,主要是为了在中国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刚回国的时候,彭扬看到一张新闻照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某二三线城市的一群农民工在工地围着一部智能手机看资讯。那是2009年,智能手机刚刚推出,农民工不太舍得花钱上网下载内容,也不太可能花钱去买传统的报刊杂志。当时,阅联就想利用深谙的网络虚拟化和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做一款产品,让移动互联网能够得到大力推广。

彭扬向记者解释,内容分发网络(CDN)的作用就是在离用户近一点的地方做一个镜像节点,这样不但网速会加快,而且带宽的费用因为变成了存储器的费用也会降低很多。互联网上的内容都存在一个地方,比如说乐视或爱奇艺的内容都存在源站(origin)上。源站在北京,而终端用户可能在很远的云南或西藏。距离远了就需要时间,而且会产生费用。就像物流,货物从北京运到云南,如果每个客户都运输一次,费用自然很高。但是如果先将货物统一运到一个距离云南很近的分站,再从分站将货物分发出去,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长距离的运输,费用自然就降低了。CDN技术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以更低的成本使用更快更流畅的网络。

在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彭扬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手,早在2000年,彭扬还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在美国西南贝尔(AT&T 旗下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经理,带团队成功实现了一个下一代网络部署和运营方案。毕业以后,彭扬受到西南贝尔的推荐,去了美国一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工作。

“美国人就像用水电一样使用互联网,希望让国内用户也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彭扬介绍说,“目前因为流量经营体系不够完善,国内手机网络只能把流量打包卖给用户,而每月用不掉的流量用户也需要买单。假设你是中国联通的用户,每个月的套餐流量是300M或者更多。每个月用不完的流量不会保存到下一个月,费用也不会退给你。但用水用电就不是这样,用多少算多少,完全由用户控制,这样才不会造成浪费。”

服务至上

阅联的第一款产品是与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合作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手机助销系统。2010年,使用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还是市场上的主力军,这款产品就是针对塞班平台进行开发的。然而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安卓(Android)移动终端智能操作系统的兴起,客户对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支持赛班操作系统,也要同时支持安卓系统。这个要求对阅联在成本和技术创新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阅联带领20人的专项开发团队,封闭开发了1个月,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后来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下载易”。

初战告捷后,阅联又与中国联通合作做了“3G加油站”,覆盖了全国6万多个门店。在公司成立9个月的时候,又与索尼合作推出“电子书包”,并共同成立移动教育联合实验室,制定国家移动阅读的行业标准并获工信部通过,随即被几家运营商采纳,给产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日本人其实各个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索尼到阅联考察过好几次,索尼最后选择了刚成立9个月的阅联,我想最大的理由还是因为我们比较能吃苦。阅联的运维客服是7×24小时工作制,分4班倒,工程师平常就住在公司附近的公寓里,客户一有事情,他们就会及时服务,非常灵活,这是一些大外企不容易做到的。”彭扬介绍,正是因为艰苦奋斗的工作风格,在2014年8月,阅联又正式成为惠普社区云解决方案的全球技术合作伙伴,由阅联在中国基于OpenStack技术建设并运营面向企业客户的社区云。

作为首家部署基于OpenStack技术的惠普Helion解决方案中国服务运营商,阅联正在其位于中国各地的数据中心部署社区云产品与服务,比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阅联之所以能做到对客户的贴心服务,源于公司对未来的战略规划。阅联推行边开发边运营(DevOps)的发展策略,使开发运营形成一个闭环。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发现开发需要哪些进展,而开发过程中也能帮助运营解决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循环往前滚动的过程。在阅联,运营工程师有20%可以转到开发,开发工程师也有20%能转到运营。比如移动教育项目,阅联把这件事定义得很细,3个人一小组,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做,但是时间压得很紧,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上班。彭扬这是将自己以前在海外的工作模式复制过来了。

业务上的节节攀升,增强了阅联的信心。阅联与国内外诸多企业合作,逐渐扩展业务范围,在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领域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的研究。除此之外,公司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主要会侧重在虚拟计算和网络虚拟化等方面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

为书痴狂

彭扬出生在四川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辈的嗜书如命,让他从小也特别喜欢书、亲近书,书店成为他最常光顾的地方,甚至到了一到书店就“迈不开步”的境界。读书也让彭扬很早就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中学时代,彭扬读的书很杂,像《小说月报》、《十月》、《收获》这类小说杂志报纸,他买了很多。初中的时候,彭扬也开始读金庸武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彭扬读完了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

在金庸塑造的武侠人物中,彭扬最喜欢郭靖。“郭靖武学天资虽浅,但为人善良,又因为不够机灵,所以更加努力,终成一代大侠。”彭扬说勤奋的郭靖是当时包括他在内的一代年轻人的偶像,“郭靖的‘幸运并不完全是上天的偏爱。幸运其实就是勤奋的结果。一件事情做一次就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是做十次的话,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每个人的幸运程度都差不多,但天道酬勤。”

1991年,彭扬离开四川老家,到北京邮电大学学习信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同时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进而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信息工程专业与信息交流的紧密相关性,对于热爱读书的彭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前进动力。

1999年,彭扬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志奋领奖学金,到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攻读MBA。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 (Chevening Scholarship)是英国政府最具代表性的旗舰奖学金项目。无论是奖学金的金额,还是其声望都令该奖项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该项奖学金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 (FCO) 出资。志奋领奖学金支持在各个领域处于事业中期,有潜力成为所在行业领导人的申请者前往英国学习一年。

2001年,彭扬又前往美国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继续攻读信息工程硕士学位。在美国留学期间,彭扬一边读研一边在西南贝尔公司(SBC Communications)担任高级研发经理。西南贝尔公司创办于1983年,是根据美国政府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反垄断诉讼的判决成立的一间贝尔子公司。1995年西南贝尔公司易名为SBC通讯公司,再于2005年收购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并易名为AT&T公司。

当时,彭扬白天在公司进行全职工作,承担研发调试的重要职责,晚上则继续硕士课程,进行信息工程学的学习,等到能休息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算下来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与此同时,他还担任学校里的助教。

追忆这样的忙碌生活,彭扬笑道:“最后我的研究生是全A毕业的,在公司也获得了‘总经理奖。”

尽管这样忙碌,读书仍是彭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每个周末,他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到Barnes&Noble书店里喝杯咖啡,一坐就是一天。

“我5岁时的理想是做科学家,长大后也为追逐这个梦想而努力。但我发现在科研上真正做出成绩是要和产业结合在一起。这个想法是在西南贝尔工作的那段时间成型的。”所以在拿到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后,彭扬没有选择继续读博,“我当时就是想做产品,想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事实上,从大学起,彭扬就一直怀着一个工程师心态,“我大三的时候就带着班上的 6位同学去摩托罗拉做系统工程。当时主要是给美国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网络做频谱和基站规划,并且以该课题完成了毕业设计。”

创业后,公司业务繁忙,彭扬读书的时间很少,但他仍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休闲的时候读的多是业务相关的书,像《第三产业革命》等畅销书也在他的案头。

男人的责任

彭扬在美国北电网络工作的时候,曾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领导接班人计划的项目。那一年的学习,让彭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男人对社会要有责任,男人最重要的角色往往不是工作,而是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作为父亲,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典范;作为丈夫,要给家庭以安全感。这种认识,让彭扬在创业之后,演变成独特的企业理念,他把公司所有的员工都看作合作伙伴。“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一定要给合作伙伴以安全感,要做楷模,要积极向上,要给公司完成很多的任务。只有当大家觉得我很靠谱的时候,才会愿意跟我合作。”

在阅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人买任何学习方面的书,公司都给以报销。阅联认为,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就是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只有善于学习的团队才能打硬仗,否则肯定是有问题的,走不长。“即使员工跳槽去其他单位,我也希望他在阅联养成的好习惯会对他受益。只要员工愿意学习,我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对于阅联来说,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客户和员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肯定是对的,毕竟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不是资源和关系,而是人的思想。但光有思想还不行,思想要变成劳动成果,这是公司最大的价值。任何公司长期发展不能仅仅依托关系和资源,战略和执行力是公司能够胜出最重要的东西。”

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推进阅联一步步向前发展。彭扬在面试的过程中,会很在意应聘者在工作之外对于家庭、人生、父母和子女的看法,以及个人的长远目标,比如十年以后会做什么。阅联一直在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并具有长期艰苦奋斗价值观的团队。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彭扬告诉记者,他的确感受到在北京、在中关村浓郁的创业氛围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但是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来引导。他崇尚华为推崇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因而阅联鼓励“服务客户,放飞梦想”的愿景。简单来说,阅联的愿景就是希望为客户提供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服务让客户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相信,在彭扬的带领下,通过阅联团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定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让用户基于阅联来放飞他们的梦想!

链接:彭扬,男,1973年生于四川。1995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2000年获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2001年,获美国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信息工程硕士学位。彭扬曾任美国西南贝尔公司(现AT&T)研发高级经理。之后就职于美国北电网络,从事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工作。2009年回国后创立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彭扬致力于研发内容分发(CDN) 网络和软件定义(SDN)网络技术,与中国电信等多方合作在全国搭建内容分发网络加速节点。研发开放虚拟网络(ONC)相关技术,建设并运营立足软件定义网络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第三方开放云平台。拥有20多项软件产品著作权,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彭扬为国家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4年获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殊荣。彭扬还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移动阅读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