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影像显示的信号特征及病理研究

2015-01-16 15:44张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7期
关键词: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张颖

(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孙吴164200)

✿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影像显示的信号特征及病理研究

张颖

(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孙吴1642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在MRI影像显示的信号特征,并分析斑块内部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价值参考。方法 抽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AS患者(30块斑块)作为本次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行MRI影像检测,再行病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以病理为参照标准,在对斑块的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占比和斑块病变的危险系数上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和病理检查诊断AS的一致性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是诊断AS的具有前途性的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病理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于血栓、脂肪、碳酸钙及结缔组织在血管内沉积而造成的对人体有害的一种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并失去弹性,在动脉内膜上积聚呈黄色粥样的脂质外观,故动脉粥样硬化的名称由此得来。目前,该疾病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我国AS的发生率也在呈上升趋势,AS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因此对于AS的诊断和治疗十分迫切,而MRI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检查AS。基于此,我院对AS斑块的MRI影像显示结果与病理特征作对照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AS患者(30块斑块)作为本次研究标本。26例患者中男20例,女6例;年龄为32~73岁,均龄为(64.7±8.2)岁。30块斑块中左侧14块,右侧16块。

1.2 检查方法

1.2.1 MRI检查 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患处行MRI检查,先进行定位扫描,判定斑块具体位置、范围及分叉位置等,再以斑点为中心进行轴位扫描,按顺序获取T1、T2、PDWI和3D TOF等图像。

1.2.2 病理检查 在经MRI检查中有异常斑点的部分切下约0.4cm,以获取标本,用0.4%的多聚甲醛将标本固定,脱钙、脱水后用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行H-E及Masson染色。

1.2.3 两种检查对照分析 将MRI影像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不同成分斑块的在MRI影像显示的信号特征。

1.3 分型标准

1.3.1 依据动脉的狭窄程度判定AS的严重程度,本研究采用北美地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分型标准:轻度(I级):1分(0~29%),中度(II级):2分(30%~69%),重度(Ⅲ级):3~4分(70%~99%),闭塞(Ⅳ级):5分(100%)。

1.3.2 根据斑块损伤的成分占整个斑块的大小比重分型 轻度:1分(0~19%),轻度:2分(20%~39%),中度:3分(40%~59%),重度:4分(60%~79%),极重度:5分(100%)。

1.4 观测指标

无症状:0~2分,轻度:2~4分,中度:4~6分,重度:6~8分,极重度:8~10分。危险系数=动脉狭窄积分+斑块比重积分。

1.5 数据统计

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对比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算,样本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I和病理检查的动脉狭窄程度对照结果

以病理为参照标准,30块斑块经MRI检查后发现,MRI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9.5%,准确性为99.2%。MRI和病理检查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t检验后,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MRI和病理检查的斑块占比对照结果

以病理为参照标准,30块斑块经MRI检查后发现,MRI对于轻度斑块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97.1%,准确性为100%;对于中度斑块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5%;对于重度斑块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3%,准确性为98.9%。MRI和病理检查的斑块占比结果经t检验后,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3 MRI和病理检查的斑块危险系数对照结果

以病理为参照标准,30块斑块经MRI检查后发现,MRI对于斑块危险系数判断的和病理检查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也为100%。斑块危险系数对照结果十分吻合,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1 MRI和病理检查的动脉狭窄程度对照[n(%)]

表2 MRI和病理检查的斑块占比对照[n(%)]

表3 MRI和病理检查的斑块危险系数对照[n(%)]

3 讨论

AS是动脉硬化在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之一,它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脂质在不断地堆积,由稳定斑块演变为不稳定斑块[2]。AS的病因也较多,主要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肥胖等。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和缺血程度,管径狭窄在75%以上便会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甚至猝死。因此,成为了中年至老年人群的一大杀手。在AS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斑块可以导致血管腔的两种重新塑形[3]。

目前,对于AS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血管超声、CT以及MRI(磁共振成像)三种方法。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常规血管超声无法提供三维图像,相较于MRI和CT清晰度较差,CT可重建三维立体图像,但可能会产生碘剂过敏。MRI是一项利用物理成像原理的技术,在对于诊断AS上是十分可观的。MRI对于诊断AS有以下几个优势:①能早期地诊断出不稳定的斑块,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②能检测到斑块的具体病变程度,准确率高。③本研究结果表明,MRI对于动脉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④MRI克服了CT的缺陷,对人体而言安全无危害,不会产生辐射损伤。

综上所述,MRI和病理检查和诊断AS的一致性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是诊断AS的具有前途性的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1] 姚理娜.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实验研究[D].2013:7.

[2] 张梅,陈良,张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干预进展阴[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5):12-15.

[3] 李明利,徐蔚海,宋兰,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09.

猜你喜欢
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