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2015-01-16 15:44郭建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泌量pH值胃液

郭建松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其他论著交流✿

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郭建松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目的 探析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奥曲肽以及奥美拉唑+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4%,A组是86%,B组是64%,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出血时间是(16.74±5.57)h,A组是(25.42±4.23)h,B组是(24.84±5.41)h,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胃液PH值改善最为显著,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奥美拉唑、奥曲肽的联合用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奥美拉唑;奥曲肽;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1]属于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多发的一种急症,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种: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涵盖急性胃黏膜病变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我国成人的发病率在0.1%左右,死亡率是5%。现阶段,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国首选药物治疗。随机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用药方案,以探讨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入院前1d均未有止血药物服用史,入院后均确诊,排除未成年、生命体征不平稳、存在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胃大部切除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其中A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患者年龄跨度是25-67岁,平均是(41.6±5.7)岁;B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23-70岁之间,平均是(40.6±6.0)岁;C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患者年龄最大是69岁,最小是24岁,平均是(39.6±5.3)岁,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 法

A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剂量为40mg/次,利用100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静脉滴注,2次/d,并给予患者20mg的去甲肾上腺素与100ml的生理盐水,口服;B组患者给予奥曲肽[3],剂量为0.3mg/次,静脉滴注,保持25ug/h的滴速;C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奥曲肽进行治疗,用法与用量与A、B两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出血时间、胃液PH值与临床疗效,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出血时间:患者出现以下几种:胃镜检查结果为出血停止,OB阴性、患者大便转黄、引流管内液体清澈、均说明患者出血停止;(2)胃液PH值:通过PH试纸对患者胃液PH值进行测定,并查看患者胃液是否存在咖啡样液体;(3)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为治愈;治疗后,患者出血量显著减少,大便转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无明显变化或是存在加重趋势,为无效[4]。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均用χ2验证相关计数数据,并均以(±s)表示本文的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说明对比数据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明显高于A组(86%)、B组(64%),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胃液PH值较为稳定,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出血时间与胃液PH值对比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受到患者胃酸的影响可导致患者的上消化道出现粘膜炎症,减少血流量,构建缺氧缺血的环境,同时患者的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的分泌量大大增加,导致患者的胃粘膜糜烂,造成溃疡出血,因此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重视制酸[5]。

奥美拉唑属于胃酸分泌的一种抑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量,维持患者胃内PH值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促使患者胃内粘膜的修复与愈合;奥曲肽属于保护性激素的一种,减少患者胃蛋白酶、组胺、胃泌素等分泌量,降低胃泌素活性,从而有效降低胃酸分泌量,同时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门静脉压力,减缓患者门静脉位置的血流量,从而起到控制静脉破裂出血[6]的作用;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提高患者胃液的PH值,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本次探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救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4%,A组是86%,B组是64%,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出血时间是(16.74±5.57)h,A组是(25.42±4.23)h,B组是(24.84±5.41)h,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胃液PH值改善最为显著,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性显著(P<0.05)。与刘正基[7]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奥曲肽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明显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保持患者胃液PH值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1] 江学富.奥美拉唑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2):137-138.

[2] 王芳,刘莉,洪喆等.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50-3351.

[3] 许颖莉,李学英,杨改霞等.奥美拉唑不同剂量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分析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12(17):1423-1424.

[4] 刘文平,黄彩云.国产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23-727.

[5] 郑强,李磊,赵敏等.持续静脉输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 [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3):142-144.

[6] 易文全,戴志毅,郝卫刚等.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09(5):122-124.

[7] 刘正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6):6714-6716.

猜你喜欢
分泌量pH值胃液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PH值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