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教学
——芬兰,乃至世界教育方式的未来

2015-01-16 05:21梁庆沙
新校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赫尔辛基服务生芬兰

文 / 梁庆沙

2015年3月,据英国《独立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芬兰正在尝试开展“有史以来最激进的教育改革计划”,创新进行“主题教学”(也称“现象教学”)。这是否意味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熟知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课桌前记笔记的方式就要成为历史了?

“现象教学”,芬兰官方称之为“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是一种“通用能力和各学科之间协作的课堂教学,即跨学科教学”。

“现象教学”由老师围绕一个现象或话题展开,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社会技能。

目前,现象教学已在赫尔辛基市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

“现象教学”如何上课

在赫尔辛基市斯尔塔玛吉小学里,学生们正在上一堂特殊的课: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欧洲大陆地图(你以为这是地理课),并用英语说,“请大家跟我一起念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描述它们的天气”(原来这是一堂英语课)。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用英语说道:“今天,芬兰,阳光明媚。”“今天,丹麦,大雾,午后晴朗。”老师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并教会他们关于天气的新英语单词。

在教学楼的另一侧,一群学生正在走廊上争先恐后地奔跑(你以为这是体育课)。老师给他们布置的功课是在学校走廊上收集有关非洲大陆各个国家的信息,例如宣传册上的非洲舞蹈照片、剪报上关于非洲大草原的介绍等(原来这才是一堂地理课)。学生们需要快速寻找,通过抄写、照相的方式把找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收集的内容又多又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

斯尔塔玛吉小学是芬兰赫尔辛基市“现象教学”的试点学校,校长玛丽认为学校的试点非常成功:“我们学校的240名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安全、快乐、放松、充满启发的氛围中学习。”

与此同时,在芬兰一所职业学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正在上一堂“餐厅服务”课题的课。大家把课桌围成餐厅式,一部分学生扮演客人,另一部分扮演服务生。“客人”从教室外鱼贯而入,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服务生”手拿菜单,从教室的另一端走出来,就像是从后厨出来一样。“客人”用英语向“服务生”询问菜品,“服务生”也用英语回答。“客人”也会向“服务生”询问诸如“为什么这道菜吃起来跟以前不一样”、“为什么你们餐厅的环境看起来很糟”等“奇葩”问题,“服务生”要开动脑筋,为“客人”进行合理解答。最后,“服务生”还要为“客人”计算餐费。此外,在餐厅情境中,老师还会让学生设计一些吸引食客的“海报”。就这样,在一堂课中,外语、写作、数学、沟通技巧、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而在芬兰的另一所中学,学生们正在上演一场“宫斗大戏”。这堂课的话题是“欧盟首脑会议”,老师要求学生们扮演欧盟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挑选自己代表的国家,然后查找该国的相关历史背景、经济情况和发展现状,制定危机解决办法,组织材料支持自己的论点,在课堂上与“其他国家”的同学们进行辩论。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知识都得到了积累;在辩论过程中,外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现象教学”时间表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计划显示,芬兰将于2016年8月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框架》(NCF),在教学大纲中增加“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内容。

芬兰的改革方案上这样描述:愉悦的情绪、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以及创造性的活动,都有助于学习。“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将学校变成“社区”,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能够得到鼓励的、有安全感的场所”。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直接参与试点教学项目的设计规划”。这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改革方案标记了美好的未来蓝图,但看看时间表,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掀起如此颠覆性的教学改革浪潮,作为当事人的芬兰老师们有点不开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芬兰老师称:“我们接受的教育培训都是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学科,而现在要进行综合教学,这对我们不公平。”

老师们的担心情有可原,要知道,全能型老师可遇而不可求,不是每位英语老师都懂地理,也不是每位历史老师都懂经济。为了促进跨学科的“现象教学”得以顺利推进,芬兰已经对赫尔辛基市超过70%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其综合技能。例如组织老师学习地图、天气和气候学;为老师应具备的知识列一个清单,计算他们需要花的时间;甚至鼓励老师到英语国家游学,以提升他们的英语(外语)能力。同时,芬兰也提倡老师采用“协作教学”的方式,由几位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讨论并制定“话题”教学的内容,一起备课、准备材料,并尽量一起开展教学;也可以一位老师为主,其他老师作为顾问,进行辅助教学。为了鼓励老师,赫尔辛基市教育部门还专门拨出一部分费用,为拥护此项改革,率先开展新教学方式的老师加薪。

芬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也刊载声明,称虽然教育部门于2016年推行教育改革,但传统的学科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该政策被写入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法中,并规定了每门学科必须配备的课时,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同时,为学校、老师、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学校有充分的自由安排开展“现象教学”的具体时间,所有小学和初中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持续数周,位于赫尔辛基的学校需每年进行两次。老师可以自由设定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教育方法,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学生也必须参与教学项目的设计规划,自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从“现象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估。

来自世界的声音

作为国际教育的领军人物,芬兰的创新教育方法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

英国教育大臣特里斯坦·亨特非常推崇芬兰的做法:“教育就应该像芬兰的‘现象教学’那样,促进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不仅仅是将他们推向‘考试工厂’。”

印度某中学校长阿米塔·毛拉·瓦塔尔也称:“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们不需要用‘数学’来称呼数学,它可以通过舞蹈、音乐或美术来渗透。”

虽然上课的方式改变了,但芬兰国家课程与评估系统并没有改变,意思是,学生仍然要参加传统学科领域的考试。

而且,在最近的PISA国际测验中,芬兰学生的成绩不像过去十多年那样霸占前几名,而是一直在下降。有媒体认为,芬兰开展这次大胆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夺回PISA排名前列的宝座。也有人担心,新颖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学到实际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但也许没法像传统教育模式那样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帮助。

“现象教学”何去何从

无论反对声音如何,按照芬兰官方的说法,开展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

赫尔辛基市城市开发管理部门官员席兰德说:“我们现在所需的教育与以往截然不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他说,“过去,银行会聘用很多职员专门核算数据,而今天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会使用非常先进的电脑。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产业发展与现代社会。”

教育管理负责人凯洛南一直倡导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她预计“现象教学”计划将于2020年在芬兰全国投入实践,“我们的学校从20世纪开始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获得了成功。但是现在的需求转变了,我们需要一些适应21世纪的新方法”。

在已经试点两年的赫尔辛基学校中,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经常忘记下课时间,他们一旦开始做这些好玩的课题,就非常投入,根本停不下来。老师们也表示,一旦开始“现象教学”,就很难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芬兰的改革真的有效,其他国家的教育又该如何反应呢?效仿还是保持原样?这是个问题。

延伸文章

南桥:芬兰式混科教育可行吗?

猜你喜欢
赫尔辛基服务生芬兰
狂欢节
赫尔辛基环保交通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吃午餐
吃午餐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吃火锅
“你好,赫尔辛基”(Moi Helsinki)文化商业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成功举行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