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

2015-01-17 02:36兰德勇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43320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芬太尼

兰德勇 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433202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

兰德勇 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433202

目的:探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选择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临床选择剂量为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对照组45例,临床选择剂量为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对两组上肢骨折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每一时间点MAP方面,组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上肢骨折患者,在临床手术过程中,选择剂量为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实施麻醉,最终获得显著的临床麻醉效果,有效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患者临床可能表现出呼吸抑制或者心率减慢的现象。

不同剂量 瑞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骨折术

临床在实施上肢骨折手术过程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麻醉方法,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临床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于临床应用后较易表现出不完全阻滞的情况,并且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为了研究有效促进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选择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对患者实施麻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90例于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上肢骨折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2.5±1.9)岁;体重42~76kg,平均体重(61.2± 1.9)kg。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2.9±2.1)岁;体重43~77kg,平均体重(61.9 ±2.1)kg。将心功能缺失、肾功能缺失以及肝功能缺失的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按照常规要求患者禁止饮食,术前不选择药物治疗。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按照常规将患者的静脉通道开放,实施心电图监测、呼吸频率监测以及动脉血压监测等。观察组患者选择剂量为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实施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选择剂量为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实施静脉泵注。完成5min的麻醉后,选择资深麻醉医师于患者肌间沟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ml。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呼吸抑制情况,对患者实施辅助呼吸,将瑞芬太尼泵入暂停,直至患者呼吸表现正常。在关键时刻选择纳美芬对患者进行相关处理,保证患者能够有效进行通气。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表现出血压下降的情况或者表现出心动过缓的情况,选择阿托品以及麻黄素对患者进行相关处理,有效保证成功对患者完成麻醉。

1.3 判断标准 优:患者处于安静以及无痛状态;良: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对患者进行询问过程中,患者自诉存在不适感以及微痛感;中: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强后,患者表现出不适感或者疼痛感;差:患者处于长时间疼痛状态以及呻吟状态,需要选择静脉全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χ2检验。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临床麻醉后,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两组上肢骨折患者分别完成临床麻醉后,在每一时间点MAP方面,组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临床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对比(±s,次/min)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对比(±s,次/min)

指标组别T0T1T2T3T4HR观察组79.5±13.9 78.3±12.2 68.3±10.0 66.9±7.367.3±6.6对照组78.9±14.2 77.9±12.9 78.6±7.9 78.3±9.1 77.1±11.2 MAP观察组105.9±11.2 104.2±10.6 102.5±9.7 101.8±9.0 102.4±7.5对照组106.1±11.9 105.3±10.0 108.2±7.1 103.3±9.9103.3±9.0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临床表现出较高的可行性,于上肢手术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单纯选择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较易表现出阻滞不完全现象。为了能够满足手术的诸多要求,在此基础上配合选择瑞芬太尼实施麻醉,能够获得显著效果。

瑞芬太尼表现出起效快、对患者作用时间短以及半衰期较短等系列特点。临床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联合上述两种方法实施麻醉最终能够获得显著效果。

总而言之,针对上肢骨折患者,在进行临床手术过程中选择剂量为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实施麻醉,最终麻醉效果较优,凸显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

[1]铁爱民.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1,5(8):18-19.

[2]陈耀雄.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D〕.广州:广州医学院,2009.

[3]梁惠敏.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0例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284-1285.

(编辑雅文)

R971+.2

B

1001-7585(2015)22-3095-02

2015-03-16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芬太尼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