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17 02:36李乌嫌张银清林姬容姚锦树许冬青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建省晋江市362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预警病情实验组

李乌嫌 张银清 林姬容 姚锦树 许冬青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建省晋江市 362200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李乌嫌 张银清 林姬容 姚锦树 许冬青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建省晋江市 36220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382例留观患者为实验组,2014年3月前39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病情及实施陪检及转运,实验组按照改良MEWS评分,将患者客观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等级,将陪检或转运前最后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9%,对照组为21.28%(P<0.01)。MEWS评分8分以上,与7分以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护送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创伤 急诊陪检 院内转送

创伤是急诊外科患者重要组成部分,病情复杂且多变,目前在急诊陪检及转运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危急程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经验及直觉,缺乏一套简便、实用、有效的评分系统及量化的科学预警,极易忽视潜在风险,导致陪检和转运途中出现观察不及时、处置不正确的情况,从而延误病情,形成医疗隐患。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2月,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应用于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护送计划,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急诊创伤外科留观患者382例为实验组,其中男235例,女147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68.6岁。以2013年1月-2014年2月急诊留观创伤患者390例为对照组,男248例,女142例;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6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价指标和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陪检及转运方案,由值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体检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根据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实施陪检及转运。实验组按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标准动态评分(见表1),将患者客观地分为低危0~7分;中危8~10分;高危>10分3个等级,并由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陪检或转运前的最后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其中82例患者入院时首次评分>10分,经治疗后病情好转,陪检或转送前再次评分<7分者25例,占6.54%,再次评分8~10分12例,占3.14%,45例再次评分无变化,占11.78%;165例患者入院时首次评分8~10分,经治疗后93例再次评分<7分,占24.35%,19例再次评分>10分,占4.97%,53例再次评分无变化,占13.87%;135例患者入院时首次评分<7分,经治疗后再次评分>10分者6例,占1.57%,再次评分为8~10分57例,占14.92%,72例再次评分无变化,占18.85%。根据陪检或转运前最后评分,采取不同的护送方案:(1)对于评分>10分的高危患者立即按预警程序处理,在信息卡上做红色标记,醒目标注评分;在护送过程中由高年资医生和有经验的护士负责,携带心电监护,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观察意识、瞳孔,备带简易呼吸球囊等必要的抢救仪器和药品,认真做好护理记录,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及时送急诊ICU进行抢救;(2)对于评分为8~10分有“潜在危重性”患者,护士主动与其家属沟通,讲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险性和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注意事项,由科室有经验护士护送;(3)对于评分为7分以下的患者,由院内专业护工护送。对两组患者途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信息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统计。同时追踪不同MEWS分值患者的去向及病情转归。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离院、专科病房、急诊ICU、死亡4种。

表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方满意度比较 在整个陪检或转运中,实验组的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9%,对照组为21.2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77,P<0.01)。在具体的意外事件中,两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P<0.01),见表2。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1%提高至9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5.57,P<0.01)。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去向及预后比较 382例患者好转离院214例,收治专科病房151例,收治急诊ICU13例,最终死亡4例。MEWS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收治ICU和专科病房的概率越大,病死率越高,院内转运风险较高。MEWS评分8分及以上,危重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与7分以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去向及预后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去向及预后比较〔n(%)〕

3 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伤后早期看起来似乎病情“较轻”或“稳定”,但由于病情变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大部分在诊断上早期存在不确定性,陪检、转送过程中仍存在潜在的病情恶化可能,意外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医疗资源,让医护人员在护送过程中有重点、有层次地监护患者,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从而能在病情恶化前采取必要的医疗护理干预,是急诊留观的重点内容之一。

目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大多依赖于临床经验,容易发生医疗护理的缺陷和不良事件。MEWS评分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个新的评分工具,该评分工具由常规的生命体征组成,将病情数字化、形象化,可重复操作性强,评估结果客观,已被广泛应用于ICU及急诊急救中[1]。笔者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陪检或转送工作中,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反复评估,有研究显示年龄也是影响多发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因此笔者在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年龄、血氧饱和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三项指标,通过动态观察这些客观指标的变化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避免护送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本文显示,实验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9.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1);特别是在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比较,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及转归预测依据性更强,能够对急诊留观创伤患者意外事件进行早期预警,使医护人员有重点、分层次地关注到每位患者,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护送过程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外,急诊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本组382例患者入院后经首次MEWS评分后仍有82例(占21.47%)患者再次评分出现恶化,所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多次的重新评估与评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醒医护人员随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对全程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制订不同级别的医疗护理干预,合理安排陪检人员级别,对评分达到8分以上水平,潜在危险性大,在陪检和转送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尽早对病情进行干预。表3显示,MEWS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情越危重,收治急诊ICU和专科病房的概率越大,病死率及院内转运风险越高,表明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重要性。

[1]孟新科,赵中江,周泽强,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0):920-922.

[2]汪正光,张牧城,谢立德,等.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28-930.

(编辑羽飞)

R197.3;R64

B

1001-7585(2015)22-3167-02

2015-04-23

猜你喜欢
预警病情实验组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