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2015-01-17 02:16
财经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理查德菲律宾

理查德·赫克:晚景凄凉的诺奖得主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赫克,因无法筹集足够的就医治疗费用,于本月初在菲律宾一家公立医院因身体多个器官衰竭去世,享年84岁。这位为人类科学探索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晚景凄凉地告别了世界。

理查德·赫克,1931年8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出生,8岁时全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他曾坦言自己出身“卑微”:父亲在一家百货商店担任销售,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1952年和1954年,他分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之后,他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不久后又回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57年,他开始在位于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的赫克力士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的研究屡出成果,使其在1971年进入特拉华大学的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就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赫克在实驗中发现,碳原子会跟钯原子连接在一起,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让化学家们能够精确有效地制造他们需要的复杂化合物。他由此创立所谓的“赫克反应”,即“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当前,这一技术已在全球的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赫克从特拉华大学退休,后成为该校名誉教授。

2010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理查德·赫克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赫克2010年10月在接受法新社电话采访时说,很激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对于他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在21世纪的药品和工业中,他并不了解最新情况:“我真的并不知晓有关这一反应(赫克反应)的所有应用情况。”他说,“它是一个有用的实验室反应,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其中很多都是保密的,因为他们想(严格)保护他们的专利。”

赫克的妻子索科罗·纳多尔-赫克是菲律宾人,两人并无子嗣。2006年,赫克和妻子定居菲律宾,住在菲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一个小区。当地拥有许多教育机构,还有媒体中心和历史文化遗址。

赫克平时喜欢到学校与学生们交流,鼓励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同事眼中,赫克为人“非常简单、非常有人情味、非常谦卑”,虽然取得成就,但不喜欢受到公众关注。

由于没有利用研究成果投资赚钱,赫克在退休后没有额外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月2500美元养老金。

2012年,妻子去世,赫克精神遭受巨大打击,加上患上多种重病,健康状况恶化,由于经常出入医院,花费不菲。

赫克曾患前列腺癌,近年又饱受肺炎、糖尿病以及肝硬化折磨。最近数月以来,赫克由两名私人护士轮流在家照料。本月6日,赫克在早餐时突然呕吐,被送往奎松市一家顶尖的私立医院,但收费很高。在急诊室住了几天后,医院认为,保险公司未给赫克付账,拒绝继续治疗。赫克被转送往一家公立医院,但菲律宾公立医院普遍效率低下,基本无法医治重病,赫克最终在病床上离世。

猜你喜欢
诺贝尔化学奖理查德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用蛋管住鸡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CRISPR基因编辑的首个全女性团队
得克萨斯大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赏析:以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原创题
菲律宾・邦板牙省
菲律宾独特的“绑架产业”
多尺度模型赢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