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 一材多用

2015-01-17 15:29朱利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波折袁隆平屈原

朱利红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一则好的材料往往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善于捕捉,勤于思索,手头的有限素材也可以多次使用,写入不同的话题,快速成文。只要用得好,同样能收到极佳的效果。

“一材多用”的常用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具体步骤: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例如,“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一材料,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点:

(1)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诚信”品格的集中体现吗?(——以“诚信”为话题)

(2)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以“坚韧”为话题)

(3)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以“心灵选择”为话题)

(4)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以“挫折”为话题)

二、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论点,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忽略不计;同时,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

例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一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如下:

(1)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以“波折”为话题)

(2)如果生活没有巨大的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以“转折”为话题)

(3)天生一材,必有一用,天无绝人之路。文王被拘,仲尼困顿,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当此之时,可谓人生绝境,他们似乎已无路可走。但历史证明,他们最后都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孙子无脚可走,但他走出了一条兵法之圣的非凡之路;左丘双目失明,但他却看到了历史的最深处。(——以“人与路”为话题)

三、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

或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或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或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例如,“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这段新闻内涵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思考的地方。

(1)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间,等等;

(2)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等;

(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等;

(4)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证:“创新求变”的重要性,等等;

学会一材多用的技巧,能够多角度挖掘素材的意蕴,可以弥补积累的不足,填补素材贫乏的缺陷。灵活运用经典素材,多角度审视,恰当取舍,旧材新用,也不失为一种作文应试的有效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波折袁隆平屈原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4章)波折重重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屈原之死
爱的波折
耐撕
十字路口
屈原送米
袁隆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