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自主探究 保课改落地

2015-01-20 06:53李云彪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意识探究

李云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笔者认为,行自主探究是实施课改落地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围绕着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

A、B两种课堂教学“重教轻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C种课堂教学盲目地强调学生学习的民主,忽视了思维的连贯性。D种课堂教学给了学生符合逻辑思维的推理程序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忽视了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无法完成验证、实践的推理过程。总结反思:是我们的方向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问题是出在方式上。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在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笔者认为真正实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可行性操作办法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深入研究,借力现代教育理论的内涵

1.自主合作的学习观

学习的主体性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而,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其参与学习提供有效的保证;学习又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社会性的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因而,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多元智力培养的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通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实数学教育的“数学化”

在现实数学教育中,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再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这样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内容。

三、探求策略,构建自主型课堂学习方式

1.充分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点

数学学习中的每个公式、定律、概念、运算方法都是数学家们经过了无数次反复的推理、验证才得出的最终结论。而我们的课堂单凭十几分钟,学生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完成提出猜想—验证—理解—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缺乏时间保障。

笔者大胆实践,将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设置为自主探究课,教师将第二天新授课的内容以核心问题的形式提前抛给学生,学生利用自主探究课进行自我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也可以和自己的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如果探究课上的时间不够,材料不够,资料不全,学生还可以回到家里进行充分的准备,查阅资料,制作学具等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亲历自主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独立消化问题的过程,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数学意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保证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空间、资源,保证每个学生对探究问题有所得、有所感,为每个学生在新授课表现做充分的准备。

2.大胆质疑是研究学习的兴趣点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他们感受不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学习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3.多样方法是培养学习素养的关键点

《数学新课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关键所在。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事实证明,教学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多种方法地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思维的交锋是知识生成的灵动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变成了“圣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以至于学生失去了自我,根本谈不上主体性。这种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能动性的培养,这样很难发展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求新求异。这样让他们多独立思考、判断,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思维的交锋,这不仅能让学生自己想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也给其他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这往往就是知识与经验生成的灵动瞬间。

新课程标准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应始终如一的“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充分预习、大胆质疑、引导交锋、方法多样等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自己走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意识探究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