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工作压力策略分析

2015-01-20 01:57王泳争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福利工作

王泳争

摘 要:

在高负荷、高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工作压力问题日益严重,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健康带来了很大损害。社会工作把专业的服务延伸到企业的领域,运用自身专业独有的方法,以推动社会、企业及员工三者共赢为终极目标来进行科学的服务,对员工的工作压力进行监控和调节,缓解员工压力,降低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工作懈怠等不良影响。

关键词:

企业社会工作;工作压力;压力缓解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11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问题逐渐突出,企业社会工作也需要不断涉入到企业问题的多个方面,用更敏锐的视角发现企业存在的隐秘性问题,用更加专业化的手段帮助员工适应新形势。在企业中引进社会工作,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科学方法,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开展有效的福利项目,帮助企业和员工解决难题,改善企业与员工关系。如果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走进企业,提供直接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员工应对工作压力,调节员工情绪,保障员工合法权利,打造健康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新型人际关系,进而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必将使企业和员工受益而倍受欢迎。

1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

如何更好的在企业中开展社会工作,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同时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为创造和谐社会而做出有益贡献,引起了社会的重点关注,并成为企业解决困境的迫切愿望。

1.1 提供咨询服务

企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为面对压力的员工提供咨询服务,改善员工情绪困扰,提高员工对自我的认识,消除其顾虑。在提供咨询时可以运用个案和小组两种工作的方法:

首先,个案工作可以对面临压力的员工提供个别辅导。个案的方法使企业社会工作者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体的差异性,如性别、工龄、职位、对福利的特殊需求,针对员工在遇到压力问题时所表现的行为及心理特征采用个别化的方式进行辅导。在合作和谐的氛围中,使员工轻松愉悦放松心情,相互信任的关系更有利于员工倾述积攒的对上级或者同事的长期不满而造成的压力或者涉及员工隐私的困惑,通过专业的个案咨询可以让员工把长期的压抑释放。

其次,小组工作可以帮助面对相似问题的员工进行团体咨询。企业中,员工面临着相同的外部环境,所以面临的问题具有共同的一面,将员工组织起来共同面对环境,通过小组经验分享促使员工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压力问题的途径。小组之间互动建立的互助网络,可增进员工与他人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整合资源,协助企业管理

企业社会工作要在促进企业主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外和谐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增长。企业社会工作者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对于员工反映的适当调节工作节奏和提升福利待遇需求做全面客观的掌握,从全局上入手调整与整合资源。充分了解和挖掘企业内部和外部社区资源,了解企业内部的人口规模和组成特性、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价值观、人力资源体系、组织结构等,评估企业外部的空间和周边环境特性、各种设施及被利用情况。企业社会工作者调动和运用内外资源和力量来推动企业重视与着手员工工作压力问题,协助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企业目标实现与员工满意均衡提高,促使企业关心员工福利与发展,关注员工内在人性发展的需求,满足员工人性休闲需求,着眼员工福利保障,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需求的一致性。

2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工作压力策略分析

企业开展的员工工作压力管理不到位,策略不充分,致使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缓解,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积极介入,弥补企业压力管理方面的不足,因此,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压力提出以下建议。

2.1 認知重构,提高抗压能力

工作压力的产生与员工对所处的工作环境的评价有重要关联,员工会对工作中的某个事件由于不客观的认识而导致工作压力。员工形成了自己思维、对外界压力的判断,企业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对员工培训,帮助员工认知重构,对于产生工作压力的刺激源做出积极的认识,改变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歪曲和消极的信念,引导员工适当调节不良情绪,合理宣泄不愉快的情绪,帮助员工获得适当的应对策略,避免采取不理解或有害的压力应对行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和小组的形式帮助员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协助员工辨认分析各种需求,改变员工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帮助员工提高处理工作压力问题的能力,增强员工驾驭消极认知的能力,对员工进行工作压力防护训练,使员工用建设性的思考取代负面思考,在遇到压力时积极应对,降低压力产生的威胁,减少对身心的损害。

2.2 平衡关系,搭建沟通桥梁

企业为了目标的有效性要求员工按照企业要求提供特定活动,在企业的统一组织下,员工努力的工作,以实现企业目标;而作为群体成员的员工,则要求保持自己的个性,在为企业提供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求满足其自身的需求。企业必须不断的在目标的实现与修改、员工满意率的实现与修改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中得到发展,而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企业平衡、和谐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信息的沟通与员工的协调。这种信息的畅通与否,除了依赖企业制度外,更主要的要依赖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主动与积极的开展工作。企业社会工作者处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帮助双方开展有效对话,成为双方沟通的中介与桥梁,让双方实现妥协,取得平衡的双赢。企业社会工作在处理企业与员工冲突,解决员工压力问题时以解决问题和取得实效为中心,考虑成本最小化灵活机动,尽量采用化解和调节的策略。通过组织召开会议,由职工代表与高层领导坐下来进行对话,促使双方充分相互交流意见,把双方利益诉求归类,求同存异,协商差异部分,达成共识。企业社会工作者做好中介、桥梁作用,及时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为员工创造优良的大环境。

2.3 增加福利,做好后续保障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报酬。在企业中,单纯依靠增加工资已无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远景与关怀,福利的探索与创新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凝聚力,提高满意度。目前存在员工福利计划的项目单一、死板不切合员工实际需求的现象,一方面是对员工需求的某种福利企业无法提供,另一方面是不考虑员工实际需求,提供某些福利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使员工对自己后续保障产生担忧。在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福利服务,以专业化的服务手法,及时了解不同员工对于不同福利措施的偏好,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薪资福利。企业社会工作者扮演咨询者和推进者,在为员工进行物质支持的同时,重视员工心理需求,依据员工建议展开心理方面的咨询,为处于重压之下的员工寻求排解压力的方法。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家庭辅导、促进人际关系、工作培训、心理调适等项目。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项目,转变企业对员工开展的单一的福利制度,促使领导层加强员工福利意识,关注企业员工合理要求,保障员工利益,为员工设立坚强的福利后盾。

2.4 明确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往往在满足自身目标时忽视员工的各种需求,缺乏员工成长和发展的条件,导致员工对组织文化适应性差,工作压力大及负面情绪等。企业社会工作者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员工主动、客观的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有必要。企业社会工作者引导员工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有哪些特点或局限,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能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职业能力。正确的自我认识,也可以促使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和职业生涯有明确预期,了解自身在组织中发展晋升的机会,明确组织胜任力的需求,从而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不为没有晋升到高层次岗位而产生心理负担。企业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员工找到与企业发展和个人能力相适应的发展通道,以更好地实现其职业生涯的成长。在员工职业发展瓶颈期给予支持帮助,协助员工评估职业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帮助员工在职业方面获得成长。企业社会工作者为促进员工努力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提供培训使员工不断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来提高和完善自己,掌握新技能,增强自信,获取更好的职业前景。

2.5 缓解冲突,为企业员工维权

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主体呈现多元化,利益关系也趋于复杂,使得劳动冲突发生的频率和类型猛增。劳动冲突加剧,导致了资强劳弱的后果,使得员工的权益大大受损,出现了对自身安全与发展的担忧。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在获取信息、资源整合和获取政府帮助等方面都相对于单个劳动者更具优势,因此在劳资关系中员工处于弱势地位,员工自身利益受损,在生存与发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和缓解劳动冲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为劳动者赋权,帮助劳动者摆脱纠纷困扰,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企业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冲突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或电话咨询的方式全面对问题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专业的分析判断对劳动冲突直接干预,充分动用各种资源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告知企业的违法或不作为之处,使企业意识到对员工的损害行为,进而及时休整,依法对员工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补偿,使员工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倡导在企业内部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展开多种形式的劳动合作,尊重劳动者的权利,为员工利益着想,减轻其承受的经济和社會工作压力,转变其弱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蒋兆毅.浅议员工工作压力管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2]周沛.企业社会工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李育辉.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及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倪赤丹.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理想类型及其建构[J].社会工作学术,2011,(3).

[5]彭巍.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中南大学,2009,(2).

[6]钱宁.工业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福利工作
玉米福利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不工作,爽飞了?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清明雨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