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5-01-21 08:05李志马丽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黄板化学农药生物防治

李志++马丽

导读:在河南周口地区设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进行了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较,结果发现绿色防控技术可明显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次数,且对环境友好,利于蔬菜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河南省周口地区地处豫东平原,下辖1市、3区、8县,共184个乡镇,可耕地面积80多万hm2,蔬菜常年种植面积9万多hm2,其中露地蔬菜7万多hm2,保护地蔬菜2万多hm2,是河南省蔬菜种植大区,蔬菜产业为该地区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与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渐趋复杂,为害日趋严重,同时农民片面追求产量盲目使用化学农药,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和增加使用次数,致使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量高、品质低下,直接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依据周口地区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对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和保障人们生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

周口地区蔬菜主要种类有黄瓜、辣椒、豇豆、菜豆、番茄、大白菜、甘蓝、花椰菜、大蒜等,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面积和为害损失有明显增加趋势,现常年病虫害累计为害面积26万hm2,防治面积37万多hm2。据初步统计,目前周口地区蔬菜常见病虫200余种,需大面积综合防治的蔬菜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等,害虫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烟粉虱、菜蚜、美洲斑潜蝇等。

2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

2.1 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2012年在蔬菜种植集中的郸城县南丰镇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72 hm2,种植的蔬菜主要有黄瓜、白菜、茄子、辣椒、菜豆、甘蓝等。

2.2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农药残留,促进蔬菜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使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3 主要防控措施

①农业技术 采用抗(耐)病品种、适时育苗移栽、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清洁田园、合理轮作等措施,搞好健身栽培,增强蔬菜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源基数。

②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4月中旬至9月下旬,在示范田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离地面1.5 m,灯与灯之间距离125 m左右,每天傍晚灯自动亮,黎明自动关闭,及时取出虫子,清洁灯具。

③黄板诱杀技术 利用蚜虫、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小型害虫对黄色具有趋性的特点诱杀害虫。选择十字花科蔬菜小白菜田设置黄板,每667 m2 悬挂25张,悬挂高度为黄板下沿比蔬菜高10~15 cm,并随植株生长调整悬挂高度,7天换1次。

④生物防治技术 强化示范区的病虫监测,病害以预防为主,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病害发生田块喷施1%申嗪霉素悬浮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生物杀菌剂防控;虫害防控严格按防治指标进行,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选用10%烟碱乳油、0.3%印楝素乳油、5%鱼藤酮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多杀霉素悬浮剂、30亿个多角体/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 6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300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悬浮剂等生物杀虫剂防控。

3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

3.1 频振式杀虫灯示范效果

①诱杀害虫种类多 根据2012年4月20日至9月20日的灯诱观察记录,诱杀的害虫种类主要有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银纹夜蛾、玉米螟、豇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鞘翅目害虫金龟子及茄二十八星瓢虫等,半翅目害虫盲蝽象等,直翅目害虫华北蝼蛄、油葫芦及大草螽等,总计6目21 科56种害虫。

②诱杀害虫数量大 5盏杀虫灯累计诱杀害虫78 750头,平均单灯累计诱杀害虫15 750头,单灯每天诱杀害虫105头,其中鳞翅目害虫占59.6%,鞘翅目害虫占24.4%,其他害虫占15.5%。

③灯诱区害虫落卵量少,幼虫基数低 通过对示范区、对照区落卵量、幼虫量、株(果)被害率的调查显示,示范区较对照区百株落卵量降低81.5%,百株虫量降低77%~85.2%。

④灯诱区用药时间间隔长,用药次数减少,用药量降低 示范区用药平均间隔期24天,对照区平均用药间隔期10.6天,示范区用药次数减少,用药量降低。

⑤经济效益显著 4~9月,灯诱示范区辣椒等生长期长的种植1茬,黄瓜、番茄等生长期短的种植2茬,减少化学防治鳞翅目害虫2~5次,按年平均减少化学防控3次、每667 m2每次农药费8元、每667 m2每次人工费20元计算,每667 m2减少化防费用84元。灯诱区费用:按佳多频振诱虫灯每盏价格298元,每盏灯安装费用200元,使用寿命5年计算,年灯费+安装费为99.6元;按每天开灯时间10 h,单灯每天消耗电量0.3 kW,1度电0.65元,开灯150天计,单灯年电费用为30元;按每盏灯防控面积2 hm2计算,防控667 m2的年费用为4.3元。灯诱示范区较化学防治每667 m2节省79.7元。

3.2 黄板诱杀效果

①害虫数量明显降低,用药量和次数减少 黄板主要诱杀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微小害虫,黄板诱杀的相对防效可达62.1%~90.7%。黄板诱杀区较对照区减少用药2次。

②黄板诱杀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黄板诱杀可减少施用化学农药2次,667 m2节约农药费10元,人工费40元,计50元。黄板诱杀费用为每板2元,每667 m2 悬挂25张,计50元。黄板诱杀与化学防控效益相当。

3.3 生物防治效果

与化学防治区相比,生物防治区对病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70%~90%,防效相当,防治成本差异不明显,且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叶色浓绿,增产效果明显。10%烟碱乳油等生物杀虫剂对菜青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与对应化防区防效相当,均可达90%以上,防治成本略有上升。

4 结论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了蔬菜中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黄板诱杀与化学防控害虫经济效益相当,但黄板诱杀利于生态保护和食品安全。生物防治区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区相当,总体防治成本略有提高,但生物防治对环境友好,对人蓄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以上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需进一步集成评价,以利于综合治理。

5 蔬菜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①对绿色防控理解的偏差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绿色防控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而不是不使用化学农药。

②政府支持力度尚需加大,蔬菜绿色产品优质优价难 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视力度仍需加大,可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的补贴政策,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病虫害绿色防控,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树立品牌意识,保证优质优价,提高菜农绿色防控积极性。

③健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制 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大多数是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的示范展示模式,重在示范,投资渠道也是以农业部门为主,而绿色防控技术使用主体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虽然有一些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参与,但整体来说推广机制仍显单一,制约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④生产绿色蔬菜技术要求高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菜农期望的防治要求为最快、最省、最有效,防治效果最好达到100%,而绿色蔬菜技术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应该为最优、最少、最安全,就是在一种潜移默化、防而不治的状态下做到最少的操作、最省的花费、用最少的农药,保证蔬菜最安全的生产。较化学农药防治的方法直接、效果迅速等特点相比,绿色防控技术有的对农业的先期投入较高,有的对技术要求较高,有的直观作用效果不明显,有的速效性与持效期都表现较差等,这些问题致使农民不愿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⑤缺乏大面积的统一规划与应用 蔬菜种植散乱,多数地方以单个农户为主,不利于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中华,周阳,杨普云.201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0):69-73.

[2] 杨普云,赵中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范小建.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全国中文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6):5-13.

猜你喜欢
黄板化学农药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
茶园黄板不同挂置高度和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