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2015-01-21 08:06黄淼刘淑文张瑜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鳞翅目斜纹花椰菜

黄淼++刘淑文++张瑜

导读:崇明县花椰菜苗期和莲座期正处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种鳞翅目害虫的混发为害,防治不当的移栽田块缺棵率达10%以上,损失惨重。因此本文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崇明县2005-2013年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种类、消长规律及为害特点,提出了以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技术,达到提高花椰菜质量安全、减少用药次数和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

崇明县花椰菜种植面积约5 333 hm2,年产量约12万t,花椰菜具有耐贮藏、口感好和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北方人较喜爱的一种冬储蔬菜,近些年南菜北运发展迅速,在每年春节前后大量销往山东、东北等地区。本地的早、中、晚熟品种的育苗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7月下旬后开始陆续移栽,花椰菜的苗期和莲座期正处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种鳞翅目害虫的混发为害,受害植株极易造成植株发育不良、畸形、断心、少叶等症状,防治不当的移栽田块缺棵率达10%以上。在虫灾严重的情况下,易出现用药次数增多、用药浓度增加、选用药剂毒性偏高等问题,给当地的蔬菜安全生产带来较多隐患。为达到高效防治、农药低残留和减少用药次数的目的,并有效控制其为害,本文就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1 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

1.1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

崇明县地处长江流域下游,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本县发生期和为害特点基本相似,年均发生5~6代。2种害虫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5~42℃,相对湿度范围为75%~95%。进入7月田间虫量日趋增多,当温度在25~35℃(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易重发生。两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一般年份主要以第3代和第4代在田间为害。据崇明县2005-2013年的成虫诱捕数量调查分析可知,斜纹夜蛾性诱剂9年平均单钵累计蛾量为27 718头,其中8~9月年均诱捕数量为17 486头,占年均总诱捕量的63%。甜菜夜蛾测报灯下同期平均累计蛾量为4 600头,占年均总诱捕量的72.6%。因此两虫在8~9月为害最重。

1.2 菜螟

据有关报道,长江流域年发生6~7代,南方地区7~9代,华北地区3~4代。经笔者5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本县年均发生6代,测报灯下始见期为5月上旬,终见期为11月中旬。全年平均累计428.5头,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年均灯诱蛾量为309.5头,占全年年均总诱蛾量的72.2%。因此菜螟在8~9月是主害期。

2 主要害虫的习性

2.1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

干旱、高温易趋重发生,多雨、低温发生较轻。2种成虫迁飞性强,每年6月南方虫源陆续迁入本地为害。平均每头雌蛾产卵3~5块,200~700粒,产卵部位一般以菜叶面为主。经过2个世代繁殖后,在7月下旬进入第3代,田间幼虫数量骤增,低龄幼虫以为害嫩叶为主,多数在叶背进行为害。进入高龄期,夜蛾幼虫食量暴增,约为一生食量的87.4%,甜菜夜蛾全期平均啃食菜叶面积约3.9 cm2,斜纹夜蛾食量为甜菜夜蛾的3~4倍。两虫进入高龄期后移动性明显增强,可转移为害3~6株花椰菜。白天多数钻入地下躲避阳光,少数滞留在茎、叶背面继续为害,阴天或傍晚爬出地面继续为害植株。

2.2 菜螟

菜螟喜高温低湿环境,干旱、少雨年份偏重发生,多雨且入秋早的年份偏轻发生。菜螟成虫迁飞性较弱,始见期为5月上旬,成虫卵以散产为主,主要在3~5叶苗期上产卵,产卵后30天内为害症状不明显,移栽活棵后7~10天出现心叶啃蛀、变形等现象,为害严重时,造成断苗断垄(无心菜)、植株发育不良、软腐病发生严重等症状。低龄幼虫多数在心叶内为害,心叶表面隐约可见针孔状破洞,高龄幼虫为害状明显,为害处有淡黄色虫屎,并开始转移为害植株3~5株。

3 绿色防控技术

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和农业防治为辅,同时根据本地测报及虫情实际发生情况,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田间幼虫数量和用药次数。

3.1 苗期管理

大棚育苗,可在大棚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露地育苗,在出苗后覆盖防虫网。使用防虫网后能阻隔鳞翅目成虫在植株上产卵,可平均减少1次用药,若使用得当,在苗期可不用防治鳞翅目害虫。

3.2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在花椰菜生长期,及时清除田间和田边杂草,减少害虫栖身场所。针对菜螟不耐涝的特点,在早晨太阳未出、露水未干前泼水淋菜,可很大程度上减轻菜螟为害。另外栽培期间可适当灌水,增大田间湿度,既可抑制害虫,又能促进菜苗生长。

3.3 物理防治

在田埂空旷处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露地每1.7~2 hm2设置1盏,保护地每1 hm2设置1盏,以减少田间产卵量;同时,在田间设置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各1枚,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70~80 cm最佳,在整个田块边缘处设置诱捕器的密度比田块中央的密度稍大,边缘处以平均每0.1~ 1.1 hm2设置2种诱芯各1枚,田块中央以平均每0.17~0.2 hm2设置2种诱芯各1枚。一般平均温度为19~30℃,更换诱芯频率以25~30天为宜;通过性信息素和频振式杀虫灯复合诱捕成虫,可有效降低田间成虫产卵量,防效可达60%~80%,又可减少田间用药次数2~3次,0.1 hm2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平均减少约35元。

3.4 人工捕捉

针对夜蛾惧怕强光的特点,于害虫为害初期,在清晨或阴天进行人工抓虫,把幼虫集中杀死,抓虫的同时可顺便去除叶面上的卵块。

3.5 化学防治

花椰菜移栽前1~3天可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具有内吸传导功效)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200倍液在秧苗移栽前浸根5~10 min,均可达到幼苗带药移栽防虫的效果;秧苗定植后根据本地测报信息,在蛾峰后5~7天进行防治,为1~2龄盛期。花椰菜生长中、后期根据田间虫情和为害程度酌情用药。可选用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倍液、150 g/L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22%氰氟虫腙悬浮剂600~800倍液、2.2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惠明.蔬菜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4-545.

[2] 江幸福,罗礼智.甜菜夜蛾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1999(3):35-37.

[3] 王学平,杨玉洁,沙宏锋,等.大白菜田斜纹夜蛾发生为害与药剂防治技术要点[J].中国植保导刊,2006(7):22-23.

[4] 袁小华,王学平,杨玉洁,等.大白菜田斜纹夜蛾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3):122-123.

猜你喜欢
鳞翅目斜纹花椰菜
斜纹软呢新姿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宝清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资源及蝶类多样性分析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数据库的构建
鳞翅目可食用昆虫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头顶上的花椰菜
头顶上的花椰菜
EcR-RNAi和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幼虫诱导腹足发育受阻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