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015-01-21 08:50谢庆妍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肖像小姑娘眼睛

谢庆妍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形态和特征的描绘,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部分要求写人要抓住特点。而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初一学生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常常是面面俱到,不能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于是,我设计了一节肖像描写作文指导课,试图通过对学生的指导、练习与讲评,让学生明白肖像描写要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要传神,从而培养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初步学会用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能力。

本节作文指导课共分为3个环节:分析肖像描写的例文;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当堂片断练习。

一、分析肖像描写的例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成功的范文和不成功的例子的对比,明白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描写时既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

请学生欣赏如下肖像描写的范文,分析这段肖像描写如何体现人物的特征: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自《音乐巨人贝多芬》)

生1:脸上各处的特征都是围绕着“悲剧”而展开的。

生2:从“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中,能看出贝多芬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生3:“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师:这段肖像描写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再来看两段肖像描写不成功的例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原因:

(1)他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2)他身体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塑料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他就是我的同桌。

生1:两段肖像描写都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

生2:仿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这样的,不

知道写的是谁。

生3:我明白了写人物要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通过第一环节,学生们理解了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才能做到神形兼备。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呢?接下来进行本节课的第二环节,通过指导和实战演练来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

二、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

课件展示一个概括性极强的描写人物肖像的句子: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给出这个句子后,我指导学生如果想把这个小姑娘写得具体形象,可以尝试用“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的方法来描写。可以追问这个小姑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差”到什么程度? 在具体描写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也就是进行想像延伸。另外描写肖像时,还得对小姑娘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也就是进行局部细写。

学生动笔练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筛选出作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习作:

修改1:我看见了一个小姑娘,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衣服在她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好像并不是她穿着衣服,而是衣服“穿”着她,身上的白衬衫由于洗过太多次,颜色已经泛黄。

修改2:这个小姑娘有七、八岁的模样,梳着两条小辫子,个子又小又矮,细瘦的脖子灵活地转动着小脑袋瓜。她穿着好像与身体及不相称的大衣服,上面的花纹早已过时了,在胳膊肘下有两个不同花色的补丁。

修改3: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一双大大的眼睛镶嵌在苍白的脸上。一件变了形的灰色运动服松垮地挂在她的身上,露出两条木棍一样的细腿。脚上拖拉着一双还大了很多的拖鞋。

教师带领学生对几个修改的习作进行评析后,请同学共同欣赏一则优秀的修改范文: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竹枝似的手臂,竹竿一样的腿。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通过范文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也明白描写时运用好恰当的修辞也很重要,这会产生如见其人的效果,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师生共同分析鲁迅《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学习描写人物肖像的第二种方法——融入情节法。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作者把闰土的脸色、 眼睛、 衣饰、手等描写,融入到了“我”回到故乡见到闰土的情节中。这里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表现了闰土生活困苦,劳动艰辛,与前文月夜看瓜刺猹中的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正是通过闰土的变化来反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融入情节法”即在情节中展现人物的肖像,将人物肖像和事件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这往往比静态的肖像描写更富有表现力。endprint

模仿文段,描写一段和父母或者同学之间相处的场景,要求使用肖像描写。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描写:

早自习,她的座位空着。不用说,今天她又迟到了。门被轻轻推开,从门缝里探出一个小脑袋,扫视着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都在学习,并没有发现她,她长舒了一口气。门只开了一个小缝,她便从门缝中挤了进来。她今天戴了一个夸张的红发卡,一件大红色连衣裙,乍眼的红色“唰”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以上这个片段写了“她”迟到后“心虚”,而又因为自己“夸张”的打扮而被发现的一个情景,这位同学把“她”的肖像描写融入到了“迟到”这个情景中,写得生动形象。

三、课堂片断练习

选择班上自己熟悉的一个同学,写一个肖像描写的片段,然后请其他同学猜猜描写的人物是谁。这个课堂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下是几则学生当堂练习的示例:

示例一: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女孩。在微风吹拂下,长发飘飘好似墨黑的带子。眼睛里总是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声音清脆动听,举手投足中透露出大将的风范。

示例二:他的肤色像白纸,因此得来一个雅号“伊莉莎白”,也就是“一脸煞白”的谐音。几撮不长不短的头发有的立着,有的趴着,显得凌乱不堪。一双总是睁得圆圆的眼睛在那白如玉的皮肤上衬得闪闪发光。他的表情好像永远都在微笑,呃,傻笑。嗯,对,傻笑!

示例三:他,胖敦敦的,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可一跑起来,两条胳膊前后大甩,粗壮得如同两根柱子的腿却灵活移动,活像一只可爱的小猪在大草原上飞奔。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似乎都是为了衬托他那俄罗斯方块一样的大脑袋。一双大眼睛被脸上的肉挤成了一双左右距离长,上下距离短的小眼睛。他若一瞪眼,每一个部位都会与眼睛“合作”:眉毛翘起,嘴巴张开,每一个毛孔都舒张。脸色白里透红,红得像黄昏的夕阳,像熟透的桃子,像春节的对联。而且十分富有弹性,用手一摸,似乎摸到了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顺滑到底。他总是带着憨厚老实的微笑,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以上几则肖像描写都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引起了班上同学的一片笑声,同学们也很快猜出了描写的是谁。尤其是最后一个片段描写使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本节课在兴致勃勃的热烈探讨和写作中结束了,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学生明白了肖像描写要写得精彩,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特征。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刻画人物,才能准确地展现人物的外形,凸显人物的神采。

在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这个环节中,“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的方法,让学生在描写人物的肖像时有了抓手,不会再把人物写得干巴巴,而是特征突出,神采飞扬,如见其人!“融入情节法”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在情节发展中的人物肖像描写能够生动恰当地展现人物的个性。在课堂片段练习这个环节中,对同学的肖像描写片断的展示,令学生们的笑声不断!学生在对肖像描写的思考和探讨中获得了作文的乐趣,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对写作有了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收获了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写作的快乐和自信!endprint

猜你喜欢
肖像小姑娘眼睛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采茶小姑娘
地毯肖像
春天的小姑娘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