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在《生死疲劳》中的翻译处理

2015-01-22 19:08王薇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死疲劳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在《生死疲劳》中的翻译处理

王薇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具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在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间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很难在目的语中直接找到现成的、完全与之对应的表达。因此,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例,从称谓、人名、文化词语的翻译等方面探讨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处理;《生死疲劳》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王薇(1981—),女,河北定州人,硕士,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翻译及教学研究工作。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4.017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4-0080-03

Abstract:Literature work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 often contain a lot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With vast difference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find ready-made and completely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Tak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in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as an examp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s, names and cultural expressions.

《生死疲劳》[1]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作品之一。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本《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出版后,迅速在国际上引起关注。近年来《生死疲劳》获得不少国际大奖,例如:日本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6年)、第二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香港,2008年)、首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08年)等。可见,用这样一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都比较受读者喜欢的作品来作文化负载词翻译处理的分析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葛浩文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葛浩文这位英语世界声望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应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推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不能用直译或意译来表达,它已经上升到文化角度。因此,异化和归化的说法更为准确。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3]。

葛浩文在翻译中文小说时,非常注重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把翻译当成重新创作的过程。葛浩文在翻译《生死疲劳》时,总的翻译策略是薄化翻译,淡化中国特色、去掉中国神话传说、政治色彩等。“我这样做并没有改变作品的质量,改变的只是它的销量。”“莫言理解我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为国际作家,同时他也了解在中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未必在其他国家会被接受,所以他完全放手让我翻译。”[4]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批评家认为葛浩文的翻译不忠实原著,过度迎合西方读者口味。

二、《生死疲劳》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式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语言特色突出,蕴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

1.称谓的翻译

例1大叔[1]26:good uncle[2]31

例2老嫂子[1]278:ma’am[2]299

例1、例2按照直译很难翻译到位,简单翻译处理后得体,不增加阅读负担。

例3掌柜的[1]36

You’re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2]43

例4掌柜的[1]41:my husband[2]50

例5掌柜的、老掌柜的[1]489

the old gentleman … Sir[2]491

例3~例5中有四个“掌柜的”,根据原文的语义侧重,四个翻译词汇各不相同,各有推敲。

2.人名的翻译

葛浩文采取了尽可能地不打扰译文读者,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的方法。译者使原作者莫言进入与目标读者( 即英语读者) 直接对话的范畴。葛浩文本人是懂中文的,可以从莫言角度理解源语文本,而目标读者却不懂中文和中国文化,需要在译作即英译本变为地道的本国语言后才能不费力气地看懂原作。

例6西门闹[1]3:West Gate Riot[2]3

例7聪明猴儿,顺着杆儿往上爬[1]11

a smart little pole-shinnying monkey[2]13

例8蓝脸[1]11:Blue Face[2]13

例9黄瞳啊黄瞳[1]8:Yellow-eyed Huang[2]8

例10长名互助,幼名合作[1]17

Huzhu—Cooperation Hezuo —Collaboration[2]21)

例6~例10中,葛浩文先将人名用汉语拼音音译出来,再用明示法将源语文本中的聚焦人物、叙述者名字的隐含寓意诠释出来,达到了隐义明示的效果。

3.俗语的翻译

例11龙凤胎[1]12:Twins[2]14

例12三月扶犁,四月播种,五月割麦,六月栽瓜,七月锄豆,八月杀麻,九月掐谷,十月翻地。[1]10

In the third month I plowed the fields, in the fourth I planted seeds, in the fifth I brought in the wheat,in the sixth I planted melons, in the seventh I hoed beans, in the eighth I collected sesame, in the ninth I harvested grain, and in the tenth I turned the soil.[2]11

例13风水先生,不能打墙动土,更不能出粪淘井。[1]12-13

A feng shui master who was given to putting on mystical airs,you must not work on fences or dig up dirt, and absolutely must not shovel dung or dredge a well.[2]14-15

例13中特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风水”一词用了零译法,译成了汉语拼音,且未用斜体表示外来词,即把对译文读者来说是外文词的中文引进英文,将其合法化。就数量而言,目标文本的翻译单位超过了源语文本,这便属于超额翻译。例12、例13翻译对仗工整、朗朗上口。

4.神话传说的翻译

例14阎王[1]3:Yama Lord;Yama[2]3

例15关帝庙[1]10:The God of War Temple[2]12

例16土地庙[1]10:Earth God Temple[2]12

例17牛头,马面[1]4:Ox Head Horse Face[2]5

例18阴曹地府[1]3:bowels of hell[2]3

例19阎罗大殿[1]3

Lord Yama’s Audience Hall[2]3

例20太岁[1]13:Wandering God[2]15

例21阿弥陀佛[1]11:Amita Buddha[2]13

例22玉皇大帝[1]22

the Supreme Daoist Jade Emperor[2]26

例23四大金刚[1]151-152

four warrior protectors[2]180;four warrior attendants[2]181

去掉中国神话传说,以最简单而不错误的语言表述大意,不影响阅读即可。例14~例23这些神话传说的词语短篇幅是讲不清楚的,取主要功能表述翻译,简单传神。

5.特有物品的翻译

例24大麻花[1]5:fried fritters[2]5

例25惊堂木[1]4:gavel to silence the hall[2]4

例26货郎鼓[1]11:stick-and-ball toys[2]13

例27虱子[1]11:fleas[2]13

例24~例27中的大麻花、惊堂木、货郎鼓、虱子几样东西,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可是译文读者就未必知晓了。严格说来,这些例句中的翻译并不准确。采取词语对等功能置换的方式选取目标读者熟知且易于理解的词语,易懂也不影响大局。

6.成语和习语的翻译

例28:无论她貌如西施还是色比婵娟。[1]166

No matter how pretty or fetching she might be.[2]197

西施、婵娟、杨玉环、王昭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莫言只使用了两个图像“西施”和“婵娟”来强调一个女孩的美丽。译者传达意义到目标读者,但中国文化“西施”和“婵娟”没有体现。

例29肥水不流外人田![1]12

Good water must not irrigate other people’s fields.”[2]14

例30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1]452

A rabbit doesn’t eat the grass around its burrow[2]457

例31出水才看两腿泥!咱们骑驴看账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246

You don’t know your legs are muddy till you step out of the water.The river flows east for thirty years and west for thirty years![2]273-274

例32男儿膝下有黄金[1]463

No boy gets down on his knees, not even if there’s gold at his feet![2]466

例29~例32中分别使用了汉语中常用的习语,译者直接简单意译。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三、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原因分析

葛浩文说译者下笔要同时考量作者原意、读者喜好、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其中寻求平衡,受到的限制比作家多。葛浩文“用中文读,用英文写”的翻译方式倾向于读者与市场化。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译的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译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多年来他一直这样做,因而在翻译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因为如此,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从英文翻译成德文,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德文。

根据葛浩文对《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总结出他基本上是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只有少数可能涉及到文化根源太深、政治敏感问题的时候选择归化。他的翻译方法的选择毋庸置疑既表达了原著,又传播了中国文化,读者也好理解。但是,从前面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有些时候异化能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译者却采取了归化的方法。关于读者期望和反应,可以说汉译英的作品很大一部分读者是国内的文学爱好者或学者,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了解,有些东西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也希望呈现给外国读者的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部分。

四、结语

文化负载词是令许多翻译家头痛的词语,本文在对莫言的《生死疲劳》译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文化负载词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这些分析中,透视出葛浩文先生的一些翻译处理方式:重视原文,以“信”为第一原则。文化负载词多数情况下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Mo Yan.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M].Goldblatt H.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2008.

[3]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dge, 1995.

[4]高峰.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帮莫言得奖的功臣[J].环球人物,2012(28):81.

(责任编辑姚虹)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in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

WANG Wei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Department of Basic Subjects, Weinan Shaanxi 714000, China)

Key words:cultural 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strategies;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文化负载词
暴力、死亡、轮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