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琳仪学术精华撷英

2015-01-22 19:46魏佳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葛根川芎丹参

王 东 魏佳平 姜 宁 袁 晓

葛琳仪学术精华撷英

王 东 魏佳平 姜 宁 袁 晓

葛琳仪;学术思想;中医

葛琳仪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50年擅治疑难杂症,尤其对于病情复杂的头痛及老年病,独具匠心,用药精练得当,常收奇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葛老师体会心得一隅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头痛

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临床甚为常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1],《素问·奇病论》谓:“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而到了明代,王肯堂对头痛的病因病机则颇多阐发,《证治准绳·头痛》曰:“头象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因与其气相薄,郁而成热则脉满,满则痛。”

葛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头痛一证,虽有虚实之分,但当首辨寒热。如外感头痛,有风寒与风热之分,而内伤头痛,亦要分清由寒由热所致,方能在治疗时选择相应的治法方药。如风寒头病,证见形寒、身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等,苔白、脉浮,治拟疏风散寒,药选苏叶、荆芥。如痛在阳明前额,加白芷、川芎;痛在太阳后颈项背,加桂枝、羌活、葛根;痛在厥阴巅顶,加藁本、细辛;鼻流清涕,加辛夷。风热头痛,证见身热、形寒、头痛、咽痛、鼻流黄脓涕、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等,治拟疏散风热,药选薄荷、连翘、野菊、银花。如流脓涕,眉棱骨痛,加苍耳子、制天虫、黄芩、蝉衣、白芷。而鼻渊引起的头痛,多表现为阳明经的前额及眉棱骨痛,葛老师常选用薄荷、野菊、鲜菖蒲、大力子、苍耳子、制天虫、银花、黄芩、蝉衣、通天草、藿香、鹅不食草等,亦可用鲜芫荽草代食吃。对于内伤头痛者,葛老师认为若好发于长夏及暑热天气,伴颜面烘热、口渴喜饮,脾气急躁、心烦不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者,则属内热灼盛,治拟清热熄风,养阴潜降,药用净连翘、白菊花、丹皮、制天虫、制全蜴、蜈蚣、大生地、制首乌、萸肉、玄胡、生石决明、灵磁石等。如恶心加吴茱萸、川连;不寐明显加炒枣仁、辰茯苓;便溏则去首乌,改用炒山楂。若好发于冬天寒冷季节,伴形寒怕冷,肢末不温,面色白,舌质淡,或舌紫,舌下瘀筋,脉细或脉涩等,乃由于寒客血脉,血行不畅所致,治拟辛温散寒,活血通络,药投川桂枝、细辛、川芎、白芷、白附子、丹参、毛冬青、留行子、葛根、制全蜴、制蜈蚣、姜半夏等。

病案举例:罗某,女性,60岁,初诊。诉原为南方人,后去东北,因遭受寒冷而病头痛,好发于冬、春两季,夏秋一般不发。痛甚则呕吐白沫,头部特别怕冷,舌质淡,苔白,指趾末端冰冷,脉细涩。葛老师认为,患者自幼生长在南方,不敌寒冷。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客于血脉,血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头痛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治拟温运散寒、活血解痉,拟方:桂枝10g,川芎15g,留行子12g,细辛3g,羌活9g,葛根30g,蜈蚣2条,全蜴3g,吴茱萸4g,姜半夏12g,干姜6g,甘草5g。患者服药7剂后症减,后带回东北连服此方1个月,头痛止,不再泛吐白沫,四指末端渐温。续方:原方去羌活、葛根、干姜,加玉屏风散续服30余剂。1年后来杭探望葛老师,告知头痛痼疾已除,至今迄未复发。

2 老年病证

老年病证化瘀调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葛老师认为,人体的五脏,均与“血”有密切的关系。“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今五脏虚损,皆可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血瘀。

老年人多喜静少动,气血运行缓慢,《证治准绳·蓄血》指出“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而《景岳全书·胁痛》篇指出:“凡人之气血犹如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故葛老师认为,老年患者的疾病多与血瘀有关,尤其是慢性疾病,正如宋代《直指方·血滞》所云:“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用药川芎、蓬术、桃仁、灵脂、……以此先利其宿瘀。”因而在治疗老年性疾病时,常常加入活血调血之品。如气滞血瘀之胸痹,临床多表现为胸闷,甚则胸痛,痛处固定,时作时止,好发于情绪忧虑或激动之时,故治疗当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法,常用药如全瓜萎、苏梗、枳壳、郁金、桂枝、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玄胡、炒莪术、毛冬青之类;若临床见到反复咳嗽、咯痰、气急、继而全身浮肿,颜面、爪甲、舌质青紫之肺胀患者,是由于瘀血化水所致,故治疗亦常加入桃仁、川芎、炒莪术、京三棱、留行子、丹参、生蒲黄、水蛭等;而对于瘀血阻络所致的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或偏瘫,甚则神志不清等中风患者,则予水蛭、地龙、大黄、桃仁、红花、留行子、丹参、赤芍、当归、川芎、葛根等是葛老师常用的药物;对于“消渴”病后期,患者出现肢麻肢痛等津亏血瘀之证,则药选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益母草、牛膝、虎杖、山楂之类。

病案举例:患者,男性,66岁,患有血吸虫性肝硬化,化验血白球蛋白比例倒置,B超提示:肝硬化,脾肿大,长径为12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但疗效不显,医生建议手术切除脾脏,患者不愿手术,特请葛老师诊治。葛老师认为,患者胁下癥积,时感胸胁胀满不适,舌质暗,苔薄,脉细涩。目前虽胃纳尚好,但毕竟年近古稀,正气日虚,病来已久,如一味破血祛瘀,必然伤及正气,而使病情加重,故采用补气行气、活血补血并进的方法。葛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并不局限于病人目前的状况,同时考虑到疾病的发展趋势,药用:黄芪、党参各30g,枳壳9g,当归、阿胶各12g,丹参15g,赤芍12g,马鞭草、莪术、瓦楞子、穿山甲各9g,鳖甲12g,山楂30g,鸡内金9g等。患者服药7剂后感觉良好,无不适反应,故连续服药50余剂,复查血白球蛋白比例为4.7:3,B超示脾长径为8cm。葛老师在此方中重用黄芪、党参各30g,旨在补气健脾,配枳壳9g使补气而不壅滞;在大剂量的活血祛瘀药中加入阿胶12g以补血滋阴,以防活血太过而耗血。由于药物配伍严谨,既考虑到邪实的一面,更顾及了扶正,使患者服药50余剂而无不良反应。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0.

(收稿:2015-03-18 修回:2015-05-2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06)

王东,Tel:13958150366;E-mail:garywd007@163.com

猜你喜欢
葛根川芎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浅谈葛根在《伤寒论》中的“起阴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