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玉米粥

2015-01-22 11:10周莹
新青年 2015年1期
关键词:微友玉米粥石磨

周莹

初春的一天,她忽然患病了。

她的病,让她母亲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她的病,很奇怪,不是身体的疼痛,也不是内脏的炎症,更不是绝症,而是味觉失灵。凡是美好的食物,她都嗅不出味道。严格意义上,她的病属于味蕾神经出了问题。

母亲带着她去了很多家医院检查,大部分医生都是建议住院治疗,吃药打针。她从小就反感打针吃药,虽然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了,但对于打针吃药,还是心有余悸。

母亲了解她的脾气,就不再勉强她住院。

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一塌糊涂的她,只好请假在家养病。

为了她这不是病的病,母亲煞费心机。母亲带着她游走了很多餐馆。她们去餐馆,不是吃饭,而是去厨房闻味道。她闻过腥气熏人的羊肉,母亲问她什么味道?她脸上的表情是麻木的。她闻过清香扑鼻的锡纸包蘑菇,母亲问她什么味道?她直摇头:“没有感觉。”她闻过刚刚榨出来的青绿色麦苗汁,母亲问她什么味道?她直摇头:“不知道啊。”闻不到味道,也吃不出来味道。对味蕾失去感觉的她,什么都不想吃,吃什么都没有感觉。

闻和吃,息息相关,鼻子和嘴巴,紧紧相连。

为此,她苦恼极了。

为了她,母亲翻看了很多医药书籍,竟找不到一份根治她的怪病的偏方。

有一天深夜,母亲在一本药书内,看到一句让她为之一振的话“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母亲忽然顿悟了。

于是,第二天清晨,母亲回了一趟清风源的老家。在那一所老旧的木板房里,母亲从老中医口中获得一份新信息。用清香甘甜、自然醇香的玉米粥,呼醒她味蕾的迟钝,或者刺激她味蕾的萎缩。

所谓的玉米粥,是用玉米糁做成的。玉米糁,也就是包谷做成的面粉。

一瞬间,母亲想起了“石磨大柳包谷糁”。那是他们曾经吃过的味道最醇香、气味最自然,颜色最原始的玉米粥。

用包谷糁煮粥,它还有另外一个时尚文雅的名字:养生玉米粥。

这个时尚的名字,是那个在大山深处的清风源镇,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中医的创意。满头银发的老中医,是她的幺爷,也就是她母亲的幺叔。

幺叔的药单上写了这样一行字“有可有,非常有。无可无,非常无。”母亲拿着药单,对幺叔龙飞凤舞的几个字不甚理解。幺叔慢条斯理地解释:“有,就是利用万物之母玉米的气息,唤醒她沉睡的味觉。无,就是天地之大以物为主,可以从自然气味开始。”自然气息是万物之本,也是百病之源。从病的源头出发,就可以找到根治之法。

幺叔的单方,让心急如焚的母亲,豁然开朗。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大柳镇,为她购买了几十斤石磨大柳包谷糁。

幺爷的创意,让她的味觉来了一次改变;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她的味蕾,她的心灵,以及她的精神,都在这“有”和“无”之间穿越、寻觅;满足、享受;停顿、欢快;喜悦、舒畅。

母亲做的玉米粥,其实不是饮食的粥,而是一份药膳的粥,亲情的粥。母亲在幺叔的建议下,先在凉水里丢进一些清洗干净的红枣、枸杞、桂圆、莲子、葡萄干和核桃仁,等熬至沸腾,再让水慢慢冷却。第二次熬至沸腾后,才能放进适量的芝麻和玉米糁,轻轻地搅拌。慢腾腾的小火煮个十来分钟,就可以起锅了。望着一锅金灿灿,黄亮亮的玉米粥,母亲赞叹不已。幺叔发明的这剂药膳八味粥,食物气息的完美融合,可以刺激迟钝麻木的神经味觉,调节现代人紧张的神经情绪,治疗味觉失灵症。

“哇!好香。”端着一碗金灿灿的玉米粥,她立刻大叫起来。这是她在事隔多年后,再一次与色彩灿烂金黄的玉米粥相遇之后,忍不住发出的惊叹。这是她在第五次喝了玉米粥后的感觉。

母亲惊讶地把筷子都丢在地上了,只顾得喃喃自语:“姜还是老的辣呀!幺叔的偏方,有奇效。”

“真的?你闻到味道了?”她使劲地点点头,还不停地吸吮几下鼻腔,把一股股冒着稀稀疏疏烟雾的玉米气息,吸进肺腑。

她实在忍不住,就开始一勺子一勺子地吃了起来。玉米粥的味道,仿若隔世的云彩,在她胃部的天空飞舞着、跳跃着、搅动着。她的胃,有了光滑的流动感,开始蠢蠢欲动了。她的嗅觉,闻到了一股清香甘甜的味道;她的味觉,尝到了一种食物的甜糯润滑的清新;她的听觉,出现了凌晨时分玉米苗子拔节生长时“咔嚓嚓”的美妙乐章;她的视觉,仿佛正在经历着一场黄金作物一生各个时期茂盛生长的壮阔美景。玉米一生青黄浅淡的浓烈色彩,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她的幻觉中,不断上演。

她的嗅觉和味觉,一起变得敏感了。

不是病的病,就这样不治而愈了。其实,她的病,也算是得到治疗了。治疗的方法独特,药膳加食膳,利用五谷杂粮的芬芳气味,配制人文精神的自然情怀,对症下药。结果,不到一周,她就彻底恢复了。

又是一个凌晨,她在上网发微信:亲们,养生玉米粥,你吃了吗?

她有几个相知的朋友,居住在南方的海边。朋友们的回复让 她颇感意外。“小乔,你说的养生玉米粥,我们还没有吃过呢?”“小乔,我们这里不生长玉米。”朋友们的留言,让她看到了一丝商机,在微信上销售“石磨大柳玉米糁。”的想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闲赋在家的母亲。

母亲犹犹豫豫不敢尝试。胆大的她,就主动出击了。她和母亲再次开车到大柳镇石磨玉米加工厂,批发了两百斤玉米糁。回家后,她利用快递的速度,为海边的几位朋友邮寄了玉米糁。

一周后,反馈的信息让她欣喜。朋友们的朋友们,也希望买到相隔千山万水之外的玉米糁。

她策划着为母亲开一家微店,专门销售“石磨大柳玉米糁”。母亲看到返回的信息,也很主动积极。

她为母亲的微店,写了一段话“生态种植,自然干燥,石磨加工玉米粥,最养生。吃着玉米粥,领略中华农耕文明的千年文化;感受石磨玉米的原始加工方法;品味玉米粥柔软嫩滑的口感。营养师如是说:吃了大柳玉米糁,身体就会更加棒。生长在高寒地带的玉米,有着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希望清甜美味、回味无穷的玉米粥,带给亲们一份情谊;一份情趣;一份山水相隔的思念;一份千山万水之外的自然气息。”

当她把这段话,发在微信上后,好友们纷纷点赞,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微友们,要求预定石磨玉米糁。甚至有微友留言说,人活着,就要用长寿食品来点缀繁忙的生活,滋养逐渐浮躁的胃瓤,满足失去感觉的味蕾。

有个微友,担心买了玉米糁,自己不会煮粥,岂不是对不起这份飞跃千山万水的辛苦和劳顿。耐心的她,仔细教会母亲微信打字,细心指点母亲传图片,手把手教给母亲点击发送,认真指导母亲添加微信新朋友。等母亲一切都熟练起来,她就可以得心应手操作微信了。面对不会煮粥的微友们,母亲一步步把这份药膳粥的操作过程,设置在微信自动回复里。凡是加了“养生玉米粥”微信的微友们,在添加新朋友成功后,就可以收到一份“如何烹饪养生玉米粥”的说明文字。

母亲年龄虽然有点偏大,但是思维和智商并不落后。当她看到母亲熟练操作微信,把微信当做营销的商业平台,自如销售商品后,她才放心离家去省城上班了。

家和省城有一段距离,一旦母亲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她都是远程协助,遥控指挥着母亲的微商运营。

母亲微商销售石磨玉米糁的状态,如火如荼。母亲夸她机智聪明,有灵活的头脑。她反过来表扬母亲:“人老心不能老,与时俱进才会过上最美的生活。”

她和母亲同时坚信,微商时代来临,玉米粥必将成为人们品味美食的养生需求。

猜你喜欢
微友玉米粥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一碗玉米粥
小猪的玉米粥
推磨
玉米粥让我大便通
印第安人爱玉米
花式汽车
“以摄养摄”有微友
浓浓石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