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构建探索

2015-01-22 12:42□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物体终端

□陈 静

近年来,为了满足学术期刊论文快速传播的需求,国际著名的期刊出版商纷纷推出了优先出版这项业务。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也先后推出了优先出版业务。虽然,这些举措满足了学术论文快速出版的要求,但是国内数字出版平台大多是付费下载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术论文快速传播的进程。

开放获取即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它允许用户将已获得同行认可的学术论文上传到网络上,以便于学术成果及资源的快速交流和传播。开放获取使得用户可以免费获得相关科学论文和学术文献,而不用受其版权和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资源包括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教学信息的开放获取等。开放获取减小了信息鸿沟,使学术交流更加便利、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更加快捷。因此,本文借用现代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基于物联网构建一个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一)概念。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传输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功能,并且可以智能地使物理实体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进行连接,构成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互联网相联接的信息系统。

(二)特点。物联网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中的物体上安装了智能系统(智能芯片、射频芯片等)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主要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的一种抽象。智能物体就是让它有了“感知”、“通信”、“计算”的能力。比如在智能家具的应用当中,照明控制开关就是一个智能物体,安装了智能开关的洗衣机就是一个智能物体。假设我们购买一个产品,当我们把这款产品放到柜台结算时,读写器就会通过无线通道直接读取标签信息,就会把该产品的信息包括型号、生产厂商、价格等读取出来。

2.对智能物体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理解。通过配置RFID或各种传感器,从而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智能物体能够感知到哪一种或几种参数,是由所选用的传感器或RFID类型而定。通信能力可以使智能物体主动发送数据,也可以被动地由外部读写器来读取数据;它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也可以在几米范围内实现近距离通信。计算能力不仅仅是简单地产生数据,还可能是进行计算量比较小的数据汇聚计算,也可能是进行计算量比较大的数据融合、路由选择、拓扑控制等。它具有正确判断控制命令的类型与要求,并能够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什么时候执行以及如何执行命令的能力。

3.对物联网标识符的理解。在互联网技术中,地址、名字与路径是有一定区别的。名字只是一个称号,而地址表示它的位置在哪,路径是代表从哪里可以找到它。名字跟位置的变化没有关系,但是地址却表示着它的位置。在物联网技术中,要实现的是全球范围内智能物体之间的互联和通信就必须解决物体标识问题。如果节点设备有足够大的内存,并且应用系统使用的是TCP/IP协议,那么就可以为每一个节点分配一个IP地址。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地址两类。这就要看系统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IPv4地址如今基本用完,因此物联网中的节点开始使用地址空间更大的IPv6地址。物联网中的RFID标签编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如今影像最大的两个标准是欧美支持的电子产品编码与日本支持的泛在识别标准。

4.智能物体与嵌入式的关系。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智能物体都应该属于一种嵌入式电子装置,或者是装备有嵌入式电子装置的人、动物或者物体。二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需求应该可以确定智能物体的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大小。嵌入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有很多,可以是功能很简单的RFID芯片,也可以是一个功能复杂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可能使用简单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小的存储器,也可能使用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大的存储器。

二、基于物理网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的目的、意义和结果

(一)基于物理网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架构。基于物联网的开放获取平台包括:移动终端、互联网、读者、信息接收/推送源。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架构示意图

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期刊获取、互联网与信息接收/推送源(例如:贴有无源射频芯片的期刊、固定与物体上的无线传输装置)进行信息交换、移动终端从信息源接收信息并可以有条件地将信息反馈给信息源。

整个信息平台的信息接收、推送源由基于PC机的期刊开发获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其中后台服务器应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用于用户管理和信息存取(或推送)、数据库服务器是平台所有信息的存储地点,同时数据库应具备大数据处理功能。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AD等手持可阅读设备,移动终端上应搭载与期刊信息管理系统即服务端进行数据交换的终端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二维码扫描功能、期刊查询功能、期刊信息接收功能、阅读信息统计功能、基于阅读爱好的推荐功能等。在校园或者图书馆范围内应具有固定的信息采集源,例如基于物联网的可接受信息的智能显示系统、该系统应具备阅读功能、查询功能等,或具备跟移动终端相似功能的固定可触摸系统,系统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采集,这种固定终端可以更好地为可控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用户利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固定终端)进行期刊查阅和检索以及信息提交等。信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网络上传至信息平台,后台通过PC机进行管理和数据统计以及相应的大数据处理等。平台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给终端用户,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阅读服务。

综上所述,平台包含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管理体系。具体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开发示意图

(二)基于物理网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的目的。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的开放度。期刊需要更大的开发才能有效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利用率。系统设计了基于手持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固定设备的阅读管理系统、同时期刊上也具备印刷二维码的条件,因此可以有效地提升期刊的开发程度。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人性化、提高服务质量。传统期刊纸质订阅,传播范围有限、当前移动终端和电子阅读设备覆盖率很高,利用已有的物联基础将期刊电子化、数字化,并根据其特点将其与终端设备紧密地联系起来,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三是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利用率。通过手持设备的信息流转的快速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基于物联模式的期刊获取平台可以使没有接触或者少接触期刊的用户人群也有机会触碰到,提升了期刊的利用率,提高了期刊中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三)基于物理网的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的意义。本文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平台设计思路和理念,开放获取平台的物理特性上分为软件和硬件,其中软件部分包含了三套系统: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固定阅读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PC端的服务器管理系统,三套系统互相联系,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同时与基于PC端的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和整合,利用强大的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本文为利用物联网在期刊建设和服务上提供了指引和参考,指出了可以利用流行的服务软件提高期刊服务的范围和质量,期刊要想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传播范围必须利用当今发达的物联网体系和互联网体系,结合两网的特点,要进一步进行深度挖掘和设计,利用当前信息传播的特点,并将期刊数字化嵌入在例如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才能提升期刊的信息转换和提高期刊利用率。

(四)基于物联网的开放平台的创新点。要在可控范围内增加嵌入式信息交换系统。根据调研发现期刊往往被束之高阁、其利用低下的原因在于不能与更多的用户见面、因此在小范围内提供可阅读的嵌入式系统,是期刊走出去的一个尝试,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刊会随着物联网信息流的传播,其信息也会随之传播。

开发移动终端信息管理系统。这种便捷的应用可以放置在各种应用商店供用户下载、促进了期刊的有效传播,同时增加期刊的阅读受众。

[1]好搜百科.开放存取[EB/OL].(2012-10-08)[2015-03-22].http://baike.haosou.com/doc/3319304-3496095.html.

[2]谭雪清,付瑞平,高倩.物联网识别是基础[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

[3]汤焰.新形势下图书馆期刊管理与开发利用探析[J].科教导刊,2014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物体终端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