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5-01-22 09:17杨彩云王振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报档案馆图书

杨彩云 王振良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我国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得到推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系统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有待进一步实现档案、图书的一体化管理。本文通过对国内、国外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图书档案管理管理模式

档案、图书同属文献信息资源范畴,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不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伴随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利用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一体化管理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图书、档案一体化整合模式的实现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建设,网络、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行业部门之间的广泛联盟和交流以及国内外的许多成功案例都为我国档案、图书事业的一体化管理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可靠的保障。

1国内、国外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开始对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研究比较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至此已经有六十年左右的历史,也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如李群的《信息时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的新趋势》、张卫东的《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李农的《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等。

1.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关于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的研究,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从70年代末到二十世纪末,这段时期不论是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成果的水平来看,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研究仍处于艰难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属于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产生了很多理论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黄宗忠的《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万青的《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陆汉荣和秦健民的《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考》等等。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馆、图书馆的许多信息资源都被数字化、网络化,电子档案馆、网络图书馆等相继出现,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档案、图书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热潮,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如辛杨的《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徐翠艳的《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研究》等。

2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根源的一致性

根源的一致性是二者实现一体化的内在条件,为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保证。图书、档案同属于知识信息,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存储和传递知识信息,二者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在古代,图书、档案同源一体,古代人在生活和交往中,用结绳刻契的方法,标记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信息,起到保存、借鉴、传播的作用,这就成为人类最原始的图书档案。远古的图书、档案的收藏、利用是一体的。档案管理机构图书、修史与档案三位一体,难以分开。如古代集图书、情报、档案于一体最典型的机构是具有国家图书馆(或档案馆)性质的藏书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需求不断发展扩大,对图书、档案也产生出了多种不同需求。因此,原始的一体化结构开始分化:图书在档案的基础上发展并超越了档案的界限、范围和内容,成为可以广泛传播文献。

2.2管理的同一性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各自拥有自己的工作体系,其组成主要包括:工作子系统、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子系统、检索利用子系统以及教育和研究等子系统等。在每个子系统的诸多要素、工作流程方面,二者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开发与传递,同时向社会提供服务。另外,在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等方面,需要进行分类、存贮、统计、保管等同一性处理。

2.3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档案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推进了一体化管理的进程。如清华同方开发的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五部分:①数据中心,其组成主要包括: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该部分的功能是集中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等进行储存和处理;②内务管理系统,其组成主要包括: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打印终端,该部分的功能是统一制作图书、档案信息RFID标签,以及对新建图书、档案等装入RFID标签;③流通管理系统,该部分的功能是检验图书、档案,并验证RFID标签内信息;④查询系统,通过管理终端、手持机等对图书、档案的位置进行查询;⑤管理系统,设置系统的功能和权限,同时对账号进行管理等,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使得该系统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信息技术保障了一体化的进程。

2.4专业教育的培养

通过组织开展图书、档案专业教育,进一步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加纳德先生曾说:“物的现代化是表层的,人的现代化才是深层的。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教育为依托。近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四个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已经纳入了图书、档案专业教育,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人力资源。

2.5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

在宏观管理方面,国家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能,实行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模式。1987年10月,由原国家科委牵头,成立了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会,原国家科委、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社科院邮电部等15个部委参加了该协会,它是全国文献资源系统的最高协调机构。在标准化方面,国家也为图书、档案一体化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1985年国家标准局就发布适用于图书、档案、情报各部门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通过立法手段,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

3构建整合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宝康1956年指出,档案界要开展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研究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性,理论开始转向实践。

3.1加强图书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相互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计算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加工处理信息。目前,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各项工作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分散的、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资源,很多用户能够进行综合性利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虚拟的馆藏。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种通信手段,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电子信息资源,向网络节点下的任何文献销售或生产部门通过多渠道、多载体的形式对所需文献信息进行预订。

3.2加强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构建一体化模式

关于如何构建网络视域下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很多专家学者都有深入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构建整合档案、图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图书统一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既是档案馆,又是图书馆,借助这种体系对档案、图书等进行收藏;二是宏观上实现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微观上保持各自的体制,二者在横向上展开联系与协作,进一步组成统一的网络。

3.3执行有效的协调、组织、管理模式,保障两馆统一建设

一要协调好利益,在一体化过程中,两馆工作人员存在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负责人需要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二要对两馆原有设备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合理利用,通过优势重组,充分发挥物质资源的效用;三要实行有效的管理,积极促进图书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3.4培养高层次的适应一体化需要的人才队伍

在网络视域下,要想顺利的进行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这方面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为此,高校在培养图书、档案人才时,在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巩淑芳.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科技信息,2010.

[2]韩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回顾与新思[J].情报杂志,2009.

[3]赵益民.图书情报档案事业一体化整合模式构建[J].图书情报研究,2010.

[4]李晓辉.高校实现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途径[J].兰台世界,2011.

档案科技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科技项目《网络视域下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X-0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情报档案馆图书
情报
情报
情报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