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镇化现状和发展分析

2015-01-22 09:17胡建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荆州市城镇化率荆州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回顾了荆州市城镇化历史发展过程,将荆州市的城镇化现状与全省和全国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实施农业产业化等措施。

关键词:荆州城镇化现状发展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地域逐步转变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城镇化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反映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

改革开放前,荆州市城镇化进程呈波浪状推进。改革开放之后至1995年,荆州市城镇化进程稳步提升,18年内城镇化率提高了11.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4个百分点。1996年以来,荆州城镇化进入了快速推进时期,城镇化率由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13年的47.9%,18年内提高了18.8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而当年湖北省城镇化率54.51%,全国城镇化率53.37%,全世界2011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9%,美国城镇化率已经达82.38%,日本城镇化率已经达91.14%,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荆州市城镇化率与湖北省、全国的城镇化率都要低,荆州市的城镇化现状不容乐观。

1荆州市的城镇化历史发展

位于荆州市的楚国都城纪南城,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秦汉以后,荆州也是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州,荆州就是其中之一,且当时荆州城已是全国的十大商业都会之一。三国时期,荆州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成为各方必争之地。唐期,荆州作为陪都被称为“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明末,沙市“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沙市实现了由码头小市向商业重镇的蜕变。清朝,这里是“三楚名镇,通南北诸省,贾客扬帆而来者,多至数千艘,向晚蓬灯远映,照耀常若白昼”。清末,沙市对外开埠通商,煤油、宝石、洋布等各种舶来品充盈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到了上世纪80年代,沙市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仍是全国的明星城市,一度被称为内地“小上海”,涌现出一大批名牌产品,经济繁华。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在全国其他地方城镇化飞速发展之时,荆州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城镇化进程减缓。

2荆州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荆州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率按照镇户籍人口、产业、就业人口,按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统计更低。估计荆州市城镇化率大约只有30%左右。

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2012年,荆州市户籍人口663.2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64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为24.7%。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2012年该市就业人口547.92万人,其中非农就业人口220.43万人,就业城镇化率为40.2%。卫生、人社部门统计,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为432.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8.62万人,以此计算社会保障的城镇化率为31.46%。这些数据更真实、更科学地反映了当前荆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与国家统计局数据比较,截至2013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虽已达53.73%,不过若考虑到“身体进城,权益不入城”的“半城镇化”现象,我国户籍城镇化率实际仅有36%左右,这其中差距的10多个百分点即是农民工,从户籍口径统计城镇化率,荆州市的情况与全国相似。

当前我国大约有2亿多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虽然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却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并不被视为城市市民。他们没有城镇居民的待遇,无法享受诸多公共服务。很多地方的城市公共服务,尤其是子女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都以城镇户口为准入条件。我国户籍制度所形成的这种藩篱,使得新进入城镇的居民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这既降低了民众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2.2荆州市面临工业化滞后的现状,又存在城镇化缓慢的问题

“两化”互动不足,相互拖累。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工业化率是指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荆州市目前刚进入工业化中期。荆州市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全省,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与东部及沿海一些省份相比,2013年,广东省城镇化率达到了67.76%,浙江省城镇化率达到了62.96%,差距不小。

2.3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质量偏低

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6元,荆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6元,荆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909元。荆州市城乡收入相差一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湖北省处于低水平。

2.4原因分析

荆州市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城镇化的认识不够,自我约束过多,主动性不强,指导乏力,缺乏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

二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薄弱,工业发展推动力不足,造血能力不强。

三是推进城镇化的体制、制度和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人的解放,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3加快荆州市城镇化进程的措施

3.1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就必须加快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政府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农民变为完全意义上的市民,让农民能够真正融入城市,而不是简单地只是身份的转换。

3.2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总会向城市聚集。工业化使资本、人口、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向城镇集中,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将工厂设在城市,必然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集中。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等需求也相应增多,由此产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又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从而使城镇成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和科教中心,促进现代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3.3实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荆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是湖北省乃至国家的重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推行农业产业化是荆州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培刚著.农业与工业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

[2]胡建勇.山区村镇经济发展情况分析[J].学理论,2011(33).

[3]胡建勇.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J].当代旅游,2013(12).

[4]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5]周毅.当代中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6]赵忠平.湖北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

院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j0302)。

作者简介:

胡建勇(1968-),男,湖北人,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学。

猜你喜欢
荆州市城镇化率荆州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捉迷藏比赛
崛起的荆州诗歌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