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职多领域分层培养实现学生入企就业“软着陆”

2015-01-22 09:17周耀鹏邹洪芬赟罗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软着陆分层校企

周耀鹏 邹洪芬 赟罗恺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指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紧迫性,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程设置、专业局限,提出了以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前提的多领域分层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入企就业“软着陆”。

关键词:多领域分层培养高职就业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是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导向的教育类型。而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的问题,社会的问题,长期高校扩招带来的大量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使得高职学生就业亦是困难重重,压力巨大。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差距依然存在,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差距,能够努力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软着陆”式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实在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1高职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1企业需求与目前毕业生能力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求对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日益频繁,对劳动者的实践技能要求更高更全面,高职院校以往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较为基础,存在大量学校“面”上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学会“点”上的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基础能力训练项目独立,关联性低,专业能力实践项目少,应用性不强等不足,实践教师职业经验欠缺,职业能力综合性不足,与产业技术更新周期相比存在滞后性,造成学生到岗后仍然需要数月的适应期,无法满足新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1]

1.2岗位与专业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行业兴起,用人需求巨大,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很多会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即使应对与相应产业发展需求设置的专业,也很难匹配某一项工作岗位。很多专业在培养计划设置时定位很多项岗位匹配,学习很多门基础知识,但是却使得很多学生学习了很多课程,却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无法立即胜任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到了企业依然需要经历1-2个月甚至更长的培训期。

1.3专业与学生自身能力、兴趣之间的差距专业与学生自身能力、兴趣匹配度不高,特别是中国的学生,高考以考上大学为目标,不考虑专业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爱好,不考虑专业对应的岗位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很多学生高考志愿都是家长包办,自己都没有过目或者根本没有决定权。于是,很多学生到了就业时,只有一个决定,就是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一部分人,一方面专业学习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非专业就业竞争力也较差。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需要淡化专业局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多领域分层培养及其对提升高职人才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2.1多领域分层培养的概念多领域分层培养是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为前提,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多领域分层培养是实施多种领域、多种水平、多种岗位的分层次培养,提高办学质量,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习惯优秀,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胜任相关职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2多领域分层培养的实施

2.2.1进行职业倾向分析测试,指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借鉴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人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个人兴趣及潜能,正确评估自我,并结合社会需求,了解专业所对应职业的方向,合理剖析职业,让学生了解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待遇和晋升发展机会。让学生明白该职业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从而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2]

2.2.2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确保多领域分层培养。在以往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上进一步细化合作方式,联系多个企业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根据各岗位需求和发展,设定培养计划,进行多个企业多个岗位分层培养。以培养软件技术相关人员为例,如果某家企业需要.net和Java编程人员,即可分为.net一个班级培训.net编程技能,Java一个班级培训Java编程技能;如果某家企业需要软件测试和软件销售人员,即可分为软件测试一个班级培训测试能力,软件销售一个班级培训销售技能。每个班级以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培养科目,企业专业培训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嵌入到教学中,从企业文化到岗位素质,从专业技能到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在统一实训过程中,学校提供一定场地和配备一定的师资,在顶岗实习阶段,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真正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并给予学生就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职业选择,学校不断改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可以说成熟的校企产教融合平台,是确保多领域分层培养的基础。

2.2.3进行企业学生双向选择预演,设置职业目标培养计划。通过三个学期基础学科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自身职业倾向分析测试,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选择。企业会在一定时间内宣传自身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和岗位,然后如同就业双向选择一样,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企业选择合适的学生。学校根据学生和企业两方面的选择进行最终协调和班级设置、课程规划。企业和岗位的相对动态化,学生职业选择的相对动态化,使得每年的班级设置和课程规划将有所不同,也更加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学校安排第四个学期进行多领域的分层教学实训,实训时间根据各岗位培训时间而定,实训内容根据各岗位所需素质能力而定,淡化专业和课程,以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为例,第四学期学习的如果是销售技能,将集中学习一些营销类知识,只因为这个学生选择从事销售工作;如果是学习文案写作,待人礼仪等技能,只因为这个学生选择从事文员类工作,但是他们同时又不放弃专业,因为他们在第五学期顶岗实习的岗位将是与软件技术相关的公司所提供的销售或是文员的岗位。

2.3多领域分层培养的作用

2.3.1在选择上淡化专业限制,扩充学生就业面。因为在选择上始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有完全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的给予并非盲目的,学校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加体现了学习的平等,更加弥补了专业的限制,也让更多的同学有了学习的目标,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方向。

2.3.2在培养上缩短能力差距,提升学生竞争力。在培养上,是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的,企业嵌入式的教学方式,企业文化之间融入,职业技能直接学习,并且提供进入企业实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提早进入企业,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增加了工作经验,不论学生是否最终从事所实习的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筹码。

2.3.3在模式上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模式上本身即是企业的人才需求使得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对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提供就业机会,在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可以直接留在企业进行就业实习,甚至有企业愿意提早让学生进入正式工作阶段,使得大部分学生未毕业已经就业。

多领域分层培养可以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入企就业“软着陆”。然后,这种培养模式依赖于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必须依托一定法律保障,也需要学校设置相关专门人员负责。要做到企业有实力有保障,学生有能力有去处,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多层次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熊翔.高职教育对接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3):156-158.

[2]肖利秋.论构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体系[J].职教论坛,2007(9):21-24.

[3]张宽政.试论高职培养目标[J].机械中专,1995(08).

课题项目: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项目(KX14-B-18):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软着陆”的创新性研究。

猜你喜欢
软着陆分层校企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雨林的分层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