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2015-01-23 12:36陈治权陈新锋纪婷杨永超邹鹏崔新会汪贺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粉碎性优良率肱骨

陈治权 陈新锋 纪婷 杨永超 邹鹏 崔新会 汪贺轩

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陈治权 陈新锋 纪婷 杨永超 邹鹏 崔新会 汪贺轩

目的分析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采取解剖锁定板治疗, 分析骨折恢复情况。结果3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实施成功, 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优良率为94.7%, 经随访10~18个月远期疗效优良率92.1%。术后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 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取解剖锁定板治疗, 其效果显著, 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解剖锁定板;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高能量损伤青壮年以及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 是临床常见骨折, 通常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属于肱骨近端严重性骨折, 伴明显移位或肩袖损伤, 手术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现作者以3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解剖锁定板治疗, 其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本院就诊, 男15例, 女23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5.8±5.8)岁;按照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3部分骨折21例,4部分骨折17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0例, 重物砸伤8例, 摔落伤10例;右侧21例,左侧17例;经X线片、患肩正位、穿胸位、CT等确诊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1.2 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颈丛麻醉、全身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 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于骨折线为中心作小切口, 暴露骨折处, 注意游离保护头静脉, 并与胸大肌一同向内侧拉, 向外侧拉肱三头肌, 扭转上肢, 明确肱二头肌长头和大小结节的具体位置, 以肱二头肌作为标识,对三角肌下滑囊进行钝性分离, 全面显露肱骨头, 但注意保护周围骨块软组织, 尽量避免损害肱骨头血运, 防止骨膜下剥离, 清除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和凝血块。在X线C臂机透视下骨折复位, 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合适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置于肱骨顶端下方8 mm部位及结节间沟后缘远端10 mm处, 固定于肱骨干。取带螺纹的钻头导向器安装在钛板近端, 以导向器引导, 于肱骨头拧入3~4枚螺钉, 螺钉不可穿过关节面。固定骨折的远端肱骨干, 合并肩袖损伤患者采用不可吸收线修复并缝合, 于钢板近端缝合孔固定。对于复位后严重骨缺损需使用髂骨植骨。

患者术后均以三角带悬吊,72 h内根据实际情况做患肌等长收缩锻炼, 待切口无痛后做肘关节屈伸活动, 以及肩部作摆钟样运动。术后3周作肩关节外展、前屈及后伸锻炼。定时拍摄X线片复查, 若骨折线模糊、骨折临床愈合, 可作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2]:根据Neer评分法对患者肩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总分100分, 分为疼痛、功能、活动度及解剖复位, 其中疼痛占35分, 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 解剖复位10分。优:Neer评分≥90分;良:Neer评分80~89分;可:Neer评分70~79分;差:<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3]:优:肩关节功能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正常, 功能角度比健侧<15°;良:上举或内外旋比健侧低15~30°, 前屈、外展、后伸正常;可:关节各方活动比健侧低31~45°;差:关节各方面比健侧差>45°。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3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实施成功, 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10~18个月, 患者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 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近期疗效优良率为94.7%(36/38), 优22例, 良14例,可2例;远期疗效优良率92.1%(35/38), 优20例, 良15例,可3例。

3 讨论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时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性,部分学者认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无论采取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内固定, 均难以取得让人满意效果, 且存在较大的肱骨头坏死可能性, 无需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还有学者认为对骨折处解剖结构予以重建, 可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提供良好基础, 通过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此取得效果[4]。而且粉碎性骨折, 保守治疗难以取得效果, 通过手术治疗, 使关节面平整, 尽可能对骨折部予以复位。选择牢固内固定, 避免对骨折周围软组织造成破坏。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是根据生物力学弹性内固定原则发展而来, 对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显著疗效。在此次研究中,38例患者手术实施成功, 切口Ⅰ期愈合;近期疗效优良率为94.7%, 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1%。术后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 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从结果可以看出,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显著效果, 且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

解剖锁定钢板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态设计接骨板, 平整贴切, 减少软组织刺激, 避免发生肩峰撞击风险。术中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提高了手术复位的准确性;近端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 提高钢板与螺钉成角的稳定性, 以免骨折复位丢失, 利于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钢板无需紧密贴合骨面,保证骨膜血运正常;螺钉设计可以行不同方向交叉, 提高了钉板间锁定固定的锚合力和抗拉力, 以免螺钉退出和松动。

在实施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时, 保持钢板和螺钉成角稳定性, 螺钉螺纹保证紧密结合;术中观察复位良好后, 保持肱骨头后倾角和颈干角, 注意螺钉长度, 不可过短影响丢失复位, 不可过长穿透关节。钢板固定在肱骨顶端下方8 mm部位及结节间沟后缘远端10 mm处, 使肱二头肌和接骨板间有足够空隙, 维持血运正常;患者术后骨缺损严重, 可进行髂骨植骨。术后功能锻炼时, 应循序渐进, 坚持不懈。

[1]刘岩, 曹振羽, 郭永飞, 等.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1(12):947.

[2]吴明义, 崔勇, 詹开喜.解剖锁定钢板+固骼生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现代实用杂志,2010,22(7):754.

[3]汪国栋, 黄继锋, 蔡贤华, 等.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42-43.

[4]张泽远, 罗赛平, 彭耀金,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0):39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58

2014-12-18]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粉碎性优良率肱骨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三七化瘀口服液对外伤性股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高危人群围术期的影响
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治疗策略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