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分析

2015-01-23 12:36黄淑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兰索拉食管炎流性

黄淑杰

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分析

黄淑杰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高于对照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食管括约肌压力、总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兰索拉唑;竹叶石膏汤;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疾病,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为常用药物, 但长期临床应用中发现存在疗效不甚理想, 药物用量较大, 不良反应较重等弊端。本研究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反流性食管炎均符合《内科学》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合并进行性吞咽困难、发热、便血、呕吐患者, 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 排除胃镜检查有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及胃癌等器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5.3±7.3)岁;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 (45.5±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60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任何反流症状, 仅有上腹头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查体可见食管有点状或条状发红, 实验室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可见胃-食管反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 给予兰索拉唑15 mg/次,2次/d, 于早晚饭前30 min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病变恢复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竹叶石膏汤治疗, 方由:吴茱萸1 g, 半夏15 g, 甘草6 g, 葛根15 g, 生石膏30 g, 太子参20 g, 淡竹叶15 g, 黄连6 g, 麦冬12 g组成。

1.4 疗效评定标准[2]采用胃镜检查判定治疗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分为三级:Ⅰ级为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未见融合现象;Ⅱ级为条状发红、糜烂, 可见融合现象, 但非全周性融合;Ⅲ级为病变广泛, 有发红、糜烂, 可见融合现象, 呈全周性, 或可见溃疡。治疗后, 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炎症消失为显效;治疗后, 胃镜下食管炎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治疗后, 胃镜下未见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α=0.05,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 显效22例(73.3%),有效6例(20.0%), 无效2例(6.7%),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0例(33.3%), 有效11例(36.7%), 无效9例(30.0%), 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状态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食管括约肌压力(1.80±0.43)kPa, 总反流时间百分比(7.96±0.81)%,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6.88±0.72)%, 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8.35±0.89)%。观察组治疗后食管括约肌压力(3.22±0.64) kPa, 总反流时间百分比(1.77±0.35)%, 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1.91±0.41)%, 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1.62±0.3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食管括约肌压力、总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1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6.7%。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1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为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破坏, 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 食管黏膜抗屏障功能损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胃内胃酸及其他有害物质反流于食管, 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患者主要有烧心、反酸、胸痛等表现, 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 本病发病机制为食管动力学异常, 表现在食管括约肌运动功能异常, 包括食管括约肌压力,总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等方面。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 反流性食管炎为烧心、吐酸范畴,胃中有热、脾胃气机失调,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为本病病机。竹叶石膏汤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 主页清热除烦, 与石膏共清胃火为君药。半夏、葛根降胃中逆气, 调理脾胃气机为臣药。麦冬、太子参养阴生津、补气生津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燥湿和胃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3], 以上诸药具有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消炎、增加胃肠蠕动、调节胃肠功能、保护消化道黏膜等作用。

本组研究中在使用常规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的同时,给予竹叶石膏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 治疗后食管动力学功能恢复良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日男.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的比较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7):642-644.

[2]路军章, 赵红, 刘毅, 等.加味竹叶石膏汤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59-61.

[3]陈春华. 兰索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蛋白酶原、食管动力学及白介素水平影响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093 -10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79

2015-01-04]

15430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兰索拉食管炎流性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及禁忌*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兰索拉唑的十例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体质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关系的研究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