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蚕桑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5-01-23 13:07柏文科
中国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千阳县千阳蚕桑

胥 辉 张 涛 柏文科

(千阳县蚕桑工作站,陕西千阳 721100)

千阳县蚕桑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胥 辉 张 涛 柏文科

(千阳县蚕桑工作站,陕西千阳 721100)

分析了千阳县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的现状和目前的市场情况与前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协同力量共同发展、推进蚕桑产业现代化提高劳动效率、创新体制机制“舞活”龙头企业、弘扬千阳蚕桑文化树立地域品牌等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助推千阳县蚕桑产业发展。

千阳县;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市场前景;现状与问题;发展对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蚕桑生产的机械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比较效益下降,导致了原来的大镇大村跟风“挖桑栽果”,蚕桑产业发展严重受阻,已成为当前普遍关切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千阳县蚕桑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千阳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现有的比较健全的服务加工基础,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供同仁商榷。

1 蚕桑产业的现状

1.1 蚕桑生产的现状

1.1.1 自然资源 千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120.4h,年辐射量112.5kCal/m2,年平均气温10.9℃,≥0℃的积温4120.8℃,≥10℃的积温3476.3℃,无霜期197d,年平均降雨量677.1mm,土地资源丰富,水、光、气、热等条件适宜于发展蚕桑生产,是高产优质桑蚕茧优生区[1]。

1.1.2 生产情况 千阳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群众自古就有植桑养蚕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根据千阳县蚕桑工作站对全县桑园面积的调查统计,2014年底全县拥有桑园1800hm2,实际生产面积1333hm2;全年养蚕3期,饲养蚕种3万盒,生产鲜茧1200t,盒种产茧量40kg;干茧茧层率达50%,茧丝长1100m,上车茧率90%。先后引进了陕桑305、选792、陕桑402和育71-1、农桑14号等新优桑树品种10个。目前,全县有蚕桑专业合作社30个,培养蚕农土专家100名,养蚕能手1000名,发展养蚕户1万户;到2014年底累计建有养蚕大棚2 470座,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3380套,方格蔟具350万片;大棚养蚕、省力化活动蚕台、方格蔟上蔟等新优技术示范推广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是秦岭以北最大的蚕桑基地。

1.1.3 技术服务 千阳县已建成县蚕桑工作站、镇蚕技站、村蚕桑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4级服务网络。县蚕桑工作站有专业蚕桑技术服务推广人员48名,其中高中级农艺师11名,下设综合科研、桑蚕茧生产、政秘内务3个业务组和1个蚕药销售门市部;有现代化设备齐全的蚕种催青室1个,乡(镇)设有7个蚕技站和功能完善的蚕茧收烘站;在柿镇建有宝鸡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柿沟蚕桑院,聘请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牛虹为首席专家;千阳县生产技术服务和病虫防控体系完善,蚕桑生产已形成育苗、栽桑、桑园管理、集中催青、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茧收烘、生丝加工等为一体的蚕桑产业化服务体系。

1.1.4 产业政策 十一五时期,千阳县政府始终把蚕桑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制定出台了《千阳县蚕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千政发(2009)29号]和《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千政发(2009)28号]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8条优惠政策,一是鼓励蚕桑规划区土地合理流传;二是保护好桑树资源;三是建立了蚕桑发展专项资金;四是对养蚕设施更新维修改造进行补助;五是对桑苗繁育户进行补助;六是对栽桑户进行补助;七是对生产优质蚕茧户进行补助;八是对当年养蚕大村大镇进行奖励。从栽桑用地、建棚用木、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龙头企业的状况

1.2.1 产业化龙头企业——千阳县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 千阳县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公司)是招商引资企业,由浙江省德清县投资商张根荣2002年投资兴建,主营业务有蚕茧收烘、缫丝、蚕桑副产品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白厂丝,蚕桑副产品长吐、蚕蛹、丝棉被、丝棉保暖衣、蚕沙保健枕、桑叶挂面等。荣盛公司2013年被宝鸡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在陕西省确定的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荣盛公司通过实施技能改造,达到了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生产。据千阳县工业年报统计,2014年荣盛公司生产白厂丝182.3 t,实现销售收入6 198万元;销售丝绵被864条,民间工艺蚕沙保健枕1 200多对,销售蚕沙214 t,仅这3项就实现年产值1 800多万元;员工的工资福利逐年增加,队伍稳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本科生对本专业的满意情况对其是否选择考研行为有一定影响。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对本专业的满意率是51.15%;对于考研所报考的专业,56.6%的学生选择了“当前热门专业”;32.2%的学生“不喜欢本科学校或专业,希望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或专业”。在不选择考研的学生中,对本专业的满意率达到了90%,远高于选择考研的学生。

1.2.2 食品龙头企业——陕西鲁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阳分公司 2012年9月陕西迅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千阳县成立了陕西鲁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阳分公司(以下简称鲁桑源公司),主要生产桑椹果汁饮品、桑椹醋、桑椹酒、桑叶茶等系列产品。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寨镇闫家庵、水泉、马家岭等村,流转土地栽植桑叶茶专用桑园80 hm2,果桑园668 hm2;征用原沙家坳乡政府所用地,建成了集办公、住宿、桑叶茶加工用房等为一体的服务实体。2012年11月桑叶茶试制成功,2014年10月生产桑叶茶5 000 kg,产值180万元;果桑生产面积480 hm2,生产桑椹258.24 t,产值达387万元(数据来源于2014年千阳县工业统计年报)。

1.2.3 蚕桑副产品开发销售——蚕桑专业合作社千阳县建有蚕桑专业合作社30家,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品牌是千阳县丝宝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蚕宝”牌和千阳县乾龙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乾龙”牌系列民间工艺蚕沙保健枕,这2个品牌都入选了陕西省“十二五”名牌创建计划;到2014年11月底这2家合作社分别累计销售民间工艺蚕沙保健枕4.2万对和1.8万对,分别安置农民工就业48人和40人,分别实现产值630万元和216万元;“蚕宝”牌民间工艺蚕沙保健枕和“乾龙”牌桑叶茶,分别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蚕宝”牌蚕沙保健枕还荣膺辉煌“十一五”中国最负盛名特色品牌。另外,昌盛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丝绵被、丝巾、真丝睡衣、围巾、毛毯等100多个品种的产品也畅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 市场动态与发展前景

2.1 今年的市场状况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个被很多人看衰(丝绸外贸订单减少、人工费用大增、人口转移)的农产品加工业,能走到今天这个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真是难以想象,蚕茧价格在2008年后期到2011年前期短期下滑后,近2年来一路攀升,千阳县2014年度鲜茧的中准级价平均达到了40元/kg(9级),综合国内和国际需求判断,预计2015年全国蚕茧、生丝产量基本与2014年持平,工业产值和效益有望保持5%~8%的幅度增长,2015年依据最新的广西蚕茧收购信息,鲜茧中准级价已达到了41.6元/kg[2],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态健康理念的深入,“纤维皇后”及其副产品终将掀起她尊贵的盖头走向平常百姓家。

2.2 蚕桑产业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工业产业的升级和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蚕桑产业在千阳县的发展潜力巨大。

2.2.1 近远期预测 我国丝绸生产、加工的主产区正由沿江、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其发达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与国际大市场对接的窗口,茧丝绸加工贸易业必将梯次转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追求时尚、崇尚健康的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作为具有千年文化历史渊源的天然纤维,人们不会放弃对它的喜爱,市场上的棉、麻、化纤等等,不论做工多么精细都无法与真丝相媲美,但在现实生活中穿真丝面料的人少之又少,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

2.2.2 蚕桑生产的动力来源 一是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桑、叶桑、茶桑多元化的发展必将是市场的宠儿。二是价格吸引。随着人们对丝绸、果桑、桑椹饮料、蚕桑副产品需求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势必带动价格的攀升。三是不愁销售。龙头企业产销两旺,在众多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中,还没有一样产品像蚕茧这样划分等级,收购价格明确,不论生产多少,按级论价,就近随到随收,且不打白条,蚕农没有售后之忧;桑叶茶、桑椹饮料的保健作用也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四是服务到位。千阳县在各川道和平原镇设有7个蚕茧收烘站,7个蚕桑技术服务站,全天候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深受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不科学协同力量不足

蚕桑产业在千阳县既有基地,也有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又有龙头企业,群众不存在卖难问题,在宝鸡市乃至陕西全省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个别镇对本区域内原有主导产业形成的历史、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没有做到科学分析论证,在传统的蚕桑产业和新兴的苹果产业上规划布局不科学、协同发展的力量不足,而是消此涨彼。在需要栽桑树时,就挖了苹果栽桑树;在需要栽苹果时,就挖了桑树又栽苹果,有违市场配置资源的科学发展观。

3.2 成本增加劳动力短缺

近几年来,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工资都有大幅度的上涨,据调查,2013年以前农村妇女日工资在30~45元/工,而现在增长到了50~80元/工,上涨了50%~70%左右,而蚕桑生产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它的特殊性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千阳县第二、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增强,导致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进厂打工,土地流转,农户举家搬离农村,离开了土地,而他们绝大多数是具有养蚕经验的骨干力量,在家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孩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

3.3 投入创新能力不足蚕桑产业发展进程受阻

3.3.1 传统的植桑养蚕技术已不适应现代蚕业的发展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妇女、老人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重养蚕轻桑园管理,不防虫、不施肥、不除草,栽桑养蚕效益低;群众的住房改变了,养蚕设施改变了,但传统的生产方法没有改善;在饲养技术上没有高技术含量的既省工省力,还能高产稳收的技术投入和创新,这种传统的栽桑养蚕技术,已不适应现代化蚕业的发展。

3.3.2 龙头没有“舞”出气势 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自身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和高技能的管理人才,在新产品研发、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进展不大、产业链条延伸缓慢,市场营销,品牌文化效应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其它加工制造业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的生产车间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企业只有从原料基地入手,强化建设,才能支撑加工企业走向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的力量搏击市场。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是靠政府、技术服务单位在抓基地建设,企业支农、惠农的链条是断裂的,没有稳定的原料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利益上,基地与蚕农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如不顺应市场适时让利于生产链的下一环节,原料生产者与企业主之间的利益无法平衡,这样的龙头就“舞”不出气势来,带动不了蚕业发展。

3.3.3 专业合作社基础弱 对蚕桑专业合作社没有起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合作社对外宣传不够,缺少生机,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蚕农分户经营,利益关系松散,有名无实。

4 蚕桑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协同力量共同发展

陕西省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千阳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面对当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好机遇,当地党委、政府应将独具秦岭以北特色的蚕桑产业与现代果业按照一县一业或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把蚕桑产业与苹果产业放在同一个发展的盘子中统筹规划,详细地制定“十三五蚕桑产业规划”;协同力量,把蚕桑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以项目为支撑,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千阳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把蚕桑产业作为政府对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力推进,同心协力,不消此涨彼,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与现代果业达到协调可持续共同发展。

4.2 大力推进蚕桑产业现代化提高劳动效率

机械替代劳动力是助推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力。应紧紧围绕陕西省正在实施的蚕桑强村大户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蚕桑产业现代化[4],大力推广轻简高效的蚕桑生产新优技术和引进先进实用的机械设备,大力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方格蔟、电动桑枝剪、切桑机、小蚕共育室专用温湿控制器、蚕室消洗机、桑园太阳能杀虫灯、桑园防虫弥雾机和桑园耕作机等先进设备,用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以强化培训优化蚕农劳动技能,突出新优技术,全力降低养蚕劳动强度及养蚕成本,改善传统的植桑养蚕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解决劳动力紧缺的状况,增强广大群众发展现代蚕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化蚕桑产业之路迈进。

4.3 创新体制机制“舞活”龙头企业

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往往集采购、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具有极大的产业市场引领和强势地位。2013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商运发(2013)358号],千阳县政府也早已出台了《关于建设蚕桑之乡的决定》[千政发(2007)28号]等促进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搭好了唱大戏的舞台;企业要大胆创新运行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好战略谋划,延长蚕桑产业链条,让“龙头”高昂有力地“舞活”起来。不论是缫丝企业、桑产品研发的鲁桑源公司,还是蚕桑专业合作社,都要立足长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切切实实地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研发新产品,推动蚕桑产品深加工;强化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3];培育塑造企业产品品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市场营销渠道,大力进行品牌营销和电子商务建设;在蚕桑产业发展中注入更多的蚕桑文化元素和品牌文化,以蚕桑文化和品牌的力量来推动基地、企业的壮大。鲁桑源公司可通过举办采摘桑椹、品尝桑叶茶、饮桑椹饮品、游览丝绸之路等蚕桑风情展馆等活动,多渠道宣扬千阳丝路蚕桑文化,对外树立企业品牌,促进蚕业现代化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通过流转土地,主动建设自己的桑园基地,进行类似工厂化的合作化生产模式,即由企业承包土地植桑管理桑园,群众只负责养蚕交售蚕茧,技术单位负责桑、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蚕种催青、大蚕饲养、蚕用物资供应等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真正建立起龙头企业与蚕农唇齿相依、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不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短视经营行为。以蚕桑、桑茶、果桑“三桑并举”,走蚕桑资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化之路,为群众增收、县域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4.4 大力弘扬千阳蚕桑文化树立地域品牌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在对外交流、公务洽谈、招商引资、媒介版面宣传、旅游推介等活动中,形式多样地大力推介宣扬千阳县的蚕桑文化,将千阳丝绸之路驿站的蚕桑文化真正植入每个人的心中;让广大群众知道,古丝绸之路驿站有千阳,秦岭以北的特色蚕桑产业看千阳,树立千阳蚕桑系列产品就是好的“千阳蚕桑之乡”地域品牌,发展千阳县的蚕桑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及群众的增收致富鼓劲加油。

[1] 佚名.千阳概况[EB/OL].千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http://www.qianyang.gov.cn/infor.php?262.

[2] 杨永元.2015年全国茧丝绸行业形势分析会议报告[EB/OL].广西蚕业信息网,2015-05-06.http://www.gxcy.gov.cn/ty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6918.

[3] 首文莉,雷勇,黄辉,等.南郑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3,34(3)54-55.

[4] 鲁兴萌.蚕桑产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蚕业,2015,36(1):1-5.

[S88-9]

C

1007-0982(2015)03-0063-04陕西省千阳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秦岭以北最大的蚕桑基地,是农民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随着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2015-05-13;接受日期:2015-06-10

胥辉(1966—),男,陕西千阳,大专,农艺师。Tel:13992711926,E⁃mail:cszscz@163.com

猜你喜欢
千阳县千阳蚕桑
陕西宝鸡千阳县南寨镇:防病防虫保增收
千阳县文化馆传承人培训
千阳县剧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