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地区蚕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015-01-23 13:07李盛安
中国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蚕室小蚕蚕农

李盛安

(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000)

玉林地区蚕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李盛安

(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000)

调查了玉林蚕区蚕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蚕病的发生原因,通过采取把好消毒防病关、小蚕专人专育、改造低矮闷热蚕室、控制蚕座湿度、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取得了2013年、2014年春蚕张种产茧量分别为41.5、40.8 kg的好成绩,与2012年同期的张种产茧量(33.6 kg)相比,分别增加了23.5%、21.4%。

玉林市;蚕病;发生规律;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防治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地处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日照时间长,低温期短,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时间约210 d,5月至9月上旬约有140 d最高气温处于30℃以上[1],养蚕期较长,每年从3月开始至11月个别年份甚至到12月才结束。但是,一直以来,玉林蚕区由于雨水多、湿度大、温度高、养蚕批次密且时间长,极易发生蚕病;而当蚕病发生时,蚕农的养蚕成功率会大大降低。据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资料,每年发生蚕病的蚕农普遍损失20%~50%,少部分超过60%,更有甚者颗粒无收,严重地降低了养蚕的经济效益,打击了蚕农从事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针对近年来玉林蚕区蚕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蚕病的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在高温多湿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家蚕减产、失收的情况,2013年和2014年春蚕期分别实现张种产茧量41.5 kg和40.8 kg的好成绩,比采取措施前的2012年同期的张种产茧量33.6 kg,分别增加23.5%和21.4%。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蚕病的发生规律

从我们所调查的情况来看,玉林蚕区危害蚕造安全、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蚕病依次为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这3类蚕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多以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季节以及消毒防病较差的蚕农发生较为严重。

1.1 病毒病

家蚕病毒病,俗称脓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属病毒性传染病,可通过蚕体接触传染和桑叶食下传染,是危害蚕农养蚕安全的最严重的蚕病之一[2]。从我们对玉林蚕区的调查情况来看,家蚕病毒病在玉林地区的5—8月高温多湿的夏季和春季雨水多时发生较严重,个别年份因早春雨水多、湿度大,而在第1批蚕时暴发。

1.1.1 发病特点 感染家蚕病毒病的蚕往往在大眠时出现体壁发亮,呈乳白色,不吃叶,爬行不止,久久不眠;最后在将死亡时伴随在蚕座中爬行的同时流出浓汁而污染蚕座,感染其他健康蚕,不久即死亡。东西向、排湿性能较差的蚕室发生家蚕病毒病的现象比南北向、通风性能好的蚕室严重,蚕座湿度大的比蚕座湿度小的严重,防病消毒把关差的比防病消毒把关严的蚕室严重,喂湿叶多的比喂湿叶少的严重。据我们调查,从气候条件来看,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到28℃以上后,尤其是在雨季到来时,也即是4月底5月初开始,养蚕户中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从养蚕批次来看,每年均是上半年第3批蚕起开始发现家蚕病毒病,至下半年第1批蚕开始逐渐减少(广西玉林地区养蚕季节分上下半年,上半年养蚕从3月1日前后开始到6月底结束,然后马上夏伐,进入双夏农忙,8月上旬又开始下半年的养蚕工作。每批蚕前后间隔的时间为18~20 d,基本上是此批蚕上蔟,下批蚕已3眠,批与批之间的消毒无法彻底,故一批蚕发病后常影响下批蚕);从地理位置来看,沿南流江、绣江沿江两岸,通风透气性能较差、座西向东或座东向西而又低矮的蚕室,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率往往较高。

1.1.2 危害程度 据我们调查,家蚕病毒病是玉林蚕区危害养蚕安全最严重的一种蚕病,发生面广、对养蚕的影响大。如,地处绣江边、座落于三环山中地势较低的玉林市容县上荣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又正值雨季、温度高(当时气温为32℃)、湿度大、通风条件差,2012年5月的第3批150张蚕种的家蚕,在大眠时就有60%的蚕户出现了少量的家蚕病毒病的症状,到5龄第5天病毒病大暴发,结果该批蚕平均张种产茧量仅有25.1 kg,比正常批次张种产茧量的45.2 kg减少了50%;2012年5月的第4批150张蚕种的家蚕,由于共育户所聘请的共育人员均为本村饲养大蚕后的闲睱人员,而这些人员饲养的第3批蚕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家蚕病毒病,且其防病意识较差,衣服、鞋、手等都有可能被家蚕病毒病的病原菌污染,为该批蚕感染家蚕病毒病埋下了隐患,导致小蚕4眠时所有的养蚕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家蚕病毒病的症状,从5龄第1天起因感染家蚕病毒病而死亡的蚕就一直不断,5龄第4、5天家蚕病毒病大暴发,造成该批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只有15.5 kg,其中有25%的养蚕户颗粒无收。

1.2 真菌病

家蚕真菌病,又称僵病,其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流动进行传播而感染蚕体[3]。据我们调查,家蚕真菌病在玉林地区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5—8月份,其他月份少有发生。

1.2.1 发病特点 据我们调查,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季节易发生家蚕真菌病,江河边或水库边的蚕室易发生家蚕真菌病,东西向、通风透气性差、蚕座湿度大的蚕室易发生家蚕真菌病。而且养蚕户一旦出现家蚕真菌病,往往连续2~3批蚕都会出现。如,2003年5月地处玉林市南流江边的福绵区松山村,由于雨水多,蚕室透气性差,湿度过大,所有养蚕户均暴发了家蚕真菌病,产量严重减少,35%的养蚕户张种产茧量仅有10.5 kg,20%的养蚕户失收,其他45%的养蚕户的张种产茧量也仅有11.0~25.0 kg。尽管此次家蚕真菌病暴发后采取措施进行了处理,但仍连续危及了2批蚕后才得以控制。

1.2.2 危害程度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发生家蚕真菌病后,轻者张种产茧量降低30%以上,严重者颗粒无收。如,2005年5月玉林市容县平山村的115户蚕农,由于沿江桑园连续遭受雨水和洪水的危害,桑叶较湿,蚕室中的相对湿度也较大,家蚕大眠时开始出现病蚕,从而引发了家蚕真菌病,导致115户蚕农所饲养的105张蚕种,产茧量1 837.5 kg,平均张种产茧量仅有17.5 kg。

1.3 细菌病

家蚕细菌病,通称为软化病,根据其病原及病症可分为卒倒病、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等[4]。据我们调查,该病在玉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6—8月份、10月底11月上旬发病较为严重。

1.3.1 发病特点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上半年最后批次的家蚕和下半年最后批次的家蚕发病较重,主要原因是多批连续饲养,因批次之间紧凑且许多蚕农往往顾不上桑园的除虫、灭虫工作,桑园虫害也往往在经过上半年和下半年各2批蚕的饲养后越来越严重,桑叶遭受虫害粪便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家蚕通过食下传染而危及蚕体健康。

1.3.2 危害程度 据我们调查,玉林地区家蚕细菌病的发生情况,虽然没有家蚕病毒病严重,但个别蚕农因家蚕细菌病的发生也会造成蚕茧产量减产50%以上。如,2012年玉林市容县十里甘旺村祝其等11户蚕农,由于只注重养蚕,而疏忽桑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春蚕饲养开始至下半年养蚕结束,均未对桑园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致使桑园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最后1批蚕的桑园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蚕因食下虫口叶或通过创伤感染了家蚕细菌病,导致11户蚕农这2批蚕20.5张蚕种的产茧量仅有465 kg,平均张种产茧量仅有22.7 kg,是该村11户蚕农正常批次张种产茧量(46.0 kg)的49%。

2 蚕病的发生原因

2.1 消毒防病把关不严

由于主劳动力的严重缺乏,留守家中的养蚕者对提青(眼花)、搬运蚕沙(太重)、消毒(不按说明进行)、检查病弱蚕(看不见)等许多养蚕环节力不从心,特别是养蚕最关键的环节——消毒防病在养蚕过程中被削弱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用药不按说明书操作。配制药液时随意加水,多数蚕农所配制的药液达不到消毒所需的浓度,致使消毒效果差,部分残留病菌继续危害下一批蚕。二是蚕室消毒不彻底。部分养蚕者因缺乏场地而采取人、蚕同室居住,或养蚕场地与生活杂物共用场地的方法进行饲养;因此,既无法对养蚕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更无法做好防病工作。三环境消毒不彻底。多数蚕农仅仅消毒蚕室地面和养蚕用具(不含蔟具),不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5]。

2.2 小蚕共育人员防病意识差

小蚕共育人员除共育室的室主外,所聘请的小蚕共育人员在部分蚕区中是由饲养大蚕的人员兼任的,他们共育完小蚕后再回去饲养大蚕,大蚕上蔟吐丝结茧后又到共育室去共育小蚕,且多数兼职人员防病意识较差,不注意消毒防病,难免将大蚕病菌传染给小蚕,这也是部分蚕区所共育的小蚕发给蚕农后,4龄蚕期就暴发蚕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蚕室透气性差

据我们调查,玉林地区许多蚕农的蚕室都是由低矮的旧房改造而成的,通风透气性能较差,在高温多湿的季节,蚕室不易排湿降温,温、湿度偏高,严重影响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家蚕体质下降,容易感染蚕病。

2.4 除沙不及时

部分养蚕户的主劳动力,因以打工和种植其他高效经济作物为主,养蚕仅为早晚兼顾,白天多数时间把养蚕交由素质较低、留守家中的老弱病残人员管理,导致除沙次数减少,甚至个别养蚕户在整个大蚕期仅除沙1次,致使蚕座偏厚、湿度过大而发酵、发热,繁殖各种病菌,家蚕再通过食下感染和创伤感染发生各种蚕病,导致家蚕饲养成功率低,蚕茧产质量明显下降。

2.5 桑园位置不佳又忽视病虫害防治

玉林地区蚕农的桑园多分布于江河两岸、渔塘边、山谷中,当高温多湿季节到来时,因通风透气性较差,湿度较大,极易出现各种病虫害;而且,玉林蚕区几乎所有蚕农的桑园都是每半年喷1次农药,甚至有部分蚕农1年只喷1次农药。所以,前2批蚕的桑叶受病虫害的危害较小,而后几批蚕所用的桑叶受病虫害的危害一批比一批严重,尤其是5—8月份是桑树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但大部分蚕农因养蚕批次重迭和农耕大忙无法顾及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家蚕食下被病虫害污染的桑叶,导致各种蚕病发生。

3 蚕病的防治措施

3.1 把好消毒防病关减少病原污染

一是把好消毒关。在养蚕前和养蚕后均采用含1%有效氯的消毒液对蚕室前后及上蔟用具进行喷消,将蚕室及贮桑室的6个面清理干净并进行喷消,地面及墙面保持消毒药液湿润30 min以上[10],各种养蚕用具如薄膜、鞋、采叶用具及专用工具要进行浸消,以杀灭病原菌,确保家蚕在无病菌的蚕室、蚕具环境中生长发育。二是把好防病关。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发现有病弱蚕,用养蚕专用的蚕筷进行捡除,严禁用手捡,所捡出的病弱蚕用生石灰拌埋,不得用于饲喂家禽,以免病菌产生二次传播。三是做好眠起环节的技术处理。在家蚕进入4龄就眠后,部分病弱蚕的特征就开始显露出来,当家蚕95%就眠后要进行提青分批,淘汰病弱蚕,待家蚕蜕皮饷食前再进行检查,彻底捡净提青时漏掉的病弱蚕,以免漏网的病弱蚕发病后感染健康的家蚕。

3.2 小蚕专人专育确保共育质量

在严格执行小蚕共育技术措施的同时,做好专职共育小蚕人员(专人专用)的工作,不能大蚕、小蚕轮流饲养,以免在大蚕饲养过程中使人的手脚和衣物感染病菌,再通过共育小蚕时的操作传染给小蚕,引起小蚕发病,降低小蚕共育的质量,造成蚕茧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3.3 改造低矮闷热蚕室增加通风透气性能

针对部分贫困的养蚕户,采取赊销部分物资给蚕农、在蚕茧卖后还款的办法进行低矮、座东向西或座西向东闷热蚕室的改造;同时,动员蚕室是东西向、闷热的蚕农,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或搭遮荫网,扩大蚕室对流窗,从而使蚕室小气候由闷热、通风透气性能差,向有利于家蚕生长发育的环境转变,提高家蚕饲养的成功率。

3.4 控制蚕座湿度确保家蚕健康生长

一是每天早上采叶应在露水干后进行,雨季采叶应尽量在雨停的间隙、桑叶不湿时进行,以防止水分过多的桑叶在饲喂家蚕后增加蚕座的湿度;二是进入大蚕期后,家蚕食桑量大增,排泻量也增加,如不及时处理、保持蚕座干爽,蚕座中就会快速繁殖各种病菌,从而进一步感染家蚕,危及蚕体健康,因而要视蚕座的湿度情况进行处理,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8],如湿度过大则采用熟石灰等干燥材料进行处理[9],时刻保持蚕座的干爽度,确保家蚕在适湿的环境下健康生长发育。

3.5 加强桑园除虫灭病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由于桑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户养蚕的成与败,也关系到蚕区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将桑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整个养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一是每年冬季清园后喷1次90%晶体敌百虫+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以杀灭潜伏在桑园中的桑螟、红蜘蛛等各种病虫卵[6];二是每年2月下旬和8月上旬,对桑园分别喷洒2次农药,即分别在桑芽15 cm高时喷施1次、养蚕前7~10 d喷施1次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7];三是蚕季中间每养2批蚕后对桑园喷施1次农药(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通过加强桑园管理,尽量保持桑园桑叶无虫、无病、无污染,提高桑叶质量,为养好蚕、提高养蚕成功率及提高产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佚名.玉林历史天气[EB/OL].天气网,http://lishi.tianqi.com/yulin1/index.html.

[2] 唐旭东,沈中元.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2010,31(1):101-102.

[3] 覃光星,沈中元.家蚕真菌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中国蚕业,2010,31(2):87-89.

[4]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82-590.

[5] 宁清.玉林市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1):37-40.

[6] 王泽林.论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措施[J].广西蚕业,2015,52(1):39-45.

[7] 施祖珍.广西桑园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11-14.

[8] 浙江农业大学.养蚕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8-9.

[9] 余晓萍.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初见成效[J].中国蚕业,2014,35(1):60-61.

[10]何丽华.浅谈蚕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3,24(3):65-66.

·信息、广告索引·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 (封面)

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 (封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封三)

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 (封底)

西昌市蚕种场 (彩插1)

南浔菱湖宝成蚕业用品厂 (彩插2)

凉山州蚕种场 (彩插3)

山东省宁阳县蚕用化工厂 (彩插4)

广东宝桑园蚕业有限公司 (彩插5)

浙江省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 (彩插6)

浙江省嵊州市蚕种场 (黑插1)

江苏省东台市腾飞塑料制品厂 (黑插2)

《中国蚕业》征订启事 (P18)

《蚕业科学》征订启事 (P31)

《中国蚕业》投稿信箱重要声明 (P37)

稿件规范化与标准化——计量单位 (P47)——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与格式 (P59)——正体与斜体使用规则 (P62)

书讯——《蚕学精义丛书》 (P51)——《蚕业史论文选》 (P70)

《中国蚕业》稿约 (P75)

中国农业网 (P94)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P99)

永康市绿丰工具厂 (P100)

S884.1

B

1007-0982(2015)03-0082-04

2015-03-30;接受日期:2015-06-12

李盛安(1965—),男,广西平南,本科,农艺师。Tel:18977575300,E⁃mail:hwm3030@163.com

猜你喜欢
蚕室小蚕蚕农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沼气养蚕的技术
躲雨
可爱的小蚕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