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2015-01-23 17:20庄夕栋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猪只

庄夕栋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庄夕栋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高传染性疾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多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变异毒株所引起。该病可导致仔猪与育肥猪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其中仔猪极易发病,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则可出现呼吸困难及繁殖障碍。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病程较长,对猪群的危害程度大,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一简述,以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见于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猪,其中2~28日龄的仔猪与妊娠母猪最易感染。其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与带毒猪,此外被污染的饮水、污水、环境乃至相关用具和粪便均可成为传染源。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其主要传染方式有接触传染、感染猪(特别是隐性感染猪)的迁移及空气传播,精液、胎盘等垂直传播方式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高温或高湿季节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波及广、传播快。一般情况下,养殖场发生疫情后病程约为7~14d。初发时多呈爆发性流行,其后为地方性流行。猪群通常不同步感染,持续感染时间可达16个月,感染不同步的部分猪可在猪群发病后长期持续感染,而猪群更新或易感猪群扩大后又有重新爆发流行的危险。此外,本病可引发免疫抑制,易出现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死率也随之提高。

从流行特点来看,本病具有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疗率低等特征,其中仔猪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达50%以上,而母猪感染后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具有一定的病死率。

2 诊断方法

从临床症状来看,猪只患病后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睑水肿、眼结膜炎、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咳嗽、气喘等)、部分病例后躯无力,出现共济失调或不能站立等症状。可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指标与病原学指标诊断本病,如疑似结果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指标相符,则疑似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如确诊符合临床症状和病理指标且经分离鉴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呈阳性或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为阳性可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综合防治

3.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实践证实,对养殖场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应倡导 “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鼓励农户开展规模化饲养并实行封闭式饲养及管理。努力改善养殖环境,猪舍应保持清洁卫生,高温季节做好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而冬季在注意猪舍通风的同时还应做好保暖工作,通常猪舍内的气温应维持在22~26℃。饲料要保证营养全面,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适当控制饲养密度,严禁畜禽混养,减少应激因素。此外,还应严格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及排泄物,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选用有效且安全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一般每周消毒2次左右。

3.2 免疫接种

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其中种公猪23~25日龄时首免,70日龄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23~25日龄时首免,配种前加强免疫;商品猪于23~25日龄时免疫。同时,为提高预防效果,还应加强猪相关疫病的免疫,健全免疫档案,定期行免疫抗体监测,及时加强免疫,发病时施行紧急强化免疫。

3.3 做好检疫工作

应规范补栏,禁止从疫区购进仔猪和引进猪只,购进猪只时严格按规定进行检疫,购入后报检并隔离饲养7d以上,如确定健康猪只方可混养。种猪需跨省调运时,应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并确保检疫合格之后才可调运。

3.4 药物预防及治疗方法

目前尚缺乏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性药物,而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场的损失。猪只患病并确诊后应采用镇痛解热、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素(阿奇霉素粉、头孢拉定粉、支原净、利高霉素与阿莫西林等)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避免发生双重或多重感染;母猪患病后可肌肉注射氨基比林退热,流产后可肌注黄体酮并配合使用中草药。此外,还可使用清开灵注射液以杀菌、消毒、解热。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猪只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