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

2015-01-23 17:36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藏医培根胆汁

王 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月王药诊》以完整的理论体系论述了胆囊的生理和病理。在病因论中,全面阐述了胆病是由内因与外缘两大因素致病,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因此,《月王药诊》对临床防治胆囊常见疾病颇具参考价值,并为临床胆囊疾病的预防与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1 《月王药诊》中赤巴与胆的生理

《月王药诊》记载,胆病属于“赤巴”病的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胆囊病变。赤巴译成汉语是“胆”或“火”,其含义比中医的“胆”和“火”更为广泛。

《月王药诊》中三因学说认为:功能性“赤巴”与胆腑之胆是不同的概念,胆腑之胆应属“赤巴”范畴。藏医所称“赤巴”病既是一切热病的总称,又包括肝胆等脏腑疾病及与此相关的热性疾病[1-2]。

《月王药诊》第八章病因论中多次对“赤巴”一词进行了论述,但其代表的含义和作用均不相同。藏医“赤巴”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的内容[3-4]:

1.1 首先是“热源赤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饮食。《月王药诊》中记载:“饮食和药物首先在胃腑停留,有‘培根(尼西)’将其粉碎,再由‘(能消)赤巴’将饮食消化,然后由‘(麦娘)隆’分解成精华与渣滓”。这里所说的“能消赤巴”比较抽象,包括人体从发根以下至脚踝以上的所有热能。“培根(尼西)”、“(能消)赤巴”、“(麦娘)隆”三者相互作用将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各处,精华滋养了脉道和器官,纯精华充实到周身滋润肤色、汗毛等,渣滓就是粪便及唾液。通过以上循环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作者认为:这里的“赤巴”应属一个宏观的功能体,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器官或是单一的脏腑。

1.2 “脏腑赤巴”指消化器官胆囊:《月王药诊》中记载:“赤巴位于身体的中部”“赤巴在肝、胆、肾、脾等处皆居处”。这里的“赤巴”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与具体位置。“脏腑赤巴”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胆囊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分泌胆汁,分解食物,参与消化。

1.3 “能消赤巴”一般单指胃火:它所处的位置在胃的中部。有些学者认为“能消赤巴”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它应位于整个身体的中心部位。《月王药诊》中记载:“身体包括上(培根位于上部)、中(赤巴位于中部)、下(隆位于下部)”三部分。藏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结构自形成之时就具有不同属性与功能。其各个部分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构成均和三大因素密切相关。《月王药诊》中记载:在一定条件下,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保持着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培根将食物粉碎后,赤巴的火将粉碎的饮食进行消化,由隆分解成3 份,1 份精华滋润人体、1 份被寄生虫吸收、1份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若三者功能紊乱、失调,就会发生盈亏现象产生疾病。

2 《月王药诊》论胆病病理

2.1 胆病病因

2.1.1 宏观病因:《月王药诊》第八章“病因”中认为:“人体标准量的学说深奥莫测,对整个身体的每个部位和器官都有定量,如果人体标准量发生余缺现象,会使身体受损,体质虚弱。”会认为是一个不健全的肌体。一般在赤巴病因的描述中,赤巴的容量定为是机体“自身”的“一阴囊”,此处的“一阴囊”只能做一个单位量来看,因为这是参照一个健康男子的身体来衡量。如果超出或是不足,会使身体受损,体质衰弱,发育不全。由此会引起组成身体外缘的五源——即土、水、火、风、空失调而产生疾病,《月王药诊》中的“三因”其实就是是五源在藏医理论中的术语;即;隆为风或气;赤巴为火;培根中的培为水,根为土。在《月王药诊》第三十七章胆病的性相中记载: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在正常状态下保持着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其中之一发生偏盛或偏衰或紊乱而失调,使正常机体的平衡破坏,就会产生疾病。在古藏医文献中对于赤巴的论述非常形象:“赤巴如同装满混合物的调味罐”和“赤巴如悬挂着的金色的皮囊”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前者形象的描述了赤巴的功能作用,后者则说明了赤巴中胆汁的颜色与性状。

2.1.2 微观病因

2.1.2.1 饮食病因:《月王药诊》中由饮食引起的胆病病因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1)“过量进食绵羊和牦牛乳制成的乳酪等”、“长期进食油脂过多的食物,长期饱食不消”这与现代医学中对胆病形成的饮食诱因“长期高脂饮食,使血液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升高,导致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表述较为一致,两者都从食物成分上说明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饮食不节等易引发胆病形成。(2)《月王药诊》中的“长期进食酸性饮食、进食掺水或脂肪的酸性食物”与现代医学中“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易加速胆固醇的累积。”意思相近。说明《月王药诊》中已经能够根据所摄取食物的性状来判断造成胆病发生的原因。(3)《月王药诊》中记载:“疲劳时过量饮酒”“经常过量饮酒”,这与现代临床中饮酒过度易致胆病的认识基本一致。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月王药诊》认为胆病形成的病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的饮食习惯。可见,1000 多年前的《月王药诊》对于胆囊疾病的病因认识已非常科学,对于今天的临床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1.2.2 情志病因:《月王药诊》记载:“患赤巴症的外因是肝血外溢,烤火、晒太阳取暖等致病”。“感受外邪、利器伤及身体要害部位而伤热扩散、以及嗔怒、接触污秽、触犯护神等”。说明机体由于(魔鬼)等外邪入侵或是械斗受伤引发疾病。这些疾病藏医理论认为是由于魅魑作祟而产生,其果难断,医治困难。主要是由于身体健康不佳和心情忧郁而致病,引起机体功能失调。身体湿热内盛,蕴结肝胆,而湿热、淤血等内结于肝胆可致胆汁排泄不畅,凝结成石;情志不舒,郁闷日久,导致肝气郁结,脏腑气机不利、失调进而引发胆病。属于医生难以治疗的疾病。疾病首先是培根,其次是赤巴,最后是隆返逆病势加重。三者不仅单一形成疾病,还引起二合症、三合症,疟疾、昏沉症及胆囊肿大,三合症会逐渐形成疫疠症。

总体说来,胆病的成因机制虽然复杂,即使现代医学仍不能准确诠释,但“胆病由肝生”这一点至今仍得到医界的广泛认可。

2.2 胆病的病机

三因理论认为:饮食和药物首先在胃腑停留,培根将食物粉碎后,赤巴将粉碎的饮食进行消化,最后由隆将消化了的饮食分解成精华与渣滓:此时精化与渣滓共同停留在胃部。精华进入肝脏,由培根将其粉碎,再由赤巴进行消化,由隆再分解为精华和渣滓。此时精华犹如酥油泡沫,由隆充实到全身4 条脉道和脏腑,再次进行分解消化,精华部分滋养了脉道和器官,纯精华充实到周身滋润肤色,汗毛等,渣滓就是粪便和唾液。食物精微通过运化分解后的糟粕,在肝胆的共同作用下,输送与胆囊,形成胆汁,胆汁进一步分解成黄水营养输送往全身各处。充实到各条脉道和脏腑,渣滓坠入肠道。

反之如果机体的气机不足,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摄入食谷精微后,无法将其分解消化,停滞于脏腑;由于外因如摄入过量高脂肪食物后使体内的“培根(性寒)”偏盛,培根积瘀,不能使胆囊内胆汁很好的分解精粕,机体出现了循环系统障碍,造成水液与食谷精微潴留,如果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胆汁在失调时致黏度增高淤滞而成结石,结石刺激胆囊壁而发生炎症。三因中,尤以赤巴为盛。“赤巴(热性)”的功能削弱、紊乱,易引起胆病发作。胆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所以胆病常又波及肝。因此,胆病不仅要从肝论治,同时,肝病也可从胆论治。

综上所述,《月王药诊》认为:肝脏属木藏血,如果它的功能失调,胆囊就会产生疾病,反之,胆功能失调肝脏也会产生疾病。

3 结 语

总之,通过对《月王药诊》胆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发现,《月王药诊》对于胆病的论述较为系统,关于病因病机的理论分析对现代医学仍具有指导意义。《月王药诊》开辟了一条自然、独特、系统、完整的医学体系,这也正是藏医与西医、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不同之处。

另外,作者从文献检索的结果看,目前关于《月王药诊》的研究论文较少。内容较为全面的当属仁青加博士的“藏医经典《月王药诊》的形成与学术体系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年],它对于《月王药诊》的发展史实与学术体系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5]。但未涉及具体疾病研究。因此,通过研究,发掘《月王药诊》对于常见疾病的宝贵认识,将其用之于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毛继祖,马世林,等译注. 月王药诊[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王智森编著.基础藏医学史[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杨忠措《月王药诊》的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2):62.

[4]吴华庆.藏医药经典著作《月王药诊》简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8 下):8.

[5]仁青加. 藏医经典月王药诊的形成与学术体系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藏医培根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