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2015-01-24 00:33赵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纳洛酮脑炎

赵瑞

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赵瑞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9例。两组患儿都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和丙种球蛋白,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应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 效果更好。

丙种球蛋白;纳洛酮;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 临床上十分常见, 尤其是重症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进展快, 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科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2011年收治的7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39例, 男22例, 女17例, 年龄8个月~14岁, 平均年龄5.7岁, 对照组患儿39例, 男23例, 女16例, 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5.6岁。两组患儿病史1~4 d,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两组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都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抗惊厥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抗惊厥, 脱水药甘露醇、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降低颅内压, 抗炎药地塞米松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 病毒唑及抗生素控制感染, 能量合剂、脑活素营养脑细胞, 降温、吸氧、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593。批号:0907011, 生产日期:2009年07月31日), 具体用量为丙种球蛋白体重1.0 g/(kg·d), 静脉滴注, 连续应用3~5 d;纳洛酮体重0.03 mg/ (kg·次), 3次/d, 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期间的发热、抽搐、惊厥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疗效标准参照 《儿科学》[2], 根据患儿发热、惊厥、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意识来制定疗效标准。显效:治疗3 d内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4~7 d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效:治疗7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消除。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39例中21例临床治疗显效, 显效率为53.8%。对照组患儿39例中11例显效, 显效率为28.2%, 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5例临床治疗有效, 有效率为38.5%。对照组患儿39例中18例有效, 有效率为46.2%。观察组3例治疗无效, 无效率为7.7%, 对照组10例治疗无效, 无效率为25.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平均消失时间为(1.5± 0.3)d, 对照组患儿发热平均消失时间为(4.5± 2.4)d;观察组患儿惊厥平均消失时间为(0.9±0.5)d, 对照组患儿惊厥平均消失时间为(4.2±1.2)d;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平均消失时间为(1.7±0.5)d,对照组患儿意识障碍平均消失时间(5.3±0.4)d;观察组患儿脑膜刺激征平均消失时间为(1.7±0.3)d, 对照组患儿脑膜刺激征平均消失时间为(4.3±0.6)d, 观察组患儿颅神经受累平均消失时间为(1.3±0.3)d;对照组患儿颅神经受累平均消失时间为(3.9±0.5)d;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的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临床上十分常见, 尤其是重症病毒性脑炎,起病急、进展快, 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容易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丙种球蛋白含有IgG抗体, 用药后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轻病毒对机体的侵袭;中和体内的病毒抗体, 丙种球蛋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中和、封闭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应而造成的损伤[3];保护神经细胞, 阻断引起神经损伤的免疫反应。

有关研究报道患儿大脑内有明显的β-内啡肽升高, 会引起患儿脑损伤和脑水肿[4,5]。纳洛酮为体内阿片类受体的拮抗剂, 能有效的阻断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也能够改善脑循环, 促进脑细胞代谢, 减轻脑水肿, 促进患儿苏醒;纳洛酮也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 稳定溶酶体膜,保护神经元, 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

综上所述, 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 临床疗效更好, 值得借鉴。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59-762.

[2] 王慕狄.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98-400.

[3] 王晓斌.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0(3):168.

[4] 任水英, 刘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0例疗效观察.安徽医学, 2000, 28(3):41-42.

[5] 雷霞.纳洛酮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疗效现象.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 10(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63

2014-09-23]

47300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二科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纳洛酮脑炎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