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合理使用研究

2015-01-24 02:51郭桂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青霉素毒性

郭桂芬

(河南省濮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1)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合理使用研究

郭桂芬

(河南省濮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1)

目的 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合理用药原则、加强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监控制度等方面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为了患者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抗生素;不良反应;安全合理;使用

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师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许多严重感染死亡的患者,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使抗生素的药效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1 滥用抗生素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及结果

1.1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

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等,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等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等;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1.2毒性反应:对神经系统的毒性: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肾脏毒性: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均有肾毒性。

肝脏毒性: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毒性作用。

心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两性霉素B对心肌可造成损害。

1.3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

1.4二重感染: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

1.5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合并感染,但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药物本身的作用、不良药理作用、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型)及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3 合理用药的原则

3.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患者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

3.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

3.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3.4少而精和个体化。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不同患者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复杂化,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争取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目的,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1-2]。

4 总 结

4.1限制年度抗菌药品用量,药品使用动态监控制度。

4.2医嘱、处方用药的监控制度。全院临床、门诊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发的医嘱制度、处方制度。业务部感染监控科及药剂科每月抽查临床科室住院病历,对医嘱的质量、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考评,并实行奖罚制度。

总之,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师、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1]吴蓬编.药师管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员代表大会修改通过).中国药学会章程[S].2002.

R978.1;R969.3

A

1671-8194(2015)22-0046-02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青霉素毒性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