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70例临床观察

2015-01-24 05:46李忠翠赵学霞程显芹潘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5期
关键词:光疗黄疸胆红素

李忠翠赵学霞* 程显芹潘玉娟

(1 海阳市人民医院,山东 海阳 265100;2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70例临床观察

李忠翠1赵学霞1* 程显芹1潘玉娟2

(1 海阳市人民医院,山东 海阳 265100;2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小儿黄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协定处方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黄疸;中西医结合;中药

小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滞留,血清胆红素增高,肉眼可见的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黄染的一种临床征象。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1]。一般来说,黄疸可以不用治疗,随时间会慢慢消退,但是也有例外,如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就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后果不堪设想。新生儿抵抗力差,对药物比较敏感,如果使用西药治疗,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脱水、酸中毒、低血糖等。近年来比较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法有光疗,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又经济。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在黄疸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黄疸患儿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7周。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8周。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病程、黄疸程度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被选中的患儿,没有窒息史,外观正常;根据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查看患儿症状,符合标准;告知患儿的监护人,并在保证监护人的意愿下,得到同意。这些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均超过2.5 kg,足月出生(>37周)。进行治疗前,测得胆红素值为98.2~187.9 μmol/L,并排除对该疾病的治疗有妨碍作用的因素,如感染、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伴有厌食(乳)、大便稀,日4~6次以上。

1.3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光疗,选择宁波戴维XHZ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和双面光照治疗仪,上下6支平行排列,为18 W/支蓝光灯管,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光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口服1克/次,3次/天。

1.4观察指标:在进行治疗前,对两组进行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按照操作标准,将测试仪探头置于所选患儿前额正中,眉上方1 cm处,确保其紧贴皮肤,以此垂直测量胆红素数值并进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也就是服药3 d后,再次以同样的方法测定胆红素数值并记录,对服药前后测得的数值进行对照[2]。正常值范围:总胆红素为5.1~17.1 μmol/L,直接胆红素红素为0~10.0 μmol/L。两组治疗前后所使用的仪器一致,均为N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智能型)。

1.5疗效标准: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测量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达到正常范围的一组所采用的方法为效果较好的方法。

1.6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且该组患儿进奶量均有所增加,每天的大便次数也增多,每日4~7次。对照组有40%的患儿出现腹泻,日便多达10余次,为黄色稀便,停药后好转。

1.7统计学方法:由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与卡方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胆红素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早产儿,大多数为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核黄疸”的发生,治疗难度大,再严重者,可致死亡。致病原因从西医来讲,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等造成的胆红素生成过多,缺氧和感染、Gilbert综合征等造成的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等造成的胆汁排泄障碍。从中医说,多因母体内蕴湿热,遗于胎儿,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热邪久蓄,以致婴儿出生后受湿热的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液外泄,面目通身皆黄。在临床实践中,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的主要指标有血清胆红素数值以及黄疸临床特点[3]。小儿的体质先天所生,加以后天的培养,对黄疸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与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西医在治疗小儿黄疸方面有多种方法,肝酶诱导剂、激素,也可用蓝光照射,补充血浆蛋白等,促进血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在所用西药中,苯巴比妥可以通过诱导肝酶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但是能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如果进行蓝光预防,由于小儿的哭闹等因素,坚持治疗的困难比较大,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等。中医药治疗黄疸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有临床观察表明,首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退黄作用较缓,投以活血化瘀之品,退黄作用迅速[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CM-WM Treatment of Infantile Jaundice in 53 Cases

LI Zhong-cui1,ZHAO Xue-xia1*,CHENG Xian-qin1,PAN Yu-juan2
(1 Haiyang People's Hospital,Haiyang 265100,China; 2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jaundice with TCM-WM. Methods Infantile jaundic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as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30 days,the content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y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jaundice is effective and safely.

Infantile jaundice; TCM-W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722.17

B

1671-8194(2015)25-0031-02

E-mail:1293764732@qq.com

猜你喜欢
光疗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