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的影响

2015-01-24 06:13张玲赵向阳李鹏飞李春娣赫玲玲马艳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肾康尿素氮肾衰竭

张玲 赵向阳 李鹏飞 李春娣 赫玲玲 马艳辉

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的影响

张玲 赵向阳 李鹏飞 李春娣 赫玲玲 马艳辉

目的观察和探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5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及观察组3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病情发展程度及症状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加用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水平, 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血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上述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4周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好转、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0、9、1例, 优于对照组的10、12、6例(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水平, 延缓肾衰竭进展。

肾康注射液;慢性肾衰竭;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慢性肾衰竭是指肾实质病变后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肾功能严重衰退导致机体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紊乱, 其常可导致其他系统受损(如贫血)。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目的为保护残余肾功能[1], 延缓肾衰竭进展。本院采用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54.6±11.7)岁;病情分级为慢性肾功能代偿期2例,慢性肾功能失代偿期19例, 肾衰竭期9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 糖尿病肾病6例, 紫癜性肾炎3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 狼疮性肾炎2例, 痛风性肾炎1例, 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1例;行常规血液透析20例, 腹膜透析10例。对照组28例, 其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50.2±13.8)岁;病情分级为慢性肾功能代偿期3例, 慢性肾功能失代偿期18例, 肾衰竭期7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 糖尿病肾病4例, 紫癜性肾炎4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 狼疮性肾炎2例, 痛风性肾炎1例;行常规血液透析19例, 腹膜透析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个性化的常规西药治疗,降血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口服二甲双胍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双嘧达莫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铁剂或促红素纠正贫血等。并行必要的替代疗法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除药物干预外还需加强健康教育, 改变患者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少吃多餐等。观察组入院时即给予肾康注射液100 ml与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 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可作将5%葡萄糖注射液替换为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变化。血尿素氮、肌酐的血样选择晨起未进食前肘静脉处取血3 ml;尿蛋白测定方法为收集患者24 h尿, 取样5 ml化验所得后计算出24 h尿蛋白总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症状评分项包括主症: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腰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6项, 以轻、中、重分别计2、4、6分;肌肤甲错、口中黏腻、食少纳呆、腹部胀满、肢体麻木5项以轻、中、重分别计1、2、3分。好转为中医症状评分减少≥60%, 血肌酐、尿素氮较前降低≥50%, 无贫血、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有效为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60%, 血肌酐、尿素氮较前降低30%~50%, 无贫血、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无效为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 血肌酐、尿素氮较前降低<30%, 伴或不伴贫血、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总有效率=好转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血尿素氮(19.3±4.2)mmol/L、肌酐(485.7±114.6)μmol/L, 尿蛋白(2.2±0.9)g/24 h;治疗后尿素氮(11.9±2.6)mmol/L, 肌酐(215.6±68.2)μmol/L, 尿蛋白(1.1±0.5)g/24 h。对照组治疗前血尿素氮(17.6±5.5)mmol/L, 肌酐(441.6±132.8)μmol/L, 尿蛋白(2.1±0.6)g/24 h;治疗后尿素氮(14.3±3.7)mmol/L, 肌酐(309.4±96.6)μmol/L, 尿蛋白(1.4±0.3)g/24 h。两组治疗前比较血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上述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临床好转20例, 有效9例, 无效1例为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对照组临床好转10例, 有效12例,无效6例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紫癜性肾炎1例和狼疮性肾炎1例。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6%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所说的“溺毒”、“虚劳”、“水肿”、“关格”[1]即指现在所说的慢性肾衰竭, 肾康注射液由大黄、丹参、红花、黄芪等利用现代工艺萃取而成, 其具有益气活血、通腑利湿的功效[2]。现代研究认为肾康注射液可抑制体内活性氧产生、加强活性氧的清除, 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从而起到保护肾实质细胞的作用[3]。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的高血糖能诱导线粒体产生更多的氧化产物, 其氧化应激反应更为强烈, 肾康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更显著[4]。还有研究结果显示肾康注射液可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5], 抑制后者介导的炎性反应, 从而缓解肾实质细胞炎症浸润[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蛋白水平更低, 提示肾康注射液不仅可通过抗过氧化及抑制炎症保护肾实质细胞, 还可祛除尿蛋白对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威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肾康注射液可有效保护慢性肾衰竭患者残余肾功能, 延缓病情进展。

[1] 刘辉辉, 刘滇军, 王黎萍, 等.肾康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临床内科杂志,2014,31(2):110-112.

[2] 赵良斌, 李明权, 何玉华, 等.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35(4):746-752.

[3] 蒋志伟, 吕延英, 夏结来, 等.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Ⅳ期临床观察研究.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0(10):941-945.

[4] 蒋文勇, 吴欣, 于黔.肾康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3825-3826.

[5] 王爱媛, 房辉, 王余, 等.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08-310.

[6] 庄凌, 陈连华, 张丽琴.肾康注射液佐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老年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9-28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78

2015-04-03]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肾康尿素氮肾衰竭
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肾康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药品不良反应2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