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痛与行为学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5-01-24 07:03孙天爱翁志军谭琳蓥刘慧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9期
关键词:旷场糖水腹壁

孙天爱 翁志军 谭琳蓥 刘慧荣*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内脏痛与行为学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孙天爱 翁志军 谭琳蓥 刘慧荣*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内脏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由于内脏痛定位不明确,疼痛性质模糊,不易辨别疼痛的明确位置,故而探究其外在所表现出的行为学改变是认识内脏痛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内脏痛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行为学评估主要用于对于内脏痛敏模型的鉴定,对行为学改变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内脏痛有进一步的认识。

内脏痛;行为学;综述

1 内脏痛

内脏痛多由于内脏受到机械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溃疡等刺激而引发,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以定位不明确,疼痛性质模糊,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多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和防御反应等为主要特点。内脏痛的机制极为复杂,现认为包括外周敏化机制、中枢敏化机制及精神心理因素等都对内脏痛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动物模型用于内脏痛相关疾病的实验研究[1-2],行为学改变由于其直观、易于鉴别、可操作性强,故而被作为评价内脏痛模型的重要指标。

2 内脏痛的行为学改变

2.1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腹壁撤回反射评分(AWR)评分法是在Al-Chaer等大鼠肠道高敏性模型上创立而成[3],之后不断被改进完善。较为经典的一种是:造模成功后,给予结直肠球囊扩张刺激(colorectal distention,CRD):使用三通阀连接台式血压计和注射器,为减少粪便形成,评分前禁食不进水8~12 h,将球囊顺大鼠直肠生理曲度缓慢进至降结肠部位,推动注射器给予恒压扩张刺激,压力的大小通过血压计控制,分别给予20 mm Hg、40 mm Hg、60 mm Hg、80 mm Hg四个不同压力等级的结直肠扩张刺激。每只大鼠测量3次AWR评分,每次结直肠扩张刺激20 s,间隔5 min后进行下一次刺激,共3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最终评分值。

AWR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0分:对CRD无行为反应;1分:刺激开始时大鼠有动作停顿后并偶见短暂头部活动,CRD期间大鼠保持不动;2分:腹部肌肉轻微收缩,无腹部肌肉抬起;3分:腹部肌肉强烈收缩,腹部肌肉抬起,无盆腔及阴囊抬起;4分:身体拱起,盆腔及阴囊抬起。

2.2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腹外斜肌放电测量是使用电极置于大鼠腹外斜肌,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收集记录在不同球囊压力下大鼠腹外斜肌的放电活动,球囊的使用和压力设置与腹部回撤反射类似。电极的放置分两种,一种是事先对大鼠进行麻醉,通过手术的方法将电极穿过腹外斜肌并固定于皮下[4-5],另一种则是不进行麻醉,实验时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将电极直接插入腹外斜肌上进行测量[6]。

2.3旷场实验:将大鼠放入100 cm×100 cm×50 cm的黑色不透光正方形箱中,箱底平分为9个方格,大鼠从最中央的格子放入,并立刻计时,观察并记录5 min内大鼠的旷场行为,如穿越格子数目、总距离、休息时间、直立次数等数据,每次实验保持实验环境安静,光照强度恒定。

2.4糖水偏好实验:将大鼠单独饲养,给予一瓶1%蔗糖溶液和一瓶自来水,适应48 h后,禁水禁食24 h,然后进行实验,每只大鼠同时给予事先称重好的糖水和自来水,定时更换两瓶水的位置,1 h后取走分别称重,每只大鼠糖水消耗率=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量+自来水消耗量)×100%。

2.5强迫游泳实验:将大鼠放入直径20 cm,水深30~35 cm的圆筒中,水温(22±1) ℃,记录大鼠5 min不运动的时间(大鼠四肢不动漂浮于水面,露出头部呼吸),实验时保持实验环境安静,光照强度恒定。

3 不同行为学方法实验结果

杨斌等[7]使用腹壁撤回反射和腹外斜肌放电检测大鼠内脏痛敏化程度,结果显示,压力在15~60 mm Hg,腹外斜肌放电有明显改变,压力在15~45 mm Hg时,腹壁撤回反射有改变;杨建平等[8]使用腹壁撤回反射评价大鼠直肠扩张内脏痛动物模型的行为反应,结果提示直肠扩张后100%出现腹壁撤回反射,评分与压力大小成正比,AWR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杨燕珍等[9]采用腹外斜肌放电法评价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模型,结果提示,直肠扩张为30~75 mm Hg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易丽莎等[10]采用旷场实验观察精神应激导致内脏高敏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应激刺激后大鼠的站立次数及跨越分格线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喻乐[11]等观察新生大鼠直肠扩张所致功能性慢性内脏痛,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提示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在旷场穿越的格子数、直立次数及总运动距离明显减少,休息时间增多,糖水消耗率下降,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 论

内脏痛由于其本身疼痛感模糊,定位不明显,因而寻求外在的病例表现显得不可或缺,通过行为学的变化确定内脏痛模型的鉴定标准,已经被广泛使用,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产生了上述行为学评价标准,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壁撤回反射与腹外斜肌放电检测是目前评定内脏痛敏感性的重要方法,二者比较而言,前者的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分级较少,得到的结果不够精细,而且由于动物的感觉也没有那么精细,对于疼痛的反应不如腹外斜肌放电结果迅速直接;后者由于是仪器测量,能够区分出微小的差异;但使用腹外斜肌放电检测,如果电极固定于腹外斜肌内,虽然实验时大鼠处于自然体位,适应性好,但须先行手术,如果临时插入腹外斜肌,则实验时须将大鼠固定,容易受环境刺激干扰,结果波动较大[12]。

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以及糖水消耗实验都是衡量啮齿类动物抑郁行为的良好指标[13-14],内脏痛敏导致动物精神心理上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旷场实验表明由于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减弱,探索欲下降,糖水消耗实验是动物好感度缺失的表现,而强迫游泳实验则是动物对于外界不利环境的妥协,由于负面情绪的产生,使得其出现消极状态的时间明显减少。

以上均表明,内脏痛能够产生一系列消极的行为学变化,通过观察行为学上的改变,将多种行为学表现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内脏痛的机制。

[1]williams CI,Villar GR,Peterson JM,et al.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intestinal transit in the rats :a model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1988,94(3):611-621.

[2]李兆申,詹丽杏,邹多武,等.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27-130.

[3]Al-Chaer ED,Kawasaki M,Pasricha PJ.A new model of chronic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in adult rats induced by colon irritation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J].Gastroenterology,2000,119(5):1 276-1285.

[4]Tian XY,Bian ZX,Hu HG,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stress-induced defecation in rats with chronic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via serotonergic pathway[J].Brain Res,2006,108 8(1):101-108.

[5]刘雁冰,袁耀宗,陶然君.大鼠肠道高敏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内脏敏感性评估[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34-37.

[6]林国威,张睿,林春.慢性内脏痛敏化模型的两种行为学评价指标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3):153.

[7]杨斌,江继宏,李士通.两种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痛觉效能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1):30-33.

[8]杨建平,姚明.大鼠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的建立与行为学评价[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12):1116-1118.

[9]杨燕珍,吴斌,张睿,等.腹外斜肌放电测量在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模型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5):637-641.

[10]易丽莎,陈萤火,孙会会,等.精神应激致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心里行为学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5):1-6.

[11]喻乐,花璐,陈自洋,等.早起生活应激所致功能性慢性内脏痛对成年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5):2091-2099.

[12]陈瑜,林春,陈爱琴,等.评价清醒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方法[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9,25(1):188.

[13]Beauge LA,DiPolo R.Sidedness of the ATP-Na+-K+ interactions with the Na+ pump in squid axons[J].Biochim Biophys Acta,197 9,553(4):495-500.

[14]王丹.抑郁症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2,15(2):51-53.

Research Progress of Visceral Pain and Behavior Change

SUN Tian-ai, WENG Zhi-jun, TAN Lin-ying, LIU Hui-ro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s, Shanghai 200030, China)

Visceral pai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due to visceral pain location is not clear, the nature of pain is vague, it’s hard to tell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pai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conclusion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visceral pain, behavioral assessment is mainly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visceral pain sensitivity model, by studying the change of behavior, and it is helpful to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visceral pain.

Visceral pain; Behavior; Review

R2

A

1671-8194(2015)29-003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7520);上海市卫计委项目(20144Y0227)

E-mail: lhr_tcm@139.com

猜你喜欢
旷场糖水腹壁
炒酸枣仁对焦虑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元信息编码动态变化的影响*
趣说“糖水不等式”
炒酸枣仁对状态性焦虑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元信息编码的影响研究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尝出来的不等式
在广东,有糖水的夏天才算真正的夏天
干扰素-α致大鼠抑郁症模型制备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
动物认知行为学在AD模型中药效评价的应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