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主任运用中药散剂脐疗法的经验*

2015-01-24 09:53乐高王其兵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散剂脐部小儿

时 乐高 军 王其兵 指导 孙 浩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

·专家经验·

孙浩主任运用中药散剂脐疗法的经验*

时 乐△高 军 王其兵 指导 孙 浩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

中药散剂 脐疗法 中医外治法 名医经验 孙浩

孙浩,原名孙亮臣,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4、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5代继承人。早年随父孙谨臣学医,尽得心传,后又跟随中医儿科江育仁教授侍诊左右,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临证常用中药散剂治疗小儿积滞、腹泻、湿疹、外感等症,尤专中医外治法的运用。现将其运用中药散剂进行脐疗的经验概述如下。

1 脐疗思想

脐疗是以脐(即神阙)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学的外治法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脐部皮肤薄嫩,神经、血管丰富,有较强且迅速的吸收能力,有良好的感受及传导功能,当用各种适宜药物或物理刺激施治于脐部时均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整机体植物神经的机能,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目的。另外,脐部给药不经过消化系统,较少通过肝脏,避免了对消化道的刺激及肝脏代谢对药物成份的破坏,从而更好发挥疗效。

孙老认为,神阙属任脉,而任脉又与督脉相为表里,故能总理人体诸经百脉;又为冲脉循行之地,而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且任、督、冲皆为奇经,贯穿于十二正经之间,具有调节各经脉气血的作用,故神阙能通周身之经气,可通过调节各经脉气血的运行,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再则,脐居中焦,位居大腹中央,是上中下三焦之中枢,为生命胚胎期输送能源的通道,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难经·六十六难》曰“脏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小儿服药多有不便,部分患儿吐泻较剧,苦味中药必定难以下咽,而外用中药散剂(粉末)作用于脐部,配合一定的物理刺激,可迅速通过小儿稚嫩的皮肤渗透到脏腑器官发挥功效,使用方便快捷,常常1~2次治疗即收效。

2 经验举隅

2.1 姜桂椒萸止泻良 方名:止泻散。功用:温脾和胃,除湿止泻。主治:小儿腹泻。组成及用法:川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淡干姜各等分,共研细末,以瓷瓶或玻璃器皿盛贮,勿令泄气。每用3 g,盛入小纱布袋内,覆盖于脐上,外以绷带固定;24 h后取下,再用原药末3 g,用法如前。连敷2次(计48 h)为1个疗程。

病案:患儿,男性,1岁。腹痛、便利稀黄,日泻10余次,味如败卵,泻后稍安,口干欲饮,饮入即吐,嗳噫酸腐,舌苔淡黄厚腻,指纹紫滞。大便检验:镜检见不消化食物之残渣,脂肪球(++)。证属脾胃呆滞,纳运无权之伤食泻。予“止泻散”温脾和胃。用药1个疗程后,腹泻、呕吐均止,腹部疼痛消失,嘱注意饮食调理,未再用药。

按语:孙老认为,小儿泄泻与“脾”、“湿”二字相关。《内经》云“脾病则飧泄”,“湿胜则濡泄”。故孙老治泻多从运脾利湿着手,临床常用的有醒脾、运脾、补脾和化湿、利湿、燥湿等法。然脾属足太阴经,任脉为之司,故取任脉经中神阙一穴,覆以温燥辛香走窜之剂,以通经、温脾、燥湿。

孙老所创止泻散中用味辛性热之川椒、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邪;肉桂味厚甘辛大热,壮命门之阳;小茴香辛温开上下经之通道,调中止呕下食;干姜辛热守而不走,以“燥湿而补脾”。诸药合用,共奏调任督、和阴阳、行气血、健脾胃、除寒湿之效,故对治疗小儿泄泻较为适宜[1]。止泻散对婴幼儿伤食(乳)泻和风寒泻疗效均佳,可能因为婴幼儿肌肤薄嫩,皮肤黏膜对药物沁入性较强,因而作用于肠道的效果也较好。年龄较大,辨证为脾气虚或者脾肾阳虚久泻的患儿疗效欠佳,一时不易奏效,大多需加服健脾补肾中药方能痊愈[2]。近年来,本院在病区和门诊将其应用于防治儿童静滴红霉素所致的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疗效良好[3],进一步扩大了该散的应用范畴。

此外,孙老特别提醒,使用该散时药务必须盛入纱布袋内覆于脐部;如将其直接填覆脐中,刺激性太强,易导致皮肤黏膜损伤。

2.2 二子敷脐能敛汗 方名:二子散。功用:敛肺止汗。主治:小儿汗证(多汗)。组成及用法:五味子、五倍子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于临睡前取10g,加温开水调拌,捏成圆形药饼如一元硬币大,紧贴脐窝,上覆洁净保鲜膜一块(较药饼较大),外用纱布绷带裹腹,如螺旋式从上腹裹至下腹,使之互相牵扯,以免药饼滑脱。次日清晨待儿起身后去绷带及药饼,当晚再如法,连敷3次为1疗程。

病案:患儿,女性,18个月。生后母乳不足,营养欠佳,形体偏瘦,半年来,月月感冒,感则流连不解,汗出偏多,动时尤甚,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此气虚自汗之证也。予“二子散”敷脐,敛肺止汗,次日汗出即少,连敷3次,汗全止。经随访半月以上未见复发。

按语:孙老指出,小儿肌肤常表现为柔软湿润,身有微汗称“养身汗”,故小儿又名“汗团子”。本散所治之汗,系指自汗、盗汗与多汗。多汗指小儿寐时出汗,汗出如珠,沾湿衣衫,以头面、颈项、胸背为多,临床无明显气虚、阴虚证象,与盗汗、自汗不同,与养身汗亦异。

本散中五倍子味酸、咸、性寒,入肺、肾、大肠经,孙老引《本草纲目》云“其味酸寒,能敛肺止血,化痰止咳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五味子味酸,性温,入肺、肾经,《医宗必读》谓其能“滋肾经不足之水,强阴涩精,除热解渴,收肺气耗散之金,疗咳定喘,敛汗固肠”。二药均入肺、肾二经,其味皆酸,《伤寒论注》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故孙老将二者用于肺虚出汗极为有效。用五倍子止汗,见于《本草求真》,该书谓“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今孙老将二药合用乃受朱丹溪“黄昏嗽方”(五倍子、五味子二药组成,功擅收肺保肾)之启发,认为二药合用有金水相生、母子同补之义,其功效倍于单味药。此散药性寒温相济,其性和平,对皮肤无刺激、过敏等反应[1]。

2.3 承气作散善通滞 方名:承气散。功用:宽中导滞。主治:小儿食积便秘。组成及用法:芒硝6 g,厚朴5 g,枳实5 g,生大黄6 g,共研为末,摊于10 cm×10 cm的3层纱布上,敷于患儿脐部,外以纱布绷带裹腹,上用热水袋(温度适中)温熨敷药部位约15~20 min,肛门排气排便后去之,拭净皮肤即可。

病案:患儿,男性,2岁。体型偏胖,平素嗜食。因贪吃月饼、菱角之类食品,伤于脾胃,运化不良,以致湿温发热,干呕心烦,饮入即吐,腹胀拒按,大便未排,舌苔黄厚,脉滑数。证属食积中焦,腑气不通,治以通降腑气、旋运中州。料药入必吐,拟大承气汤方为散外敷,以代内治。敷上散后约3 h许即频闻矢气,5 h后排出大便甚多,旋即胀消、呕止,抚之已汗出津津,热退身凉矣。停药,嘱家长需节制患儿饮食,以防复发。

3 体 会

孙老认为,小儿食积便秘,与伤寒阳明腑实证的病因有别,但病机相同,总以通腑泄热为法,故化裁仲景大承气汤之药为散剂外敷脐部。现今小儿多娇生惯养,食多过饱,故积滞(伤食、伤乳、消化不良等)一证多见,虽症状多端,常见便秘、溢奶、呕吐、嗳气、腹胀等,均与腑气不通相关。“胃以通降为和”,故在治疗上通腑导滞为第一要务。现代医家常使用芒硝(或玄明粉)外敷治疗急、慢性胰腺炎腹痛或腑气不通等诸多症状,研究表明芒硝经皮吸收后有显著增加胃肠蠕动的功能。孙老在多年的临证实践中独创多种中药散剂内服治疗积滞诸症收效颇佳,但有时小儿服药较为困难,运用该散进行脐疗避免了口服药在儿科应用的不便之处,方便快捷,配合热敷或红外线照射脐部,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用药直达脾胃肠腑[4],快速发挥功效,效如桴鼓。孙老常引《理瀹骈文》中谓“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是为之法。

[1] 孙浩.医学存心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03,108.

[2] 高军,孙浩.孙浩治疗小儿脾虚泄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12):8-9.

[3] 潘灯银.敷脐散在防治儿童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反应中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24.

[4] 孙浩.外治法治疗小儿内病举验[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4):3-4.

R249.8

A

1004-745X(2015)04-064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26

2014-01-09)

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项目基金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shi-le2003@163.com)

猜你喜欢
散剂脐部小儿
散剂源流探述*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