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01-24 10:07陈礼强贵州省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
中国畜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种草草场存栏

文│陈礼强(贵州省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

黔东南州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陈礼强(贵州省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

畜牧业发展的状况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顶级形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对市场经济新理念,我们必须立足山区自然资源优势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资源节约、高效生产、持续发展的道路。创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草地生态畜牧产业。现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草地资源优势、潜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趋势,做简要分析。

一、黔东南州草地资源优势及发展现状

1.资源优势。

(1)草地资源。本州可供草食动物利用的草地面积1070.15万亩,其中草丛草地181.89万亩,疏林草地146.25万亩,灌丛草地168.37万亩,零星草地、田土坎草地573.65万亩。有万亩以上草场五个:锦屏县青山界草场4万亩,黎平县己贡草场3.5万亩,台江县红阳草场3万亩,丹寨县大尖坡草场1万亩,三穗县高炉山草场1万亩。

(2)农田耕地种草。农田面积179056公顷(268万亩),可供冬闲田土种草利用面积100万亩/年,已推广种草45万~50万亩,按粮食作物年均产量148万吨、1.5倍系数计算,产作物类秸秆222万吨。

(3)载畜能力。根据黔东南州现有草地资源面积,目前草地资源仅利用30%,在有效利用冬闲田土种草和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上,能较大地增加本州草地的载畜量,完全具备200万个黄牛单位的载畜能力。

2.发展现状。根据本州畜牧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牛存栏74.27万头,羊存栏35.9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3%和20.8%。出栏肉牛12.01万头,出栏肉羊18.2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3%和19.7%。2012年牛存栏76.7万头,羊存栏4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31%和23%。出栏肉牛13.8万头,出栏肉羊22.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4.9%和23.63%。2013年牛存栏78.80万头,羊存栏51.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74%和17.06%。出栏肉牛14.53万头,出栏肉羊26.2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29%和16.49%。

(1)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从2007年以来,本州有5个县实施该项目,其中黄平县自2007年实施养牛项目,麻江、施秉、雷山自2008年起实施养羊项目,天柱县于2009年获得批准实施养羊项目。几年来,建牛羊舍32万平方米,建设人工草场15万亩,改良草山草坡4万亩,引进基础母牛7800头,建设肉牛冻配改良点25个;引进繁殖母羊7万余只,建种羊场7个。由于实施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产业项目,本州羊的存栏和出栏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

(2)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近年来,在黄平的旧州、一碗水两个乡镇建设肉牛基地,新增基础母牛3500多头;丹寨杨武、长青两个乡镇新增基础母牛1300多头;锦平的青山界草场,新增基础母牛320多头。通过建立肉牛基地为全州草地畜牧业养牛项目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为配合贵州省实施100万头肉牛建设项目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

(3)草地生态畜牧业种源基地建设。开展种源基地建设,扩大草地生态畜牧业基础种畜群体。在麻江、施秉、天柱、岑巩、丹寨建设了5个种羊场,新增基础种母羊4300多只。扩建黎平黄牛保种场项目,续建黄平、丹寨两个肉牛示范场,持续提高了本州良种覆盖率。

(4)种草养鹅项目。在做好草地生态畜牧业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利用冬闲田土种草养鹅,以短养长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全州实施种草养鹅2万余亩,养鹅100余万只,产值1.10亿元。2013年夏秋因受旱灾严重影响,州政府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出资150万元资金开展种草养鹅工作,以保证旱灾之年不减收。在麻江、岑巩、黄平、榕江四县办州级种草养鹅示范点4个;全州种草示范面积42.39万亩,养鹅156余万只,产值1.57亿元。这种以种草短养促增收的方式,极大提高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综合附加效益。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因地制宜利用林下闲散土地种植优质牧草。作为牛、羊、鹅、兔等草食类动物的饲料,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产业,事实证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是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以及奖罚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发挥的效果。

2.推动和发展山区林下特色养殖。一是因山制宜发展林下养殖小香鸡、绿壳蛋鸡、乌骨鸡、野鸡、七彩山鸡、孔雀、野猪、山兔、土鸡等规模养殖场户126个,发展林下生态特色养殖场48个,在原来的基本上新增了37个,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鸡、山鸡、竹鼠、野猪、兔子等特色生态畜禽类产品324.32万羽、头、只,产值3.24亿元。二是推进规模养羊场发展,全州已发展林区规模化养羊场户180个,在原来基本上新增了32户,存栏羊4.9万多只,存栏母羊数量2.8万余只,新增母羊0.45万只,年可出栏商品羊6.2万余只,产值1240万元。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牛场建设,发展标准化母牛5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29个,新增8户、场,存栏基础母牛2756头,新增266头,年出栏肉牛1.31万头,产值近1.3亿元。

3.抓好秸秆氨化饲料技术推广工作。2012年推广青贮和氨化饲料105.33万吨,其中秸秆氨化饲料21.95万吨,秸秆利用率9.89%。2013年推广青贮和氨化饲料146.61万吨,其中秸秆氨化饲料34.92万吨,秸秆利用率15.73%。2014年,因夏秋特大旱灾的影响,推广青贮和氨化饲料105.61万吨,其中秸秆氨化饲料21.24万吨,秸秆利用率9.12%。

4.积极开展人工种草推广工作。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恢复退化的草山草地。主要推广了一年生黑麦草、红(白)三叶、菊苣、紫花苜蓿、高丹草、篁竹草等优质牧草。2012年恢复因旱草地3.02万亩,2013年恢复天然和人为损毁退化草地3.32万亩,2014年恢复因灾损毁退化草地4.36万亩,为推进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潜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本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受传统粗放式养畜观念的影响,农民群众对草地生态畜牧业认识不足,对种草养畜的附加效益缺乏直观认识,认识有误区。有人认为,种草不需要什么技术,谁都会种,不愿拿出闲置土地去种草,种了草不管理,导致种草附加效益低。

2.种草养畜投入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投入较少;二是农户投入少,农户购畜能力差,种草规模小,草畜不配套的矛盾依然突出。

3.专业队伍薄弱,人才尤为缺乏。不能满足本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需要,发展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科技专业人才少,一线人员培训少,知识结构老化,从事实质性工作人手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4.领导层面对草地生态畜牧业草原监管宣传工作不到位。因人少工作量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工作难和难工作的情况。有的地方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草山草地草坡被占用和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草原生态环境监管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专业队伍力量薄弱,手段落后。

四、发展建议

1.要从政府和领导层面来加强重视力度,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农户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建议州县两级建立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长效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2.加强草地生态畜牧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整合资源,捆绑项目资金,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保种、品种改良、良种引进,优质牧草种植推广、青贮、草场管护设施建设、防疫经费等纳入州县两级财政预算,保障本州各县市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在利用好天然灌丛草地、天然草丛草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本州的气候条件,将冬闲田土种草和青贮、微贮饲料的制作作为草地生态畜牧产业重要建设内容,保障冬、春两个缺草季节的饲料供应。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多样性发展模式,壮大草地生态畜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将山地草场和生态牧场建设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餐饮经营一体化,提高附属产品产值,做好示范带动,点面结合,抓出亮点。

4.制定行业优惠政策。激活草地生态畜牧业产品市场。积极招商引资,加强草食动物产品的加工出口能力,提高草食动物毛皮角质等附加产品的增值空间,实现草地生态环境向好→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人们消费食草动物的绿色餐饮欲望,最终得到草场、养殖场、畜产品的均衡效益。作好长远谋划、科学规划发展,贯彻落实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确保草地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举、建设和开发有度,科学有序地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种草草场存栏
祁连草场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新草场有多远
节日“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