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猪肉美食

2015-01-24 12:52唐家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肘子眉山抗洪

文│唐家(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苏轼的猪肉美食

文│唐家(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生于眉山、卒于常州,先后在开封、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定州、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任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苏轼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一位善于烹饪的美食家。终其一生,他没有中断过对美食的爱好和对烹饪的研究。

一、“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夫人王弗制作的传统名菜,因苏东坡极其喜爱而得名。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称其为“美容食品”,现已列入世界名菜。据传嘉祐六年(1061年)前后,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3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得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后来,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二、“东坡回赠肉”

据史料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任徐州知州。刚上任不到四个月,就碰上黄河决口,洪水顺泗水直奔徐州城下,接连天降暴雨,水位猛涨,眼看城池和黎民百姓处在危急之中。这时,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轼,丝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领全城百姓抗洪治水,经过一个多月同心协力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城池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苏东坡曾在《答吕梁仲屯田》诗中云:“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夜闻沙岸鸣翁盅,晓看雪浪浮鲲鹏。”又云:“故循烟灭疮痍存,明年辛苦更应甚。”真实地记述了此次抗洪的生动情景。抗洪胜利后,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宰牛,担酒牵羊,敲锣打鼓地送到知府衙门,赠给东坡先生以表心意。而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自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猪、牛、羊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民国初年的《大彭烹事录》对回赠肉曾以诗云:“狂涛淫雨侵彭楼,昼夜辛劳苏知府,敬献三牲黎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这就是记述此菜的来源出处。

三、“黄州猪肉”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在亲友努力下,这场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余他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同时研究烹饪佳肴—黄冈猪肉。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东坡(苏轼)性喜嗜猪肉,在黄冈时,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湖北黄冈)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才不解煮,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说的是黄州猪肉价贱,表明当时当地产猪很多,吃法必很考究,正是多吃常吃猪肉而又肉质味美的反映。

四、“东坡肉”

哲宗五年(1090年)初夏,即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任浙西路兵马衿辖兼杭州太守的第二年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于是,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后来被称为苏堤,使周围的田地旱涝不愁,连年丰收。为了感激苏东坡,那年过春节时,城里的男女老少都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猪肉。接着,苏东坡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送,根据疏浚西湖的民工名单,挨家逐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但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意思领会成“连酒一起烧”,因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飘味美,食者盛赞之。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黎民,更加爱戴他,就把他送来的肉叫作“东坡肉”。

猜你喜欢
肘子眉山抗洪
舌尖上的美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苏轼眉山足迹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涂白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肘子的一百种吃法
另类抗洪大军——细数国产抗洪新“神器”
打“飞的”回乡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