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5-01-24 14:52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3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酸转氨酶

黄 晗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11400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多于妊娠30周开始出现,以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分娩后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有复发倾向,这种病有明显种族和地域差异,故又称妊娠特发性黄疸。本病对母儿均有危害,尤其对围产儿危害更大。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死胎、死产等。胎儿病死常突然发生,常规产前监测难以预测。

国内报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高达7.1%,早产的发生率为22%~36%、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22%~27%,围产儿的病死率达2.25%[1]。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病因、病机,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地塞米松、腺苷蛋氨酸等,但疗效不稳定。中医学临床治疗以利胆、护肝、退黄为主。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消胆胺等。通过临床观察,动态检测血清指标、胎盘病理分析,本文探讨中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机制。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我院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4~37岁,孕周27~36周。均有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

综合1992年Rtyes的诊断标准及《中华妇产科》诊断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出现全身瘙痒,尿黄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排除皮肤疾患,慢性肝病及内科病史。②孕前肝功能正常,或孕早期检查正常,发病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但乙肝五项指标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酸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肝功能试验显示转氨酶升高。③终止妊娠后临床症状迅速消退,4~6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15mg/(kg·d);鲁米那0.03mg,3次/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辨证加减:茵陈30g,黄柏、枳壳、白术、大黄(制)各6g,厚朴花、茯苓、黄芩各9g。1剂/d,水煎服,分2次服用。

以上治疗均1周为1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疗组:瘙痒完全消退34例,好转12例。对照组瘙痒完全消退19例,好转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病因病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孕期胆酸代谢异常,沉积于皮肤、肝、胎盘,导致本病。中医学认为,女子受孕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孕妇则阴血偏虚、阳气偏亢。易患本病者平素脾虚肝郁,脾不运化,水湿滞留,肝郁化热,湿热熏蒸肝胆,使胆汁外溢,浸渍皮肤而出现皮肤瘙痒、黄疸。本病病位在肝、胆、脾,病机为血虚湿热。若脉气本弱,因妊重虚,以致精血不适,发为妊娠病。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则肝肾阴虚,阴虚肝旺;热灼津液,则血液黏滞不畅;肌肤失养,则孕妇皮肤瘙痒,影响休息、睡眠,以致机体更虚[2]。

1.雌激素: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肝细胞功能,产生对胆盐的摄入、转运和排泄障碍,从而引起肝内胆汁淤积。雌激素可使钠-钾-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酸代谢障碍;雌激素还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流动性降低,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使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作用于肝细胞膜表面雌激素受体,改变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3]。上述因素引起高胆汁酸血症,可致胎盘绒毛表面血管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从而最终引起胎儿窘迫乃至胎死宫内。血中的胆汁酸水平越高,胎儿缺氧越严重。临床研究发现[4],多胎妊娠孕妇的发病率较单胎妊娠者高5倍以上。

2.肝酶:肝脏中酶的异常可引起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异常。患者循环中异常增高胆红素、胆汁酸可在绒毛间隙沉积,刺激滋养细胞增生、绒毛基质水肿,使胎盘绒毛间隙狭窄,造成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缺氧、宫内发育迟缓等。

3.遗传与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明显不同,母亲或姐妹有本病病史者,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完全外显及母婴垂直传播的特性,符合孟德尔显性遗传规律。

治法探讨

在本病的治疗上,应选择对孕母、胎儿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目标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浓度、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高胆汁酸血症所致的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的发生。中医学认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中医“妊娠瘙痒”“妊娠黄疸”范畴。《本草纲目》云:“黄疸有五,皆属热湿。”治以疏利肝胆,退黄为主,佐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胃、祛风止痒、清营凉血。解决了西医对症治疗,副作用大等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苯巴比妥(鲁米那)是一种酶诱导剂,能促使肝细胞微粒体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增强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使血中胆红素下降。同时加快胆小管分泌胆酸的速度,并通过改变胆固醇水解酶的活性以影响胆酸生成,增强肝细胞表面钠-钾-ATP酶活性,逆转胆汁流异常[5]。

熊去氧胆酸为一种利胆药,常用于治疗慢性淤胆性肝炎,通过改变胆汁成分,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的重吸收而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进而减轻胆酸对胎盘损害,达到利于妊娠的继续和情况改善的目的,但其进入胎盘的能力较差,对改善胎盘及胎儿的效果不佳。

另外,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浓度、预防胎儿缺氧;足量的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可保护胎儿肝脏;舒喘灵可抑制子宫收缩,改善子宫血液循环,预防早产的发生;能量合剂不但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还能加速肝脏代谢。

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孕妇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禁食辛辣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孕妇自数胎动,增加胎心监护次数,有利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

[1]王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36-37.

[2]胡红珍.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23(4):291-292.

[3]徐先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J].医学综述,1997,3(3):115-117.

[4]吴元楮,陈解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4):253-254.

[5]杨弟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7-1668.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酸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转氨酶高与肝炎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机制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