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寅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撷粹*

2015-01-24 17:33曾玉燕李坤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李坤经量腺肌病

王 帅,凌 静,曾玉燕,李坤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李坤寅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撷粹*

王 帅,凌 静,曾玉燕,李坤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正气不足,瘀血内阻”有关,治疗时应辨其虚实,化瘀治本,分五脏灵活化瘀;病证结合,谨守病机,标本兼治;衷中参西,辨证论治,审其凝滞作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化裁古方,分而治之;用经方结合二期疗法(经前期行气活血止痛、减少经量,经后期补益肾精、养血调经;化瘀止痛贯穿始终,身心同治,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受孕率,并结合验案,彰显疗效。

子宫腺肌病;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李坤寅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且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子宫增大、不孕等。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导师李坤寅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欧阳惠卿教授,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近30年,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学验俱丰,今将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整理如下。

1 辨明虚实,化瘀治本,分脏调治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李坤寅认为“正气不足,瘀血内阻”是产生本病的关键,治疗时要辨明虚实,分五脏化瘀治本。

1.1 调补脾肾以化瘀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病邪入侵是由于正气亏虚。李坤寅指出,正气虚有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不当之分。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冲任之本亦在肾。经行产后外感风冷寒邪,房劳多产或情志过激、七情内伤等,伤及肾中精气导致冲任失司,或血行无力,气血滞而成瘀阻,或血行脉外,离经之血逆乱体内而无出路,日久成癥。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化水谷养血脉,且妇人以血为本,经、胎、产、乳均以血为用。若脾胃虚弱、失于调理则化生无源,血脉无以充盈,血行迟缓,易于凝结成癥。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李坤寅认为,若中焦虚弱,药物水谷皆不能充分运化吸收,故临证必问饮食,遣方不忘健脾,临证祛瘀亦重视补肾健脾,对于久病体弱者,则加强补益脾肾之力,以培其损,酌用攻邪消癥之品。临床配伍常用菟丝子、淫羊藿、覆盆子、桑寄生、续断、熟地黄等补肾,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等健脾。

1.2 养肝宁心以化瘀

子宫腺肌病瘀血内阻与先后天之本关系密切,而心肝两脏在其发病中亦有重要作用。“痛脉多弦,弦脉属肝”,经行腹痛多为患者就诊主诉,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恶抑郁,肝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因虚而瘀;肝气滞则血行无动力而瘀。李教授临证时,或以白芍、当归、甘草柔肝养血,或以木香、香附、柴胡、青皮疏肝理气。“胞脉者属心而于胞中”“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子宫腺肌病患者出现周期性腹痛、肛门坠胀,并进行性加重,患者常情绪低落,焦虑不解,气机不舒,碍血畅行,因此李坤寅临证每每询问情绪和睡眠,遣方时配伍柏子仁、合欢皮等宁心安神之品。

2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病证结合

子宫腺肌病病机以血瘀为主,症状以疼痛为重,但临床多是“痛经”“月经量多”“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表现的组合。因此,李坤寅提出临证应“辨人治病,病证结合”,在共同血瘀病机基础上,所“病”不同,所“需”不同,治疗亦不同。对于年轻合并不孕者,应调经助孕为先,肾主生殖,与正常行经密切相关,用药应重在调补脾肾、平衡阴阳、促排卵,且妊娠对本病亦是治疗。对有生育要求者,李坤寅均嘱其测量基础体温、监测排卵,并辅以中药调经促排;对于痛经明显的年轻患者,病机中易兼肝郁气滞,治当止痛化癥、疏肝理气;而年老接近绝经者,病程日久,多兼见肾虚,治当以补肾活血、止痛化瘀;对新病体壮,血瘀癥结明显者,则重用活血祛瘀、散结消癥之品;对于体弱不耐攻伐者,则加强补益之力,酌用攻邪消散之品,防止过度攻伐致气愈虚而血愈滞。李坤寅诊治皆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程久暂、有无生育要求、体质、舌脉等选方用药,力求方证相应,遣方用药精妙,每收桴鼓之效。

3 衷中参西,师古不泥,辨证论治

李坤寅认为本病因正气不足,瘀血内阻而日久成癥。《中藏经·卷二》云:“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概括其发病机理为“真气失”(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邪气并”(瘀血、湿浊、痰饮等不正之气聚结)。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免疫功能紊乱和NK细胞活性不足,清除异位内膜细胞的能力下降,导致不能对其进行免疫吞噬,而造成异位内膜过度增生[3-5]的学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正气不足常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因此李坤寅临证多顾护正气、扶正培本,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改善整体的免疫功能,遣方多选用白术、黄芪、何首乌、茯苓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李坤寅临证经期和非经期止痛善用芍药甘草汤组方,该方出自《伤寒论》,原治误汗后“脚挛急”。在中医学中芍药、甘草均有缓急止痛的功效,两者相伍,可发挥协同作用;《神农本草经》云:芍药能“除血痹,破坚积”,《名医别录》云:其“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两者配伍,又可去瘀生新,通利血脉。《医学心悟》中亦提出“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原方中芍药、甘草用量均为6 g。研究表明,临床上使用芍药甘草汤时,一般用量要多于《伤寒论》所记载,方能奏效;且芍药用量多于甘草,使全方作用更强[6]。李坤寅临证取其配伍止痛,用量皆是白芍(15 g)2.5倍于甘草(6 g),同时又随证施药。若腹痛明显,则加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行气止痛;若寒凝重者加附子、桂枝、吴茱萸、细辛温经化瘀止痛;若属气滞胀痛者加木香、乌药、柴胡;若属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五爪龙等补气化瘀止痛;若属血瘀者则加失笑散、三七、益母草、鸡内金。若热结血瘀则加大黄、夏枯草、丹参、蒲公英以凉血活血。

4 分期调周,身心共治,生活调摄

随冲任胞宫气血消长,子宫腺肌病患者周期性地出现痛、疲、坠、胀等临床症状。李坤寅认为应随胞宫冲任藏泻,分周期调理气血,以行经为动态周期,分阶段施治。经前期治宜行气止痛,并加强使用止痛和通导类药物,若经量较多则加入止血之品,如三七、蒲黄等;若经量较少夹血块者则加入活血通经之品,如当归、桃仁、益母草、鸡血藤等,于月经来潮前服用5~7 d;经后期血海空虚,应以补益肾精、养血调经为主,药用桑寄生、续断、茯苓、白术、何首乌、柏子仁、熟地黄、三七、白芍、甘草、覆盆子等。“情怀不得解,草木无能矣”,李坤寅认为医学心理学的融入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故临证时亦注重身心共治,形神共调。诊脉问病,温和亲切,细致入微,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需,解其心结,重视心理疏导,让患者诉其苦恼及病痛,李坤寅则从中查出症结所在,疏其顾虑,对症下药,达到“药半效倍”的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而现代家禽、家畜多数添加性激素饲养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广东人爱食老火汤,汤中肉类长时间煲煮,其内的雌激素大量析出,长期食用会造成体内雌激素积累,于病不利。因此李坤寅临证均告知患者避免过度进补富含激素类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并嘱其注意经期调护,节制房事,月经干净3 d后同房,避免败血不出、积精相射而变生他证。

5 典型病案

陈某,女,36岁,已婚,于2012年4月28日因“进行性加重经行小腹痛2年,伴经量增多”初诊。既往月经规律,经期5 d,周期33~37 d,经量多,经期第2天10片卫生巾能湿透,色暗红转红夹血块,痛经明显,需服止痛药,经期不能正常工作。末次月经4月17日,5 d净。孕4产1(顺产1次,人流3 次)。平素有腰酸,大便不成形,1次/1~2 d,纳可,眠欠佳,多梦易醒,夜尿1次,舌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B超检查示子宫增大(10 cm×7.7 cm ×9.1 cm),考虑子宫腺肌病,双侧附近区未见明显异常。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式,宫颈尚光滑,子宫增大如孕10周,质硬,活动可,余无见异常。诊断癥瘕,证属气滞血瘀。治疗时分期调治,经后期补益脾肾、益气养心。处方:菟丝子、熟地、白芍、白术、续断、淫羊藿、柏子仁、桑叶各15 g,茯苓、覆盆子、山药各20 g,甘草6 g。5月12日二诊:患者腰酸改善,夜眠改善,经前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则。处方:五灵脂、三七、木香、醋没药、当归各10 g,浙贝母、白芍、醋延胡索、乌药各15 g,甘草6 g,酌加黄芪20 g益气,于经前7 d服用,并嘱其生活调摄,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经后三诊时经行小腹痛明显缓解,不影响正常工作;后随症加减,坚持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明显减轻,不需服止痛药且能正常工作,经量亦减少,大便已成形,夜眠改善。

按:患者以“经行小腹痛伴经量增多”为主诉就诊,分需辨治。初诊恰逢经后,经后期血海空虚,治当以补益肾精、养血调经为主,同时兼有多梦易醒,夜尿、腰酸,大便不成形,素有眠差,兼见脾肾虚之证,治以补肾健脾、益气养心以固其本,使经有所源,遂给予菟丝子、熟地、续断、淫羊藿、覆盆子补肾,白芍、甘草配以缓急止痛;白术、茯苓、山药健脾,柏子仁养心安神。二诊嘱其经前7 d就诊,提前给予药物干预,并加强使用止痛和通导类药物,遂给予五灵脂、没药、延胡索、乌药、木香先行理气止痛,浙贝母散结消癥,仍配以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该患者经量较多,则少佐以止血之品三七,《本草纲目》记载三七可“止血、散血、定痛”,考虑患者痛证日久,伴月经量多,耗气伤血,并辅以黄芪益气,当归为“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配之以达活血补血之功。连续巩固治疗3个月经周期,远期疗效明显。

6 小结

李坤寅教授在临证中灵活创新,善于拓宽辨证思路,化瘀治本,分五脏调治,诊病首论脏腑阴阳,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辅以调理气血、补肾、扶脾、养心、疏肝之法;谨守病机,病证结合,病不同则治不同;衷中参西,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并运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辨期循时用药,佐以心理疏导,为子宫腺肌病的辨治提出了新的观点,临床实践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有广阔的前景。我们课题组将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并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77.

[2] Novellas S,Chassang M,Delotte J,et al.M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terine junctional zone:from normal to t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6(5):1206-1213.

[3] Zhang C,Maeda N,Izumiya C,et al.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expression as immunodiagnostic parameters for pelvic endometriosis[J].Am J Reprod Immunol,2006,55(2):106-114.

[4] Eidukaite A,Siaurys A,Tamosiunas V.Aberrant expression of CD95 and CD69 molecules among CD56 cells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J].Am J Reprod Immunol,2006,55(4):276-281.

[5] 王红新,叶青.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7.

[6] 钟志勇,龚奥娣,韩坚.用多指标正交设计合并线性回归法探讨芍药甘草汤的最佳配比[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 (6):9-10.

R711.71

A

1006-3250(2015)03-0358-02

2014-11-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296)-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细胞ER与MAPK信号通路干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2716)-基于ER介导BKca与TRPV-1离子通道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干预机制;广东省中管局项目(20122152)-基于BKca与TRPV-1离子通道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干预机制

△指导老师

王 帅(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在读博士,从事妇科肿瘤及月经病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李坤经量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
开心漫画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