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015-01-24 21:31裴志勤张跃军王付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牧业温室

裴志勤 张跃军 秦 帅 王付平

(河北省蛋鸡体系邯郸蛋鸡综合试验站,河北邯郸 056001)

推动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裴志勤 张跃军 秦 帅 王付平

(河北省蛋鸡体系邯郸蛋鸡综合试验站,河北邯郸 056001)

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增加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总量、城镇化率、购买力等等都会呈现增长态势,所以畜产品需求仍会呈刚性增长,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契机。但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土壤环境恶化、水体环境恶化、放牧草地恶化,尤其是温室气体的产生量甚至比汽车还要多。因此,要围绕“高效益、低排放”,开创和发展低碳型生态养殖产业,解决好产业化相关技术、模式、管理等各环节,推动低碳型生态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的畜牧产业发展。

1 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2009年,世界观察研究所(WWD)在题为《牲畜与气候变化》的报告中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实际上至少排放了325.64亿 t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占世界总排放的51%。

来自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首次提出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明显多于工业污染,主要水污染物有四成来自农业污染源,其中,畜禽养殖业污染是重中之重,而农业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牧业的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1)全世界畜禽养殖每年的粪便排泄量达100 亿t,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51%,超过了全球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滋生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粪尿发酵后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和胺类等有机物,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引发人畜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畜禽生产能力下降,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表现为来自于畜禽呼吸、排气、粪便发酵、土地使用等方面。其中,畜禽粪尿带来的碳排放列在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首。

(2)冲洗地面、墙壁、尿沟、运动场的污水,打扫垫草、地面的污物,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方面。广义来说,凡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畜牧业活动,都会带来气候的恶化,都是非低碳行为。

因此,要探索降低畜禽粪便的危害性及使家畜低能耗的途径。

2 发展路径

2.1 优化布局,合理开发地域资源

我国畜牧业的区域布局不够协调,畜牧业主产区—平原农区养殖总量偏大,局部地区超过了种植业的承载能力,造成污染。而大部分山区丘陵发展余地很大。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把畜禽排泄量和周边种植业对有机肥的消纳量合理配套,优化养殖业布局,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未来山区的生态养殖,标准化、产业化和低碳畜牧业将成为发展的大趋势。

2.2 优化畜种结构,加强优良遗传资源保护、开发与引进

优良品种可以改变种养业结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减少单位产品的废弃物排放,增加品种拥有者的高额回报,提高品种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2.3 合理开发与利用饲料资源,科学使用添加剂

研制非竞争性饲料,如,酒糟、啤酒糟、杂粕类、玉米秸、青贮饲料等的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减少重金属、氮、磷等的排放。

2.4 有效处理养殖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畜牧业的发展应从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方面,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如:利用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加工成有机肥等途径达到粪污循环利用、降低污染指数,提高养殖附加效益。

2.5 大力研发生态型畜禽舍工艺设计技术,加强环境控制

主要工艺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选择好合适的场址;圈舍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设计冬暖夏凉的绿色圈舍;生态型畜禽舍。如,发展太阳能畜舍建、大棚温室保温等,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生态养殖。

2.6 选用节能机械、力求节省能耗

改进饮水设备,减少水的泄漏;使用节能高效的风机、湿帘、笼具等设施;采用机械化饲养工具等。

2.7 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规模、模式,推动养殖业科学发展

标准化养殖应该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畜舍建筑、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加工、配制、饲草基地建设、废弃物处理、档案建立与管理等各个技术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强化畜禽产前、产中、产后新技术研发。

2.8 作好畜禽疫病防控与保健

加强无疫区建设、推行无疫苗、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健康生产模式,既防止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又间接保障了动物源食品安全。

2.9 因地制宜地推广生态饲养方式

推行“减排-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探索循环利用模式,如,饲用玉米-牛-菌-沼-肥、林-草-畜-沼-菌、猪-沼-菌-鱼-肥、果-草-畜(牛、羊、鸡、鹅)-肥、果-猪-沼-肥等。

2.10 围绕循环型低碳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搭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养殖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低碳型生态养殖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以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为主线,引导养殖业以“低投入、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的原则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环保型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牧业温室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映像畜牧业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