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呕血验案一则

2015-01-24 22:47唐鹏程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验案

唐鹏程 陈 阳 李 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针药并用治疗呕血验案一则

唐鹏程陈阳李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运用泻心汤合十灰散方药,配合针刺的方法治愈一例大量饮酒后出现的胃热壅盛型呕血患者.

【关键词】针药并用;呕血;验案

1 病例资料

王某,男,24,工人.主诉:呕血、黑便1d.入院时情况:患者既往体健,自述一天前与友人聚餐饮酒,其因平时自诩酒量尚可,故就餐时大量饮酒,导致回家后呕吐腹泻,并出现呕血、黑便现象,自己服用止血、止呕吐腹泻药物后病情未见好转且逐步加重.检查:患者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血量一般,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 T 37. 4℃,P 85次/min,R 17次/min,BP 110/60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上腹部不适感,时有呕血,急查血常规示: HB 65g/L,上腹部压痛(+ )、反跳痛(-);粪便隐血实验(+ ).诊断:中医:呕血(胃热壅盛型).西医:上消化道出血.治疗:选取双侧足三里、公孙1寸毫针施以补法,以得气后留针10min;选取双侧膈腧、内关用1寸毫针施以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每天一次.结合中药治疗,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法,用泻心汤合十灰散.方药:黄芩10g,大蓟12g,小蓟12g,侧柏叶12g,茜草根12g,白茅根12g,大黄6g,丹皮12g,棕榈炭12g.用法:用600ml水煎成2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服,每日1剂,共5剂.服用方药5剂,并针刺5天后,患者自觉身体好转,呕血、便血症状消失,但不欲饮食,精神差,舌淡苔白,予以四物汤加味3剂,以善其后.一周后复查:粪便隐血实验(-),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患者精神好,饮食正常,病告痊愈.

2 体会

呕血是血液由胃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亦称为吐血.呕血属于中医的“血证”范畴,其出现原因为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或气虚血溢.根据患者症状,结合舌、脉象可辨证为胃热壅盛型呕血,胃热壅盛引起的呕血常见于长期、过量饮酒或者饮食无度之人.其病机多是因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过食辛辣导致胃有积热,热伤胃络,迫血外溢而吐血;或脾胃失和,酿湿生痰,痰火扰动胃络也可引起吐血.若热郁肠道,灼伤阴络,而致便血、黑便,故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现象,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案运用《伤寒论》之泻心汤合《十药神书》之十灰散,取两方之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方中黄芩、大黄苦寒泻火;丹皮清热凉血;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炭收涩止血.且方中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在本证中运用泻心汤合十灰散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之配合针刺足三里、公孙施以补法有益气养血、补气之妙;针刺膈腧、内关施以泻法有泻热止呕、止血之效.针药并治,共起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效;标本同治,共同作用于脾胃,使气血调畅,血行脉道而止血.

收稿日期:( 2014. 12. 25)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147-01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245. 31

猜你喜欢
验案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张鸣鹤教授治疗结节性脂膜炎验案2则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复呕吐验案一则
王伟明论治胆囊炎经验浅述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孙西庆教授论治耳鸣经验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