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免疫抑制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5-01-25 21:04刘承军
猪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霉菌猪群

刘承军,曲 悦

(1.聊城市动物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规模养猪场免疫抑制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控技术

刘承军1,曲 悦2

(1.聊城市动物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霉菌毒素等都能引起猪免疫抑制。加强饲养、建立微生物安全制度、严格驯化、科学免疫及科学使用药物是应对猪场免疫抑制因素的有效措施。

猪场;免疫抑制;应对措施

免疫抑制是指动物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发生免疫应答障碍。致病因素主要是通过损伤动物机体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细胞,抑制或者阻断病原递呈,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抗体的形成等方面而造成免疫抑制。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的主要表现为:商品猪发病不断,死亡率较正常水平明显偏高,猪群抗病能力降低,同一时期的猪群发生多种疾病,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偏低等现象。多种因素可造成猪发生免疫抑制,其中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霉菌毒素被认为是猪发生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

1 免疫抑制病的发病机理

1.1 PRRSV对猪造成免疫抑制的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PRRSV的存在可增加猪对猪流感病毒(SIV)、猪呼吸道副黏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3种病毒的易感性。

1.1.1 PRRSV对机体合成炎性因子的干扰

攻毒试验发现,PRRSV感染的特征之一就是感染猪的肺内炎性因子表达不明显,尤其表现为Ⅰ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合成不足。Ⅰ型干扰素作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诱导相关免疫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增强免疫活性的功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研究表明,PRRSV能明显抑制机体产生Ⅰ型干扰素,导致免疫细胞活性受到限制。Suradhat等检测PRRSV感染猪支气管灌洗液时发现,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并认为PRRSV可通过提高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0 mRNA表达量来参与调节免疫反应。IL-10分泌增多和Ⅰ型干扰素减少则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这有利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对猪群造成感染和传播。

1.1.2 PRRSV引起肺巨噬细胞死亡

POL等在一次对PRRSV对猪的致病机理进行论证时发现:猪巨噬细胞(PAM)和支气管上皮细胞是PRRSV感染宿主的主要靶细胞。PAM和单核细胞对细菌和病毒具有吞噬作用。这种吞噬作用是病毒感染后机体十分重要的免疫应答反应。在体外试验中,运用PRRSV感染PAM时发现,PRRSV可使培养的PAM在攻毒后24 h内迅速凋亡。PRRSV感染可引起溶解性抑制因子的缺失,导致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PAM的损伤必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为呼吸道继发病原微生物感染创造机会。

1.1.3 PRRSV对淋巴组织的影响

PRRSV具有嗜巨噬细胞的特性。淋巴结和脾脏含有大量游离和固定的巨噬细胞。当PRRSV感染猪后,首先PAM和肺内皮细胞崩解,释放出的病毒借助血液及淋巴循环到全身淋巴结和脾脏。进入淋巴结和脾脏的PRRSV可引起广泛性的血管炎和炎性细胞聚集,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致使其他巨噬细胞崩解,最终导致外周淋巴组织器官出现坏死性炎症。由于淋巴结、淋巴小结和副皮质区,及脾白髓和红髓都受到广泛性损伤,致使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损伤。

1.2 PCV2对猪造成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PCV2是引起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体。PCV2使仔猪淋巴组织、肺和肝出现以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病变。当病变不能进行代偿与修复时,机体代谢机能出现障碍,最终导致PMWS。PMWS组织学上的显著特征病变是淋巴滤泡区减小或缺失,淋巴细胞减少。从组织学病变观察得知,PCV2能导致患病猪发生免疫抑制。

1.2.1 PCV2对机体淋巴细胞激活及增加抑制

Darwich等在检测PCV2感染猪血清样品时发现,PCV2可使感染猪的白细胞介素-8和干扰素IFN-γ产量与健康猪相比明显下降。PCV2还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10,抑制干扰素分泌INF-α,间接影响树突状(DC)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熟,最终导致DC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功能受到影响。PVC2还可在其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中存在,并引起机体对于抗原递呈能力的降低,说明PCV2能抑制感染猪产生炎症反应。参与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表达数量的改变使得PCV2感染后淋巴细胞不能有效激活或增殖,最终破坏免疫功能。

1.2.2 PCV2对PAM功能的影响

MCneilly等对体外培养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进行PCV2攻毒,结果发现PCV2感染后8 d可降低PAM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基因的表达,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反应不能及时启动,并且,PCV2对巨噬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3 PCV2引起患猪淋巴细胞耗竭

PCV2感染猪外周血液中B细胞和T细胞数量较正常猪少,这是PCV2导致患病猪免疫抑制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PCV2引发PMWS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PCV2感染猪可诱导机体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尤其在感染初期,B细胞和T细胞减少更为显著,患病猪逐渐表现为器官功能性障碍。研究表明,PMWS患病猪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是PCV2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1.2.4 PCV2引起患猪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或人工感染PCV2猪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Darwich等通过研究进一步证明了PCV2具有降低患病猪外周血液中CD8+细胞和CD4+细胞比例的作用。CD8+细胞及CD4+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减少必将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1.3 霉菌毒素对猪造成免疫抑制的作用原理

霉菌毒素作为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目前发现300多种有各种毒性作用的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猪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对免疫应答的强烈抑制,表现为免疫蛋白和抗体水平下降、网状内皮系统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免疫器官发育异常等。有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可通过与胸腺组织细胞DNA和RNA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导致胸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减少,引起胸腺发育不良甚至萎缩。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免疫器官实质性损伤,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

2 消除猪群免疫抑制的应对措施

可造成猪发生免疫抑制的因素众多,包括物理环境因素、化学因素、营养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等因素,涉及猪场的管理、用药和防疫等多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当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时,母猪血清抗体水平下降,表现为仔猪出生后通过哺乳获得的母源抗体保护力降低或保护时间缩短,导致仔猪发病率较正常水平高。此外,发生免疫抑制的怀孕母猪容易感染某些具有胎传性的病原体如猪瘟病毒。生产中,首先要找出生猪发生免疫抑制病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1]。

2.1 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做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关键措施,对于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诱发的免疫抑制病的预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1 合理使用疫苗

购买疫苗时,要选择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疫苗,要求疫苗高效、优质、安全;疫苗必须在有效期内,所需疫苗必须全程在冷链的环境中保存、运输,疫苗的稀释、剂量、注射严格按有关规程操作。

2.1.2 严格免疫注射

要加强免疫知识的培训,提高免疫技术操作水平,进一步落实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免疫效果水平作为对防疫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报酬挂钩,提高防疫人员责任心,严防各类免疫事故的发生。

2.1.3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养猪场必须根据抗体状况以及自身养殖实际、周边疫情状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特别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最佳免疫时间。同时,要切实做好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免疫程序的制定,特别做好猪瘟的防控,严防猪瘟导致高死亡率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必须做好猪气喘病的控制,加强免疫接种,消除猪肺炎支原体导致肺脏的侵蚀,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使用免疫增效剂,笔者在临床上使用复合多糖在增强免疫效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要加强疫病监测

科学合理的疫病监测制度,是了解本场疫情动态和猪群健康状况,便于疫情预警预测的有效措施。规模猪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疫病监测制度,定期检测疫病保护状况,可以每季度进行1次血清学检测,了解抗体水平,每半年进行1次病原学检测,一旦发现隐性感染或者阳性猪要及时淘汰,达到净化猪群的目的。

2.3 使用药物科学预防

临床上建议使用既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又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作用的药物利用保健和预防2个方式防制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可以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乳前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以防治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2]。选用无免疫抑制作用、对人畜安全、质量好的消毒剂,严格消毒。规模猪场要严格消毒制度,猪舍每周消毒1~2次,排污系统以及过道每两天消毒1次,人员、物品随时消毒,并且要经常更换消毒药品种类,防止产生耐药性。

2.4 严禁使用发霉饲料

在饲料中尽量避免使用发霉饲料,在夏季潮湿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同时饮水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免疫抑制,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另外,避免近亲繁殖,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使用营养均衡饲料都是防止免疫抑制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生产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具有自家特色的预防保健综合措施,增强猪只抗病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2]。

[1] 付保铭.猪免疫抑制病诱导病因及防治技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4)90-91.

[2] 林智勇. 猪免疫抑制病的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3)58-59.

2015-01-09)

聊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GJH14)

作者信息:刘承军(1977-),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各类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霉菌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