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思路

2015-01-26 18:4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群一带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承办的“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论坛城市科学系列之三”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行。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城市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思路”为主题,与会专家从国家战略、历史学、经济学、文学、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等各领域,就“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不是孤立的,就“一带一路”实际包括“国际”和“国内”两大板块,特别是“国内问题”不能得到优先解决必会严重影响“整体进程”而言,“一带一路”在顶层设计上应与“两个百年”、“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文化强国”等实施战略融合并同步协调推进。其中,作为人口、经济与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以及中国正在努力探索和建构的“新型城镇化”,是“一带一路”全球战略的主要空间平台和核心支撑体系。而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沿线一些城乡的社会现代化水平较低、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传统萎靡不振,则是现阶段影响国内“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和建构一个内容更为丰富、目标更为全面的“一带一路”战略理念。这就是“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的新战略构想,具体包括三方面:

一是以城市群规划建设驱动“一带一路”的经济振兴。“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沿线各省市的通力合作,建构和形成科学合理的层级分工体系,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二是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助推“一带一路”的社会转型。将城市信息化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战略支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的城市和农村的传统社会转型,为实现这些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及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以人文城市规划建设引领“一带一路”的文化复兴。“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一带一路”城镇化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综合性矛盾。

“一带一路”战略的两重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蒋宏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和重要举措之一,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由此,蒋教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两重思考:

第一重思考是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冲破影响和阻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围和围堵,拉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推动国际贸易和促进金融资本增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拓展中国国家形象和推动我国经济技术文化实力的远行,以和平崛起和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新路。

第二重思考是建设的安全性,包括西部边境安全、战略条件约定、分裂势力的管控风险、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涉及国内宗教及民族的问题将使社会治理更趋复杂化,国际问题的交织也将增加西部国家安全的压力。

最后蒋教授提出四点建议:一、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向国内外讲好故事、传达好意图、落实好项目;二、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国家安全性,制定好规则、落实好政策、发展好事业;三、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国际间合作和国内建设的同等重要性、急迫性;四、充分重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别研究和对策研究,以及预案研究。

丝绸之路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刘新静专职研究员指出,海权时代的来临造成了陆地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大飞机时代的来临再一次消弭了空间的距离感,航空港的兴起使得很多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上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地理区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衰落的原因确是多方面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对外拓展国际关系,对内寻求战略突破的一种有益尝试与探索。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势必会极大带动沿线城市人口与产业等要素的集聚,从而加速其城镇化进程和提升其城镇化水平。可以这样预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向东开发开放和优先发展沿海省市的战略造就了今天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向西开发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无疑会孕育明天的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

在交通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能成为其复兴的强劲动力,在产业、服务等发面又不足以与东部沿海城市抗衡的情况下,文化同源与信仰同宗才是其吸引中亚目光,获得更多机会的主要优势。从城市群理论而言,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应该建设重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文化型城市群;从城市群形态而言,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应该建设由3-5个层级体系合理的小城市群组成的城市化区域;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可以建设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政治交流的国际城市群。

“一带一路”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张立群副教授认为:在信息社会中,城市的信息化和互联互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力度的当下,信息基础设施、联网应用水平、信息化协调管理等则日益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城市发展的“短板”。在促进“一路一带”繁荣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集合科技型智慧、管理型智慧、人文型智慧的智慧城市全面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一路一带”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经济领域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带动信息产业等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产业繁荣壮大,更将带来“一路一带”城市运营管理理念、路径与方法的全面转型升级,促进以文化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目标的“一路一带”繁荣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与我国其他区域与城市相比,“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低下,现代化程度较低。以通讯基站建设为例,在截至2014年底中国移动完成的70万个基站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基站占比不足10%。另外,在国际通讯建设方面,以跨境陆地光缆建设为例,尚未与周边有条件的国家建成直达跨境陆地光缆,西部地区也缺乏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尚缺乏基础设施完善、国际业务集中的城市及相应的建设国际数据中心,尚未展开面向“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的数据存储、计算和租赁等业务。其他问题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是目前西部城镇化加速前行最大制约因素,也是“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依靠信息高速公路加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现象仍然明显,城市数据的开放度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的体系化集成有待加强;缺乏需求导向型的智慧城市设计理念;重技术轻业务的技术型导向存在误区;缺乏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智慧产业尚未形成体系,等等。

当代城市的运行与发展与信息化关系密切,在“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滞后背后,其主要问题是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等。首先,“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在科技型智慧方面的欠缺,阻隔了该地区社会与人民通过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充分应用,获取生产与生活资源与信息的能力;其次,“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在管理型智慧方面的欠缺,妨碍该地区社会与人民对城市的高效管理,降低了政府的服务能力,降低了社会的公正公平。第三,“一带一路”区域与城市在人文型智慧方面的欠缺,拉低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水准,减弱了区域与城市居民的整体体验,降低了居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无法体验到城市生活之“美”。建设智慧化的一路一带,社会转型是保障。社会功能和结构落后是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心,促进这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复兴,为区域与城市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使“一带一路”沿线的人们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也使各种人才“引得来,留得住”,通过海纳百川的包容友好精神和各种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产生更强大的城市生命力。

行政区划与明代青岛“走私港”的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玉尚教授指出,国家战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以青岛为例,万历六年之前,由于小青岛和青岛口地区处于胶即两地边缘地带,小青岛在行政和军事上属于胶州,在即墨其他港口厉行海禁的政策下,反而获得初步发展的契机,成为一“走私港”。万历六年之后,即墨开禁,同时清初至1891年,军事重心由明代的即墨转移到胶州,包括青岛口在内的墨邑各个港口都得以迅速发展,女姑、金口先后成为即墨和胶东的大港口。在明末和清代前中期港口自由贸易竞争中,青岛虽然也有发展,但并未处于优势。

青岛获得再次发展的契机是嘉庆之后,乾隆年间美洲作物在胶东的普及所导致的港口淤塞,对于胶即几乎所有港口来说是一个毁灭性打击。由于青岛口河岸人口稀少、河流短促、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免受了此种劫难。加上1891年登镇总兵衙门移至青岛口,也是一个促进,但其作用不应高估。

最后李教授通过考证研究总结出明代青岛港兴起的关键原因是“走私港”,其次在万历“特权”取消后,金口兴起,嘉道之后的淤废,使青岛再获新机。1891年胶镇总兵的迁入是第三个原因。

无论是从历史沿革,还是从当下建设和未来发展看,以“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为主体功能构架,规划和布局“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有助于统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生态环境、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主要目标,比较完整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长远及可持续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群一带
上海交通大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